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前后不良情緒和生存質量的影響
付軍樺時淑娟1高美玲2孫月榮3徐美玲徐寧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介入手術室,山東青島266003)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療前后不良情緒和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所有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進行評估和比較,對干預組實施心理干預并進行評價,并對干預結果進行分析,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進行干預后SAS、SDS和SCL-90評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干預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均P<0.05);兩組干預后SF-36評分均升高,但干預組患者評分較對照組升高更顯著(P<0.05)。結論心理干預可以改善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療后的不良情緒,提高生存質量,對于提高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心理干預;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治療;不良情緒;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時淑娟(1966-),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研究。
1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保健辦2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
3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
第一作者:付軍樺(1971-),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護理管理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致死率很高〔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可以開通阻塞冠脈,改善缺血區供血〔2〕。有研究發現,ACS的發病、發展、轉歸與社會心理因素息息相關〔3〕。因此,密切關注老年ACS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探索心理干預對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療前后不良情緒和生存質量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歐洲心臟協會制定的ACS診斷標準〔4〕,且經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確診,患者對于本次試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類疾病,血動力學不穩定,無獨立行為能力者。98例患者中男59例,女39例,年齡63~78〔平均(70.35±3.38)〕歲;病程3~7年,平均(5.26±1.17)年;其中不穩定性心絞痛 37例,非ST 段抬高型ACS 33例、ST 段抬高型ACS 2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9例,兩組患者年齡〔(71.47±3.43)vs(70.27±3.22)歲〕、性別、病程〔(5.45±1.04)vs(5.33±1.33)年〕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且術后治療方案相同。
1.2方法介入治療前后,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向患者簡單介紹經皮冠脈介入的優勢與特點,術前及術后注意事項。干預組在入院后由責任護士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實施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干預,1次/d,30 min/次,療程為1個月。主要包括:心理干預和放松訓練。心理干預:①由于ACS起病較急,患者無心理準備,容易帶來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時關注患者心理動態。②同時向患者講解ACS的相關知識,消除或減輕患者對疾病的焦慮抑郁,轉移消極情緒,使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對于治療ACS的重要作用,指導患者正視病情,同時對家屬進行思想工作,獲得家屬的支持。③鼓勵患者主動傾訴其焦慮和抑郁的原因,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詳細地回答,糾正患者錯誤的認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ACS。④發現患者有不良的生活習慣,應及時與其溝通、疏導并進行糾正,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每天查房時認真講解每個藥物的治療原理與作用,消除患者的抵抗心理。⑤囑咐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體會到關心和愛護,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心理環境。
1.3評價標準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癥狀自評量表(SCL-90)〔5〕、生活質量量表(SF-36)〔1〕對患者入院時及干預1個月后情緒進行評分,量表使用統一指導語,由專職護理人員評分并正確填寫,評分前對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SAS、SDS>50分,表明患者有負面情緒,評分越高,負面情緒越嚴重;SCL-90有四個維度:抑郁、焦慮、敵對、恐怖,每個項目都由患者從無(0分)到極端(4分)來評估;SF-36一共是8個項目,每個項目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反之越差〔6〕。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行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情況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其中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具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對照組未表現出明顯變化(均P>0.05);且干預組患者干預后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組別SAS干預前干預后SDS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55.42±6.2951.21±4.4253.82±6.3250.77±6.19干預組54.98±7.3645.37±5.341)2)53.48±5.8146.51±7.861)2)
與干預前對比:1)P<0.05;與對照組同期對比:2)P<0.05;下表同
2.2兩組患者SF-36評分情況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SF-36評分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上升,但是只有干預組患者SF-36評分較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干預組患者干預后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項目組別干預前干預后生理功能對照組57.46±6.3762.43±8.77干預組58.36±7.2172.56±7.491)2)生理職能對照組53.46±8.4360.87±5.39干預組53.98±7.1171.36±8.471)2)身體疼痛對照組67.24±5.3879.56±8.43干預組66.83±6.3385.77±4.391)2)總體健康對照組47.37±5.4067.59±8.43干預組46.78±6.3279.84±4.861)2)活力對照組55.36±7.2068.55±3.56干預組56.39±8.2179.31±7.531)2)社會職能對照組54.21±9.3366.58±4.67干預組55.39±3.4676.63±4.311)2)情感職能對照組48.32±8.3267.43±5.90干預組49.43±7.8175.58±5.491)2)精神健康對照組51.29±6.1065.59±6.33干預組50.55±7.3174.40±6.381)2)健康變化對照組53.58±7.0364.20±5.38干預組54.09±8.2675.39±3.321)2)
2.3兩組患者SCL-90評分情況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SCL-90評分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SCL-90評分均下降,但是只有干預組患者SCL-90評分較干預前具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且干預組患者干預后SCL-90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項目組別干預前干預后抑郁對照組2.18±0.172.01±0.24干預組2.15±0.321.78±0.411)2)焦慮對照組2.39±0.522.15±0.51干預組2.41±0.611.68±0.461)2)敵對對照組2.05±0.471.95±0.74干預組2.07±0.421.52±0.321)2)恐懼對照組2.01±0.331.87±0.55干預組2.03±0.411.49±0.161)2)
3討論
ACS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致死致殘率高。ACS患者病發后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引起生存質量的下降,心理因素在其發生、發展、治療及康復的全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會增加ACS患者死亡率近1倍〔7〕,且嚴重影響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降低其生存質量,還有可能使ACS患者的心率加快,心率變異性異常,增加血栓環素的釋放,延長QT間期及促發冠脈痙攣等結果〔6,8〕。因此,臨床上對ACS患者及時實施心理干預對于患者的診斷、治療、預后及提高生存質量均有重要作用。
治療ACS的方法除了常規的介入治療和藥物治療之外,還有一種臨床輔助療法——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介入后不良情緒,提高臨床療效,促進患者的預后,及時引導患者走出心理誤區,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防止疾病的復發〔9〕。本研究表明適當的心理干預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糾正認知錯誤。另外,心理干預還可以提高ACS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促進疾病的治療和預后。
4參考文獻
1黃敏虎,張潤峰.雙心診療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脂的影響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2014;27(1):46-8.
2黃淼.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前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21):212-3.
3李招兵,馬小峰.雙心模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療效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96-7.
4Casagranda I,Cavazza M,Clerico A,etal.Proposal for the us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of cardiac troponins measured with the latest generation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J〕.Clin Chem Lab Med,2013;51(9):1727-37.
5廖作銀,陳章強,李林鋒,等.心理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負性情緒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2):18-21.
6陳國河,曾國根,李強盛,等.綜合心理行為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7):893-4.
7唐慶業,劉文舉,蒲宏偉,等.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3):507-9,550.
8賈文俠,郭川.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篩查及相關干預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7):229-30.
9王偉才,黎敏如,陳峰,等.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抑郁狀況的調查及心理干預的療效〔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9):156-7.
〔2014-10-19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