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2015-12-30/ 第06版面/關注中國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28日文章,原題:想目睹科技接管金融?請看中國 中國互聯網金融業可以讓人們瞥見世界其他地方有一天或將如何管理資金,但也暴露許多亂象。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將普通智能手機變身為開展無現金交易、銀行轉賬、貸款和投資的平臺,并使此類用途遠比美國更普遍。隨著許多用戶完全避開信用卡,中國人正用相同的手機應用程序購買基金,支付餐費、出租車費等各種賬單。
去年,近1/4的中國人使用在線支付,該數字大于美國總人口。數據提供商歐睿國際預測,中國今年的移動支付總額將達2130億美元,而美國為1635億美元。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的網絡P2P貸款機構今年將放貸332億美元,不但比美國高出43%,而且將在未來兩年內再增兩倍。
如今,中國的監管機構已著手制定某些管理細則。本周一,中國公布規范網絡支付平臺業務的管理辦法,以及為管理P2P借貸行業而起草的暫行辦法。
就在線支付而言,央行新規要求有關企業采取更多步驟確定用戶身份,并限制不同賬戶間的轉賬額度。而在本周一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P2P平臺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為保護投資者,此類平臺必須委托實體銀行保管用戶資金。
有些觀察人士認為,推出此類規定意在給予傳統銀行迎頭趕上的時間。開元金融副總裁斯賓塞·李表示,鮮有銀行具備滿足P2P平臺需求的產品。“無論銀行現在擁有什么產品,他們都無法提供最佳用戶體驗。”李說,“畢竟,銀行并非互聯網平臺。他們并不創造最好的互聯網產品。”▲(作者黃敬齡、大澤十郎[音],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