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以建筑工程CAD為例
李雪嬌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系 重慶 402247
[摘要]現如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網絡、計算機、多媒體、通訊、云端等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信息化發展。為了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教育行業也在迅速轉變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讓教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不斷前進。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設計;改革
教學的信息化設計對教育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的信息化又是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對信息化教學予以高度重視。
(一)信息化教學的概念
信息化教學是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一種教學活動。它關注的是教學對象和教學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信息化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1.教學過程的多樣性
信息化教學在充分考慮學生接收能力的情況下,通過“教學內容的整合、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效果的反饋”四個方面來進行設計,注重過程教育,將教材內容與信息化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創造一個同時具備體驗功能、教學實施功能、學習效果評估功能和實時互動交流功能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學環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學資源的廣泛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源,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信息化資源已成為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教學的信息源早已不再是單一的教材和老師,而是廣泛的增加了ppt、視頻、動畫、音頻、課程網站、網絡答疑系統、遠程輔助教學等信息技術資源,有機的將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進行融合。
3.教學對象的主動性
現在的高職學生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個就是動手能力強,第二個就是喜歡玩手機玩電腦,對電子設備特別感興趣。而信息化教學正好將課堂與網絡、計算機甚至手機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將教師變為指導者,學生變為主體,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建立一種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
4.教學效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將一紙考試作為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沒有充分檢測和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學就要從多方面來考慮教學效果的考核,并通過多渠道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以《建筑工程CAD》為例
(一)整合教學內容
本子項目是:繪制建筑平面圖。教師可將教材內容與信息化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力求創造一個同時具備教學體驗功能、教學實施功能、教學效果評測功能和實時互動交流功能的多功能信息化教學環境。
(二)確定教學目標
教師可利用精品課程網站資源,設置教學任務,并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明確本子項目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繪制建筑平面圖軸線、墻體、門窗口、窗戶、陽臺、樓梯和箭頭。
教學難點:圖塊的使用和多段線的使用。
(三)設計教學過程
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前提下,以學習情境為載體,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將本子項目劃分為“案例導入”、“案例分析”、“確定任務”、“任務實施”和“拓展提高”五個環節。不同教學環節,選擇對應的數字化資源和教學方法。
第一環節:案例導入。為使學生適當了解建筑平面圖,以學校其中一棟教學樓的施工平面圖為例,讓學生結合實際建筑物看圖,以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入平面圖的案例,使學生在本項目開始之初先對學習內容進行比較直觀的了解和認識,為后續的任務訓練做好準備。
第二環節:案例分析。結合三維動畫,演示從最開始的施工到最后整個建筑物建成后的三維圖,打破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局限性,以動畫為引導,使學生直觀了解二維平面圖與三維立體圖之間的關系,在虛擬環境中完成案例分析。
第三環節:確定任務。根據平面圖繪制的工作任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本項目劃分成以下任務單。

第四環節:任務實施。首先利用三維建模動畫讓學生直觀認識一個建筑物是如何從平面圖轉化成一個建筑實體,為學生營造一個逼真的、具有體驗功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相關規范,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個建筑物的平面圖,由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和成就感;最后,對本任務繪圖要點及設計要點進行小結,對照實際設計案例的設計要點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加以學習和總結。
第五環節:拓展提高。根據學生實際繪圖的結果,繼續拓展學生學習內容,通過動畫和視頻演示,以本項目為基礎進行分析和講解,增強學生二維向三維轉化的空間想象力,為剖面圖、立面圖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對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提高和拓展的作用,增強學生對三維空間的認知能力,從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學”,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檢測教學效果
本課程利用QQ群和微信群,可在任意時間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發布教學任務和相關項目,學生可自行選擇薄弱環節進行練習,并將完成后的教學成果交給老師。同時,這些客戶端也可以保存學生參與交流的時間和內容,以此作為學生考察的重要依據之一,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課后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一個具有互動功能的學習環境。
高校的信息化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不斷改進與融入,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對信息化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針對高職教育這一特殊的教學對象,在教學工作中關鍵要做到教學任務與實際的工作的緊密結合,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與推廣能更好的將學生引入一個虛擬的工作環境中去,讓他們更早的適應社會,適應工作環境,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J].現代教育技術,2013.
[2]何克抗.我國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新進展[J].中國電化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