遼信
!!!!問:現在還存在臨時工用工形式嗎?
答:根據《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臨時工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規定,《勞動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名稱已經不復存在。用人單位如在臨時性崗位上用工,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有有關的福利待遇,但在勞動合同期限上可以有所區別。
問: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答:根據《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如何確定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請示〉的復函》規定,對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勞動者,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若超過試用期,則企業不能以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問:“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和“本單位工作年限”是同一概念嗎?
答:根據《勞動部辦公廳對〈關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和“本單位工作年限”的請示〉的復函》規定,“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與同一用人單位保持勞動關系的時間。按照《勞動法》及有關配套規章的規定,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依法享有醫療期,因此在計算“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時,不應扣除勞動者依法享有的醫療期時間。在計算醫療期、經濟補償時,“本單位工作年限”與“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時間”為同一概念,不應扣除勞動者此前依法享有的醫療期時間。
問: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嗎?
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對此做了規定。
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三、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執行。以前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符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對于此前已發生而尚未進行稅務處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也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問:破產企業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的人員再就業后工齡如何計算?
答: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破產企業一次性安置人員再就業后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規定,破產企業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的人員再就業后其原在國有企業的工齡及再就業后的工齡可合并計算為連續工齡。但在重新就業的單位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支付經濟補償金時,原單位的工作年限不計算為新單位的工作年限。
問:勞動合同制職工工齡如何計算?
答: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勞動合同制職工工齡計算問題的復函》規定,對按照有關規定招用的臨時工,轉為企業勞動合同制工人的,其最后一次在本企業從事臨時工的工作時間與被招收為勞動合同制工人后的工作時間可合并計算為連續工齡。在當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前的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在當地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后的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齡,要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計算繳費年限。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不能計算視同繳費年限或繳費年限。
問: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原有繳費時間如何計算?
答: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對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人員原有繳費時間的處理意見》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失業,因參保繳費時間不足一年,自愿辭職、沒有求職要求或不進行失業登記以及自謀職業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等原因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該失業人員原有繳費時間應當予以保留,待其重新就業并再次參保后,將其前后繳費時間合并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