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務職能是工會主要工作職能之一,在微信已經與教職工的學習、工作、生活分不開的今天,借助微信來行使工會的服務職能就顯得迫在眉睫。本文從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兩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借助微信來行使工會的服務職能。
【關鍵詞】工會;服務;微信
工會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要堅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的優良傳統,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帶領億萬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要堅持把群眾路線作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廣大普通職工身上,著力強化服務意識、提高維權能力,改進工作作風,破除衙門作風,堅決克服機關化、脫離職工群眾現象,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1]如何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優勢,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更好地彰顯出工會組織的職能和作用,是工會組織應該重點研究和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工會工作應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觀念;突出服務主體,注重根本服務;創新服務思路,拓寬服務領域;夯實服務基礎,提升服務能力。[2]
當前,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以網絡、微信、微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教職工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對教職工的學習、工作、生活、交際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3]尤其是在微信快速發展的今天,通過新媒體服務教職工就顯得尤為重要。據披露,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 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 85000 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4]
一、微信群與微信公眾平臺的介紹
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微信的重要部分,可在工會服務職能的行使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微信群的介紹
微信群是微信中可將被拉入或邀請的不同人的發布和接收的信息在同一界面中顯示的一項功能,目前微信群用戶最大上限為500人,已經擁有了消息免打擾,置頂聊天,保存到通訊錄,修改群昵稱查找聊天內容,查看聊天圖片,設置聊天背景,舉報等功能。群成員可隨時選擇退出群聊,群主還可以主動將某名成員踢出群聊。微信6.3.5上線后,微信群里面,群主可以發布群公告,群公告是以@所有人的形式發布的,群主也可將群主資格轉讓給其他群成員,。
(二)微信公眾平臺的介紹
微信公眾平臺,曾命名為“官號平臺”和“媒體平臺”,最終定位為“公眾平臺”[5],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有三種不同的賬號類型,分別為訂閱號、服務號和企業號,訂閱號可以作為自媒體宣傳的工具,一般的賬號每天可以發布一條信息;服務號可以提供更多的高級借口,方便各類服務功能的開發和實現,目前一個月可以發布四條信息;企業號旨在幫助企業、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和非政府組織建立與員工、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內部IT系統間的連接,并能有效地簡化管理流程、提高信息的溝通和協同效率、提升對一線員工的服務及管理能力。
二、微信群在工會服務職能行使中的研究
微信群作為可多人參與共同聊天的微信的一項重要功能,在微信用戶間的交流上有著重要作用,這也為工會服務職能的行使提供的便利。
(一)建章立制,為服務職能行使奠定基礎
微信群有其特殊的性質,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失控,變成“吐槽群”和各類問題不斷發酵的網絡空間。但是禁言又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對于官方的微信群,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章立制。這種建章立制可以是簡單的規矩,也可以是學校官方的文件,目的就是將微信群規范起來。建立微信群的規章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對于教職工反應問題的闡述方式作出規定,禁止帶個人情緒在其中,需要將相關問題客觀反應并@群主或其他負責人;
2.群主或相關負責人在第一時間出現表態,表示已經收到并告知相關反應人員即將進行的處理方案或要求相關人員將詳細情況以書面形式反映至工會;
3.對問題的解決結果及時發布并@提出問題的相關人員;
4.規定群主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發布群公告,群公告可以發布什么內容;
5.對有人身攻擊的言論予以警告或踢出群聊,嚴重者追究處分等。
(二)增進感情,為服務職能行使提供便利
如果微信群只是發布信息和通知的話,就失去了其最大的優勢了。微信群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在聊天中增進感情、加深了解、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微信群可以借助各種手段,增進感情,甚至可以在微信群中組織活動,如猜謎、知識問答等。
