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劍
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雛議中學地理課堂轉型下的角色轉換
楊 劍
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課改要求課堂轉型:由重視教師的教轉到重視學生的學;由重視知識轉到重視能力、重視創新;由重視教學結果轉到重視教學過程。其根本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筆者通過實踐發現在課堂上適當進行“角色轉換”,是使地理課堂轉型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地理課堂上“角色轉換”是指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定的情景,讓學生扮演某一角色并進入角色情景,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身處地站在所扮演的角色位置上,分析地理問題,并嘗試解決各種地理問題。其目的是使學生處于真實情景中,產生主動參與和解決問題的愿望;讓學生感到上地理課開心快樂。角色轉換活動,融地理知識與角色扮演為一體,寓教于樂,有其獨特的作用。
1、角色轉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地理課堂氣氛
在“地殼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后,將學生分成三大組,分別代表三大類巖石,小組同學合作,從該巖石的成因、特點、家族成員、作用、與另外二類巖石間關系幾方面,向全班介紹自己。同學們特感興趣,搶著上臺介紹、補充:我是巖漿巖……;我的家族成員有……;我是沉積巖中的石灰巖,我的作用有……。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下課鈴響了,學生仍意猶未盡,不愿離開。
借助于角色轉換活動,學生融入角色中,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機結合起來,大腦皮層的各個興奮點被調動起來,生生間、師生間產生情感交流、思維碰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不再“厭學”“苦學”“恨學”,而開始“要學”“樂學”“愛學”。角色轉換同時改變課堂上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活躍了地理課堂氣氛。
2、角色轉換能激發學生參與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學習“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時,將學生轉換成五組投資人(制糖廠、煉鋁廠、服裝廠、啤酒廠、計算機廠)。師問:各位投資人,聽了南通市投資環境介紹后,你們是否愿意到南通來投資辦廠?為什么?有趣的是,五組投資人都要來南通投資。教師在肯定同學們愛家鄉情感的同時提醒大家,你們現在是投資人,投資建廠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這個目的應考慮哪些區位因素?現實中沒有所有因素都滿足的地方,怎么辦?同學們立刻想到最主要因素,即工業主導區位因素。這時有同學開始提出疑問,南通有制糖的原料嗎?南通的電力能滿足煉鋁生產嗎?南通有鋁礦嗎?各組投資人再次熱烈討論,是否來南通投資。你一言、我一語,有的組甚至發生了爭執。同學間的質疑讓課堂氣氛再次進入高潮。
我到底來不來南通投資呢?在哪兒投資,我的效益最大呢?發現了問題讓學生更加迫切地想要學習新知識,激發了求知欲。
這種角色的轉換使師生關系變得融洽,參與意識明顯增強。過去地理課上,不少學生怕發言,但角色轉換后,我發現學生敢講話,想講話,甚至于搶著說,就連性格內向的學生也參與進來,開口說話,真正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去學生是因為在課上不知道該說什么、怎么說,故而不敢說,不敢表現,現在有了轉換的角色,人人有話可說,于是主動發言,踴躍展示。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角色轉換能培養學生多種能力,提高地理課堂效率
地理課程倡導參與式學習,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當今世界,瞬息萬變,知識更新迅速。因此中學生學習的重點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獲得知識的過程。角色轉換正是這樣的動態學習活動過程,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思考問題,學習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交流溝通、團隊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在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環境因素時,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南通市、印度孟買、英國倫敦三城市民,以及糾錯組。讀右圖,陰影部分為城區,A處建有火電廠。若該圖是你所在城市(南通、孟買或倫敦),你認為火電廠位置是否合理?為什么?若不合理,請說出你所在城市,火電廠的最佳位置。
因為關系到切身利益(火電廠在A,會不會影響自家生活),還要結合上一學期所學知識,各城市市民討論熱烈。各組代表上講臺匯報討論結果,他們不僅用語言講,而且還在黑板繪風向箭頭。匯報有理有據。糾錯組發現錯誤:孟買市民只畫了夏季風向;倫敦市民風向畫錯,其他市民上黑板修改又畫錯,幾經糾正,終于畫正確。下面同學笑聲不斷。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對有大氣污染企業的區位布局印象深刻。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角色轉換過程中,手、腦、口并用,使地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其動手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了的提高。這種通過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掌握得牢,不易遺忘。
4、.角色轉換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荒漠化的危害與防治”教學中,筆者創設模擬法庭,舉行罪犯“荒漠化”公審大會。學生角色轉換為:法官、辯護律師、原告、大眾陪審員。通過公審大會,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學生通過扮演社會角色,不僅學到知識、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而且學會關愛生命,關注社會,關注環境、激發對人類生存環境、社會發展強烈的責任感,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角色轉換法與其他教學方式的關系
“角色轉換”不是萬能的,也不適合所有的地理教學內容,因而不能每節課都用。長時間單純使用角色轉換法,學生會疲憊,角色轉換的效果就大大削弱。角色轉換在實際運用中,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與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靈活運用,才能收到更好地效果。
2、形式與效果的關系
在地理教學中,開展角色轉換,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實效。不能讓課堂轉型下的角色轉換功利化和形式化。不能只求形式,不講實效。角色轉換前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做到上課時師生心中有數,避免形式化,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教無定法”,角色轉換是一種符合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互動,能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能讓地理課堂轉型的教學方法之一。作為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符合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做到課堂轉型,實現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