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肩痛的影響
劉新聶亞冬單冰竹徐文玉蔣蘋
(秦皇島第一醫院,河北秦皇島066000)
摘要〔〕目的觀察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老年患者肩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腦卒中后肩痛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超短波及中藥熏洗治療。結果治療4 w后,患者在疼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兩組目測類比定級(VA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評分(FMA)及Barthel指數(MBI)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尤以治療組為著(均P<0.05)。結論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老年患者肩痛效果明顯。
關鍵詞〔〕超短波;中藥熏洗;腦卒中;肩痛
中圖分類號〔〕R493〔
基金項目:秦皇島市科技支撐計劃項目(No.2012023A094)
肩痛是腦卒中后常見的并發癥,偏癱性肩痛可妨礙患者上肢功能恢復及影響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同時使患者產生情緒障礙和心理障礙,尤其對老年患者造成更嚴重的不良影響。本文采用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老年患者肩痛,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康復科住院、門診符合本次臨床標準的60例肩痛老年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的腦出血及腦梗死的診斷標準〔1〕;②偏癱側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③簡化Fugl-Meyer運動評分(FMA)中的上肢評分≤54分;④自愿參與研究,意識清醒不伴有認知障礙、配合檢查及治療的患者;⑤病程≤3個月,年齡60~80歲;⑥排除其他原因如丘腦性痛及發病前即有明顯肩痛及有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障礙患者。
1.2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康復方法進行訓練:包括良肢位擺放、關節松動、被動運動及鼓勵主動運動等,不采取口服止痛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超短波及中藥熏洗進行治療,超短波治療:采用日本產SW-101型臺式超短波電療機治療,超短波頻率為27.12 MHz,最大輸出功率80 W,2個10 cm×15 cm的電極板于患肩對置,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選擇無熱量或微熱量進行治療,治療15 min/次,1次/d,10 d為1個療程;中藥熏洗:采用中藥熏洗治療機治療,其藥墊為宋氏寶元貼(咸陽同福園保健品有限公司)治療,其中藥成分為穿山甲、紅花、川芎、血竭、延胡索、威靈仙、透骨草,將藥墊貼在患肩上,將治療機(北京同福園科貿有限公司)加熱器放在藥墊上,治療90 min/次,1次/d,10 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定治療前與治療4 w后,各進行1次目測類比定級(VAS)、簡化FMA中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及改良的Barthel指數(MBI)評定〔2〕。其中VAS評分0~10分,0表示無痛,10表示劇痛,1~9表示輕-重程度,讓病人在直尺上標出自己疼痛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測量出疼痛程度的數值或評分。FMA上肢運動功能評分:總分66分,每一項運動活動的評分為0、1、2分,0分表示無主動活動,1分表示有部分主動活動,2分表示有和健側相同的正常活動。總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1.5軟件,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行t或χ2檢驗。
2結果
治療4 w后,兩組的VAS、FMA、MBI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評分比較 ± s, n=30)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比較:2)P<0.05
第一作者:劉新(1979-),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康復研究。
3討論
肩痛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通常發生在腦卒中后2、3個月,發生率為5%~84%〔3〕,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腦卒中后肩痛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盂肱關節半脫位、肩部肌肉痙攣、肩部周圍的肌力減弱、撞擊綜合征、軟組織損傷、旋肌袖撕裂、肩-手綜合征或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障礙、肱二頭肌肌腱炎、丘腦綜合征、臂叢神經損傷以及不恰當的處理及體位等均可導致肩痛。目前,在國內外治療偏癱后肩痛的方法很多,但未見對某一特定方法的臨床對照研究,所以研究偏癱后肩痛的治療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常規康復訓練方法的治療原理:傳統的良肢位擺放對肩關節能使松弛的肩關節相對穩固,使肱骨頭不易向下或向側方移動〔4〕。由此可見良肢位擺放是緩解肩痛的基礎,而通過對患肩的關節松動、被動活動及主動運動,則是預防關節囊和肌間粘連,抑制肩關節周圍異常或不平衡的肌張力,改善肩胛骨下沉,使肱骨頭充分外旋和肱骨頭在關節盂內充分下移,促進肩胛骨與肱骨之間協調性及同步運動,擴大肩關節活動度,改善肩關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疼痛產物的清除,恢復肩關節周圍癱瘓的肌群,使受到破壞的神經反射弧得到較快建立,從而提高上肢的運動功能。超短波治療所產生的高頻電磁場作用于肩胛肌,可以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肌肉張力,使肌痙攣性疼痛得到緩解,同時還對肩關節粘連造成的慢性炎癥起到消炎作用,改善肩部血液循環,加速致痛物質、炎癥產物和水腫的消散,減輕肩部疼痛。腦卒中偏癱后肩痛,屬中醫學痹證、偏癱肩范疇〔5〕,其發病主要由于腦卒中后氣血逆亂,氣血運行受阻,加之局部多靜少動,氣血壅滯,關節痹阻,經脈不通,經氣不暢,“不通則痛”方為肩部疼痛。本研究所用的中藥熏洗法正是針對上述病因,采用全方中藥協同作用,起到活血通絡、溫經散寒、舒筋止痛之功效,同時配合溫熱效應,保持和促進經脈氣血運行通暢,筋脈濡養正常,二者同時奏效,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總之,應用超短波、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老年患者肩痛是一種有效的現代治療手段。
4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卓大宏.中國康復醫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22.
3李愛東,劉洪濤,黃宗青,等.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并肩痛的療效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6;21(8):718-9.
4Bender L,McKenna K.Hemiplegic shoulder pain:defining the problem and its management〔J〕.Disabil Rehabil,2001;23(16):698-705.
5姚潔滌,陳湘軍,姚潔輝.針刺配合埋針治療中風后偏癱肩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雜志,2007;5(4):41-3.
〔2014-04-17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