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國華
走下講臺,放下教鞭,換上制服當保安——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在湖北沙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教書30余年的陳冬(化名)的生活軌跡悄然改變。今年53歲的陳冬,擁有本科學歷和中學高級教師職稱,之前是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歷史老師。像陳冬一樣,沙洋縣今年在全縣70所中小學和36所幼兒園中安排了172名富余教師擔任專職保安,其中有幾名還是中小學前任校長,平均教齡30年左右。(9月22日 《楚天金報》)
正如不久前甘肅會寧“警察招考引發教師離職潮”備受關注一樣,湖北沙洋“教師轉崗當保安”再次引爆輿論。相較于“教師爭考警察”的“主動轉崗”,“教師轉崗做保安”卻充滿被動和無奈。即便拋開教師、警察、保安之間的職業差異不談,單從社會一貫提倡的“尊師重教”的觀念來說,如此大規模的教師離職和轉崗,也會對當地教育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沖擊,更會對社會公眾心理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教師轉崗當保安”這一問題無疑會被放置在更加苛刻的公共視野中接受審視。眾人不禁要問,為何要讓這么多教師轉崗當保安?根據該縣教育局的相關負責人回應,當地適齡入學兒童減少,部分學校集中辦學,加上一些學生隨父母進城接受教育,因而部分學校出現師資富余,所以才讓這些富余的教師轉崗當保安。
我們理解當地政府的苦衷,畢竟,要安置這些富余的教師,在當前行業和部門之間缺乏有效銜接的情況下,“在本系統中自行安置”基本成為唯一選擇。至于說讓這些具有豐富教學和管理經驗的老師轉崗做保安,會不會造成人才浪費,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說,“也暫時顧不得這么多了”。
“教師轉崗當保安”暴露出師資配置不合理和不均衡等問題。應該承認,適齡入學兒童減少、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撤點并校”政策下的集中辦學,都是導致師資富余的重要原因。該如何合理配置這些富余師資,對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確實是一種考驗。探索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方式,成為當前國家亟需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其實,“教師轉崗當保安”所反映的問題,不單是教育領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還牽涉到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水準和基礎質量不高的問題。它與其他問題一道,構成了改革進入深水區和發展攻堅期后錯綜復雜的問題和矛盾,這就更加證實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應在正視、綜合分析問題的基礎上,穩妥地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不斷推動公共治理體系的完善,促進公共治理能力的提升,促使人才資源得到更為科學、合理的配置。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