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寒
摘 要:使我國經濟能夠在新時期快速發展并且能轉變發展的方式,是我國目前要解決的重要事情。不管是從現在來看,還是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在經濟發展形式的轉變上都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在這方面要面臨的挑戰更是艱巨的。面對這場經濟戰爭,我們要捋順發展方式轉變的整體思路和發展的途徑,立足于我國的根本國情,從經濟體制、觀念、結構等方面作為突破口。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經濟發展中如何加強方式轉變的相關問題,并做出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經濟發展;轉變;方式
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也是推動國家發展的保障。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中,要想立足于不敗之地,就要加快對經濟發展的轉變方式,讓每一個人都認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發展的道路上,要以我國經濟現狀為背景,提出經濟發展方式具體的轉變內容,理清轉變方式的整體思路,這樣才能在經濟競爭中取得勝利。同時,在經濟發展的方式轉變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還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只有認清了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進而加快方式轉變的步伐。
一、經濟發展轉變方式所提出的背景
通常的情況下,實行工業化的初期,技術能力都相對較低,產業的產量都是靠資源的大力投入。然后在工業化有所發展之后,經濟也隨之增長,這時候資源的供給就會受到約束,相對的就要對經濟的增長方式進行轉變,這已經形成了一種規律。但是,在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下,經濟的數量就是衡量一個社會發展的標準,比如產品利潤的多少,機器運行的時間和次數等。面對這樣比較片面和單一的經濟增長策略,對大規模的投資和生產,以及隨意開采不可再生的資源都在肆意工廠內肆意進行著。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嚴重的貧富差距,造成社會生產生活因素不穩定、環境也受到污染、自然生態系統失衡等后果。就連人們最基本的教育、醫療衛生、環境等因素也都隨著經濟的增長變成了犧牲品。很明顯,這樣的增長經濟方式是非常不利于人們生活的進步和文明的延續,我們要自我檢討。
就連我國得經濟發展方式也同那些工業化的國家相差不多,經歷了自然的遵循經濟發展方式一直到自覺的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漫長過程。在國家制定了實事求是的政策路線之后,生產力才得以從傳統的產業結構中掙脫出來。我國的經濟一直處在崩潰的發展邊緣,和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的太多,而我國的經濟才剛復蘇,必然要快速的發展;在以經濟建設為核心的政策上,大力推進了經濟體制的改革,使我國的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近些年,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成效,社會的生產生活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貧困人口的數量也在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轉變,得到了社會的大力保障。相對的,由于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多,給國家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整體的生產空間和可利用的資源也變得緊張,不光是這些,還有淡水、森林和礦產資源都不能達到世界人均的一半。并且,工業產生的污染排放量也持續增加,城市和鄉村都受到了污染,特別是前些年,很多企業只注重經濟總量的快速提升,對資源的保護和節約利用完全忽視掉,使經濟發展下的社會問題頻發。我們主要的經濟增長是來自于物質資本的增加以及勞動力的投入,同時在生產技術和產業的結構化都比較落后,經濟體制的發展受到影響,往往都是投入多,收益的少,還加速了環境的污染。根據相關的統計結果來看,我國單位的生產消耗要高于世界平均值的近4倍左右,尤其和美國、日本相比,差距更明顯,然而,在工業生產率上才是美國的五個百分點。這種經濟增長的狀況,對資源和環境都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所以,我們一定要徹底對經濟發展的方式進行轉變。
二、關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簡單地指由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或由外延增長向內涵增長的轉變,還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向發展目標多元化轉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用綜合的目標體系來考察經濟運行情況。這些指標應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程度,公平分配和消滅貧困程度,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承載程度,減少失業的程度。除以上經濟指標外,一些社會政治指標通常也被列入發展目標之中,如教育水平、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人民參與國家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個人的發展程度等。
2.經濟增長效益和增長質量發生改變
我國從改革開放到至今,已經實現了經濟上的巨大轉變,穩穩占據了經濟大國的重要位置,盡管這樣,我國還沒有真正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強國,甚至離經濟強國還有一段距離。我國的自主品牌有170多類,站在整個世界上看,這個數據幫助中國占據到世界第一這個位置,但從國際市場的自主品牌參與量來看,還有很大差距,在站世界20%還不到。從這點可以看出來,我國要切實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將經濟增長效益和增長質量都提高上來,也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國走向經濟強國,脫掉經濟大國的外衣。
3.全面轉化經濟結構
有很多人都覺得,進一步推動工業化發展,將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逐漸轉移到城市,這樣也就實現了城市化,其實這只是簡單的表面想法。我國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未來發展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但我國是人口大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還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要想實現現代化,不能單純地推動工業化發展,而是要做到農村和城市的統籌規劃,實現各個地區經濟的均衡發展。
4.向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發展方式轉變
知識經濟作為獨立的經濟形態的出現和發展,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由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并存的三元經濟結構。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趕超發達國家,就必須從傳統的工業化發展方式向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方式轉變。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相關對策
1.加快工業產業化的升級
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還處于中期階段,在“十二五”期間,工業化的發展任務就是從中期階段向后期階段轉移,在這個過度時期內,要對工業化的體制進行改革,以應對工業更快的發展。而相對于傳統工業的產業來說,要將以往的以投入更多的資源和高消耗的生產方式進行升級,提升企業的生產技術,擴大產業的結構,將落后的生產力淘汰掉,使用低資源消耗、經濟合理以及污染排放量少的先進生產技術;對于制造業來說,應該淘汰陳舊的生產設備,注重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技術上的創新,以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綜合競爭力。對于新興的工業產業來說,應該注重環保,以及新能源和高端設備的引進,實現信息技術網絡一體化的產業,而且國家還應該加大扶持力度,以促進企業更快發展。
2.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
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使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大高于農業和服務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制約了我國經濟整體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發揮服務業的優勢,使服務業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1)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是大力發展金融、物流、會展、信息服務、創意研發等面向生產的服務業;(2)大力發展休閑娛樂、旅游等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3)積極發展政府公用事業、房地產、醫療保健和社區服務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4)加快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服務業準入制度,進一步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
四、結束語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浪潮,要想有自己的立足根本,就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我國的國情和經濟能力出發,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的總體策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逐漸縮小貧富的差距;工業生產上,要以節能環保為根本,不要只注重經濟效益的提升;全面轉變經濟的多元化、全面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靜.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7).
[2]孫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政視角:體制與政策演變及創新.東北財經大學,2011(12).
[3]李中.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制度創新.中共中央黨校,2012(4).
[4]趙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當關注的幾個問題.商情,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