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絡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馬維軍王海燕1
(張掖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甘肅張掖734000)
摘要〔〕目的探討通心絡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將103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52例與對照組51例,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通心絡膠囊聯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療,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療,兩組療程均為4 w。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結果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次數(3.97±1.85)次/w、硝酸甘油用量(0.72±0.43)片/d、全血比黏度及血漿比黏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心絡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助于改善臨床癥狀,改善血流動力學,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通心絡膠囊;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絞痛;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54〔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甘肅省衛生廳科研項目(W2010009)
1張掖市人民醫院老年病科
第一作者:馬維軍(1970-),男,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疾病研究。
藥物治療是冠心病心絞痛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硝酸甘油、氯吡格雷等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近期療效可靠,但長期服用西藥易產生耐藥性,遠期療效下降。臨床研究〔1〕表明,中西藥聯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本文旨在探討該用藥方案對改善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03例,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52例及對照組51例。觀察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42~69〔平均(57.84±6.46)〕歲;冠心病病程1~13〔平均(5.04±1.26)〕年;心功能分級:Ⅰ級20例,Ⅱ級23例,Ⅲ級9例;內科并發癥:高血壓24例,2型糖尿病18例,高血脂16例。對照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43~70〔平均(58.13±7.05)〕歲;冠心病病程1~12〔平均(4.78±1.35)〕年;心功能分級:Ⅰ級19例,Ⅱ級22例,Ⅲ級10例;內科并發癥:高血壓23例,2型糖尿病19例,高血脂1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冠心病病程、心功能分級及內科并發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文獻〔2〕中相關診斷標準;②年齡40~70歲;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心律失常;②急性心肌梗死;③重癥肝腎功能不全;④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⑤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者;⑥凝血系統異常及其他出血性疾病。
1.3方法兩組患者常規治療方案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腸溶阿司匹林片口服,并根據病情需要選擇使用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降糖、降壓、調脂類等藥物。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9980015,0.26 g/粒)聯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杭州賽諾菲安萬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J20080090,75 mg/片)口服治療,通心絡膠囊4粒/次,3次/d,飯后服用,氯吡格雷首劑300 mg,后75 mg/次,1次/d,與食物同服或飯后服用。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療,劑量及用法同觀察組。兩組療程均為4 w。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硝酸甘油用量,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檢測血流動力學變化,以全血比黏度及血漿比黏度為研究指標。
1.5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擬定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80%以上,靜息心電圖恢復正?;虼笾抡#虎谟行В盒慕g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80%,靜息心電圖較治療前明顯改善;③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不足50%,心電圖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有效。
2結果
2.1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減少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0.01),見表1。


組別n心絞痛發作次數(次/w)治療前治療后硝酸甘油用量(片/d)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28.04±1.863.97±1.851.96±0.890.72±0.43對照組518.16±1.795.14±1.741.93±0.911.33±0.82t/P值0.333/>0.053.304/<0.050.169/>0.054.741/<0.05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6例(50.00%),有效24例(46.15%),無效2例(3.85%),總有效率(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76.47%)(P<0.05),對照組顯效19例(37.25%),有效20例(39.22%),無效12例(23.53%)。
2.3血流動力學比較治療前兩組全血比黏度及血漿比黏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均明顯降低,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組別n全血比黏度治療前治療后血漿比黏度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29.71±1.585.91±1.271.91±0.311.34±0.15對照組519.77±1.617.86±1.841.90±0.281.73±0.31t/P值0.190/>0.056.269/<0.050.171/>0.058.151/<0.05
3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脂質代謝紊亂、冠狀動脈壁發生脂質沉著以及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斑塊破裂出血可導致血小板黏附性及聚集性增加,大量釋放的血小板因子激活凝血系統,纖維蛋白原含量明顯增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造成血栓形成,引起冠狀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最終導致心肌供血不足〔4〕,而引發心前區胸悶不適、疼痛等癥狀。臨床治療該病以盡快恢復冠狀動脈供血及改善血液高凝狀態為原則〔5〕。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證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發病機制為氣虛血瘀、氣虛則無力行血,淤血阻滯脈絡、不通則痛,故發生心前區疼痛等癥狀。治療當以扶正益氣、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原則〔6〕。
氯吡格雷是一種新型的二磷酸受體拮抗劑,口服吸收后,其活性代謝產物能夠選擇性地與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體不可逆結合,間接抑制繼發二磷酸腺苷介導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復合物的活化,從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達到抗凝的目的〔7〕。本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肯定,但療效并不甚理想。臨床研究表明,中西藥結合治療冠心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通心絡膠囊是一種包括人參、全蝎、土鱉蟲、蟬蛻等藥物在內的中藥復方制劑,在中醫絡病學理論的基礎上研制而成,其功效為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治療〔8〕?,F代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作用,同時對改善冠狀動脈灌注及預防心肌重構有較好效果。周忠冉等〔9〕發現,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及心電圖有效性均優于單用硝酸異山梨酯,且不良反應較少。本研究表明中西藥聯合應用可通過不同機制發揮協同作用,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是一種值得推廣的中西藥聯合用藥方案。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臨床樣本數量選擇較少,觀察指標較單一,且缺乏對其作用機制的深入分析,需進一步努力研究。
4參考文獻
1張均海.通心絡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3;10(11):33.
2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23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4洪卓周,黃樂榮.通心絡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效果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4;12(3):297-8.
5Kalyuzhin VV,Teplyakov AT,Pushnikova EY,et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four-week therapy with amlodipine and atenolol on quality of life andblood lipid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J〕.Ter Arkh,2013;85(5):68-72.
6郭家娟,王策,崔英子,等.參紅化濁通絡顆粒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755-6.
7Arima M,Matsuda A,Nitta M,etal.A case of subacute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zotarolimus-eluting stent〔J〕.Heart Vessels,2012;27(1):106-9.
8吳曉曄.養心通絡湯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5):902-3.
9周忠冉,唐海沁,李結華,等.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及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9):1078-83.
〔2014-08-17修回〕
(編輯李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