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發達國家不設立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而是根據教師的教齡、學歷、教學成績來確定教師的待遇;有的發達國家設立有中小學教師職稱體系,但評審與考核都十分嚴格,且各類評價機制較為靈活,有利于促進教師的發展。
美 國
在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是根據學歷、教齡來確定的,不用評職稱,也沒有任何級別劃分。學監(片區學校的校長)會去聽片區內老師的課,看他們講課是否受學生歡迎,只要學生對老師的課感興趣,那就證明這是一個好老師。
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準入門檻較高。要想成為美國的中小學教師,必須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普通大學的學生畢業后想要從教,需要先修完一年的教育類課程,修夠一定的學分并通過資格證書考試后,才能到學校任教。
美國的中小學教師也十分注重學歷,學歷較高的老師,工資一般都較高。因此,常常會有很多已經四五十歲的美國中小學教師到大學拼命進修,以提高自己的學歷。眾所周知,美國高校的學歷不是那么好拿的,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學歷提高了,工資待遇相應提高,這也是對知識與能力的一種肯定與尊重。
日 本
日本實行中小學教師職務評聘制度。日本的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日本的教師資格證書分為3類:普通資格證書、特別資格證書和臨時資格證書。普通資格證書全國通用,有效期10年;特別資格證書和臨時資格證書只在頒發證書的都道府縣范圍內有效,其中特別資格證書有效期10年,臨時資格證書有效期3年。
目前,日本教師的普通資格證書按照學前、小學、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分類,并按照受教育程度分為專修、一類、二類3個等級。要獲得專修資格證書,必須具有研究生學歷,一類資格證書必須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二類資格證書必須具有短期大學畢業以上學歷。教師在一定期限內,通過在職學習取得相應課程的學分,也可以獲得上一級資格證書。
在日本,無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社會地位、工資待遇都很高,十分受人尊敬。
英 國
英國的中小學教師需要評定職稱,其職稱分為:主任教師、副主任教師、高級教師、四級教師、三級教師、二級教師和一級教師。沒有職稱的教師則為不合格教師。在英國,教師的職稱是決定教師工資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因為英國教師的工資級別是按照教師的職稱來劃分的。
英國還設立了教師證書等級制,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有政府規定的學位和證書,一般來說,學位越高,教師證書的等級也越高。教師證書的等級不同,起點工資和津貼的標準也不相同。例如,獲得榮譽學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在每次加薪時都能受到優待。
另外,英國中小學還實行職務津貼制,津貼的多少按照教師的職稱來確定,在較大的中小學里,約有40%的教師可享受到這種津貼。
德 國
德國中小學教師不設立職稱評定體系,而是十分注重考查教師適合哪一學科的崗位,在崗位上能發揮出怎樣的水平。
德國有專門的師范學校,中小學的師資培養都是通過普通大學的教師培訓課程或項目來完成。參加培訓的學生在完成所有規定的科目后,必須參加第一次國家考試,并由其所在的州考試局局長領銜以及多位教育界專家組成的考試委員會對考生進行成績評定。成為一名實習教師或預備教師一年多后,還必須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考試委員會依然是由考試局的局長、教育界專家以及實習學校的負責人組成,通過第二次考試之后就可以獲得教師資格證書,成為一名正式的教師了。
德國對教師的從業要求十分嚴格,在各種職業中,只有教師、醫生、律師必須通過國家考試,教師正式任教后,受到社會的普遍尊敬。當然,德國教師的工資待遇也很高,教師屬于公務員編制,按照相關規定享受公務員的一切待遇,并且教師資格受法律保護,一旦成為正式教師,不會被隨意解雇,沒有失業之憂。
(綜合《教育》、《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在線、央廣網)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