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對兩種納稅人身份認定的法律界定進行分析,其次對稅負平衡分析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選擇進行分析,并提出判定稅負平衡點的基本原理,不同納稅人交易往來的關系分析等相關見解。
【關鍵詞】稅負平衡點分析;納稅人身份選擇
企業不論是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和中期發展階段,均面臨著增值稅納稅人身份選擇的問題。由于增值稅納稅人可以在法律應允的條件下,結合納稅身份的選擇來達到納稅籌劃的作用,所以一旦身份選擇不當,則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深入研究和掌握稅負平衡點十分重要。文章將結合稅負平衡點,對納稅人身份的選擇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兩種納稅人身份認定的法律界定
納稅人也可以稱之為納稅義務人或者是“課稅主體”,是稅收法律規定中要求直接負責上繳稅收的單位或者是個人。
通常,納稅人指的是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企業需要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的相關要求,明確稅收數據,并進行核算,保證納稅的數量[1]。小規模的納稅人指的是銷售額在規定范圍中的增值稅納稅人,一般來講是零售的納稅人、提供勞務工作的納稅人以及從事貨物運輸的納稅人等等,這些納稅人的應繳增值稅銷售額大于50萬,低于80萬。
二、稅負平衡分析的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1. 判定稅負平衡點的基本原理
不同的增值稅納稅人選擇所對應的增值稅額也會有所不同,需要選取差異性的計算方式。通常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款金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減去當期進項稅額,而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是計算方式為銷售額×征收率[2]。通過不同的計算方式可以看出,不同的納稅人選擇情況下,所得的金額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所應用的銷售額卻是相對一致的。
稅負平衡點分析下,不管是一般納稅人或者是小規模納稅人,都存在一定的負擔稅負相等點。如果將實際稅負和平衡點相互對比,則可以明確稅收的籌劃方案。稅負平衡點可以通過無區別的平衡點進行計算,通過平衡點抵扣率,判斷稅負平衡分析視角下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選擇方式。有效的稅負平衡點分析能夠展現稅負平衡點分析的價值,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 不同納稅人交易往來的關系分析
當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交易往來關系較為明確,一般納稅人即為供應商通常使用專用發票,而小規模納稅人通常使用普通發票,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納稅人交易往來的關系分析
2.1 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時,買方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當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的時候,買方納稅人身份的選擇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不含稅價的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選擇方式以及含稅的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選擇方式進行恰當選擇[3]。
2.1.1 不含稅價的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選擇方式
當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的時候,可以采用不含稅價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的方式進行計算,明確納稅人身份的選擇[4]。例如當抵扣的購進商品金額占銷售額總體比例為R時,抵扣率R的計算可以通過購進商品的價值除以銷售總額的方式進行計算。如果銷售額是O時,那么購進的金額為Y,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T1,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是T2,實際抵扣率則為R。
圖2 應收納稅與抵扣率的變化情況分析
在圖2中,橫坐標代表抵扣率R,縱向代表著不同的納稅人所需要繳納的稅款S,X是不包含稅的銷售額,結合圖2中的坐標變化情況可以看出,不同的納稅人隨著抵扣率的逐漸變化,所需要繳納的稅款金額也在不斷發著變化。根據圖2可以得出,在抵扣率達到82.35%之上的時候,企業選擇的一般納稅人身份所需要繳納的稅款金額相對較低,而在抵扣率小于82.35%的時候,企業選擇小規模納稅人身份的應納稅款額相對較低。
通過實踐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不同的納稅人身份選擇會出現不同的納稅金額,不同納稅人的稅負平衡相等,抵扣率相同的時候,那么選擇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應納稅款額則會相同。
2.1.2 含稅無差別平衡點抵扣方式分析
在供貨單位資料是含稅的銷售額或者帶有稅務的購進金額時,可以結合平衡點原理計算得出含稅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在比如可以將含稅的銷售額設定為X1,含稅的購進金額設定為Y1,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為R,實際抵扣率設為R’,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稅率為T1,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T2。那么當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身份的時候,應收稅款金額即為[X1/(1+T1)-Y1/(1+T1)]×T1。而當企業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時候,應納稅款金額即為X1/(1+T2)×T2。通過整理和計算能夠得出R=(T1-T2)/T1×(1+T2)。結合實際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銷售額和購進金額包含稅的時候,企業納稅人身份的選擇與不含稅時候身份的選擇方式相同。
2.2 在企業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時,買方企業納稅人身份的選擇
在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的時候,通常應該繳納的稅款金額為X×T1,而在企業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時候,應收稅額為X×T2,融入不含稅無差別平衡點抵扣率實踐研究可以得出圖3的結論。
圖3 應納稅額與抵扣率之間的變化情況分析
在圖3中,橫坐標代表著抵扣率R,縱向坐標代表了不同納稅人的應繳稅款金額,X代表著不含稅的銷售額。根據圖3可以看出,不管抵扣率的變化情況如何,不同的納稅人所應繳的納稅額總數沒有發生變化,同時,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應繳的納稅總額通常多于小規模納稅人所需要繳納的稅款總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買方企業如果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相應的稅負也會較輕。縱觀實踐研究可以看出,買方企業如果沒有進項的稅額可以進行抵扣,那么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多于17%則會比小規模的納稅人增殖稅務增加3%左右,進而買方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稅負較輕,買方選擇小規模納稅人是相對比較理想的納稅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首先結合供應商的專用發票代開情況,在計算出增值稅額的前提下進行對比研究,通過數據對比明確納稅人身份的選擇方式,有效降低企業中的稅負,明確稅負平衡點。
結束語
結合稅負平衡點的研究能夠更為明確納稅人身份選擇的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判定稅負平衡點的基本原理,不同納稅人交易往來的關系分析等相關方式,結合具體的供應商、專用發票代開情況等等進行綜合分析,根據抵扣率研究稅負平衡點,進而選擇較為理想的納稅人身份,降低企業的稅負率,展現稅負平衡點分析的價值,進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帥振威.“營改增”背景下高校增值稅納稅籌劃——以納稅人身份選擇為切入點[J].會計之友,2014,08(22):116-118.
[2]劉小龍.營改增后企業稅務籌劃管理的探索與建議——以上海地區營改增試點企業具體實施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8(16):23-25.
[3]樊葵,鄭曉涼.淺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從不同納稅人角度分析[J]. 當代經濟,2015,29(26):30-32.
[4]王淑英,侯紅納,時郁.基于凈利潤法的增值稅納稅人稅務籌劃研究——“營改增”政策下新辦物流企業的身份選擇[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6(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