(三)解決問題,促進服務職能的真正行使
解決教職工遇到的問題是工會服務職能行使的最重要的內容。通過微信群解決教職工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通過微信群反映相關問題。但是反映的問題一旦多了,就會造成整個微信群形成不良的情緒,進而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在解決問題上,需要工會工作人員迅速、及時、有效地作出反映,并及時以友好方式打斷相關問題的蔓延。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工會應該盡快協同相關部門解決,并公開給廣大教職工一個合理的答復。
三、微信公眾平臺在工會服務職能行使中的研究
目前,微信公眾平臺被各級各類組織或個人所用,上至國家部委、機關,下至個人自媒體,開通微信平臺的組織和個人都是想將組織或個人的信息或觀點及時傳給關注者,另一方面是想提供基于其自身開發的面對特定受眾的各類特色功能。作為具有服務職能的工會,開通其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就顯得勢在必行。
(一)展示教工風采,傳遞屬于教職工的正能量
想做好服務,就要先將教職工吸引過來。通過展示教工自己的風采,將教工的風采用網絡語言、以符合網絡傳播特點的方式編輯為網絡文章發布,將工會想表達的思想、想傳遞的內容、想埋下的伏筆傳遞給教職工,吸引教工的主動關注,為服務職能的形式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發布各類通知,將相關精神要求及時下發
雖然當今幾乎每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辦公平臺,但是移動辦公、生活學習的移動化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所以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各類通知,將通知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進行傳播,這樣不僅有利于信息的傳遞、擴大活動的影響,還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教職工參與進來。此外,通過網絡語言、借助網絡傳播的優勢、以符合網絡傳播規律的方式對工會想傳遞的內容、思想、精神進行再加工,不僅可以服務廣大教職工、增添教職工的網絡文化生活,還可以事半功倍、如腦入心。
(三)建立自動回復,解決教工遇到的一般問題
工會中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為教職工解決各類問題,包括權益保障、事務辦理以及其他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傳統的服務模式一般只能在上班時間為教職工解決問題,下班后則很難。微信公眾平臺的出現,可以在第一時間解答一般性事務辦理程序、固定不變的各類信息等,需要工會做的工作也很簡單。
1.收集整理教職工遇到的普遍性一般性問題和教職工日常會用到的各類不變的信息;2.將這些信息錄入到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并設置成自動回復;3.教職工只要輸入關鍵詞即可隨時隨地得到自己想要問題的答復。
這樣做,不僅減輕了工會工作人員的重復性勞動,還有利于更好地服務廣大教職工,解決他們的問題。
(四)開發本地功能,方便教職工網上辦理事務
微信公眾平臺只是提供了一個較為基礎的普遍適用的平臺,但是如果想做出特色,更好地服務教職工,則需要開發更深層次的與學校相關部門對接的教職工平時經常用到的基于本地的一些功能,這些功能的開發有利于更好地行使服務職能,有利于減少教職工辦理各種手續來回往返學校的麻煩,很多事情的辦理可以實現不管身在何處,只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就可以輕松解決。如平臺開發與教務、人事、科研、財務、工會等一系列部門的信息對接,教師只要用個人的職工號綁定此平臺,就可以查詢自己的上課信息、自己的個人基本信息、個人的工資、科研信息,還可以在平臺上辦理各種申請等,此外,還可以自動提醒教職工什么時間該上課了,學校還可以通過平臺發布信息,做到統一信息提醒和一些針對個人的個性化的提醒。
總之,在網絡時代的今天,在幾乎每個人都在用微信的今天,工會的服務應該入駐網絡、入駐新媒體、入駐微信,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微信的各類功能,結合廣大教職工的需求,基于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起服務教職工的網絡平臺,將線上和線下進行一定的區分,編織起線上線下統一的服務網絡,充分行使工會的服務職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R].人民大會堂.2015-04-28
[2]何寶宏,周忠.在服務中彰顯工會的職能作用[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09.9
[3]張小帆,倪偉,張舒曼.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工會推進教職工文化建設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5
[4]36氪.微信用戶最新數據: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支付用戶4億左右[EB/OL]. http://tech.163.com/15/0601/13/AR1F5KE000094ODU.html.2015
[5]百度百科.微信公眾平臺[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9W2Xiy5HFW26nxLWrpZ9HsSuinUV49YdzE7h3_qjsSke6NIbymrwF7vDhQrAeYwZWtbAx0VyTfBzJf9J1Igfq
作者簡介
李春雨:講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紀檢監察處.
閆靜:副編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