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廣友
河北唐山第十一中學
中學階段男女分班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郝廣友
河北唐山第十一中學
現階段,在國內中學廣泛采用男女混班教學,認為它能促進男女生的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男女平等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但男女生混合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忽視了男女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差異。男女分校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性別差異進行區別對待,但限制了異性之間的相互交往,影響學生完整心理健康的形成,男女分班但同校可能是一種是比較理想的模式。
分班教學研究
本研究以男女分班為研究對象,設立常規男女混班作為對照組,應用SCL-90量表,就心理健康的各個維度,探討男女分班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探討男女生各自心理健康的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探索按性別編班對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促進男女學生健全心理健康的形成與發展。SCL-90廣泛應用于人群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能準確地反映個體的心理癥狀,其總分能夠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分項分數能比較好的反映出各型神經癥的癥狀特點,與臨床印象基本吻合[2]。全部數據錄入微機,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計算出全部量表的總分和各分量表分。統計方法應用t檢驗。數據處理由SPSS10.0軟件完成。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數據分析表明,男女分班的模式下,女生的強迫因子,以及人際交往因子得分情況優于男女混班的女生的得分,且差異有顯著性,男女分班的教學中的男生的焦慮、敵對因子的得分優于混班中的男生的得分,差異有顯著性。SCL-90總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無統計學意義差別。
長期以來男女生混合的統一的教學模式,忽視了男女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的差異。而男女分校又局限了異性之間的相互交往,影響學生完整心理健康的形成。男女分班但同校可能是一種是比較理想的模式。我們假定男女生有相似的心理健康發展潛能,但在心理健康發展的優勢領域、發展模式等方面不同,因性施教有利于揚長補短。美國教育部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認為,男女生分校或分班教學利大于弊。這項研究發現,在單性別學校和男女分班的班級,教學秩序會更好,尤其是男生獲益更大。對擁有男女學生分開教學傳統的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發表的研究報告進行了研究,也呈現以上結論。北京華夏女中曾對該校三屆畢業生共167人進行了追蹤調查。其中“女校教育對女學生人格發展的影響”一項,有82.4%的被調查學生認同女校教育對她們“獨立、自信、自尊”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響〔1〕。
綜合上述研究,我們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同校分班有利于糾正男女學生的心理健康偏差;同校不同班對獨立性的培養更有幫助;同校分班對男生更為有利。分班后,由于在教室內自由度和寬松度的相對提高,基于性別特征的個性能夠得到更大的張揚;基于性別的某些男女生的不同優勢,會在一定的環境下得到互補;性別特征下的集體榮譽感會更加強烈,團隊精神和班級團結也進一步得到加強。
[1]杜學元,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16(6):85
[2]李意如.我國女子中學發展之路:回顧與前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表1 兩組不同性別學生的各指標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