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迪 張保國
(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近年來全國大部分體育院系對《運動解剖學》等理論課程進行了縮減,我院《運動解剖學》由最初的108學時縮減為64學時,實驗課時也相應減少,改為10個學時。課時偏少,特別是實驗課時不足,是運動解剖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1]。體育專業的學生因其文化課基礎稍差,“重術科、輕理論”的情況普遍存在。如今教室免費wifi的普及,使得課堂成了部分學生睡覺、玩游戲、看電影的樂園。加上老師滿堂灌式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一份試卷定成績的考試模式,光靠考前突擊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使得部分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過程失去了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能夠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定的改革,能吸引這部分學生把精力集中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上來,這種嘗試還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顛倒了傳統的“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安排,在國內日漸興起[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模式對體育專業理論教學的課堂氛圍、學生學習效果、學生認可度等方面是否有積極意義。
教學資源對教學實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3]。目前,借助于學校教務處的網絡教學平臺(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研發),《運動解剖學》課程擁有比較完善、全面的網絡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庫中除了包含以上常規教學材料外,根據《運動解剖學》的課程特點,建設了運動解剖學拓展性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圖片庫、視頻庫、試題庫、教學軟件庫等。
1.2.1 《運動解剖學》圖片庫
主要運用網絡下載、解剖學圖譜掃描、自己拍攝等方法,系統制作完成了運動解剖學各大系統的圖庫,共約6500幅圖片,為同學們線下學習提供了極大幫助。
1.2.2 《運動解剖學》視頻庫
建立了《運動解剖學》相關的醫學視頻庫,共51部,時長超過1000分鐘。每部視頻均有運動解剖學的相關知識點,提出2-3個問題,可供學生在課下自學思考,加深對相關章節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
1.2.3 《運動解剖學》分章節試題庫
建立了《運動解剖學》分章節試題庫及答案。內容覆蓋所有的12章,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是非題、填空題、配對題、填圖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字數接近7萬。
1.2.4 《運動解剖學》3D軟件庫
下載了三維人體解剖軟件2套。軟件采用3D技術,視覺效果好、真實,便于使用者更直觀地理解人體結構之間的解剖關系;軟件之中的人體數據來源于亞洲東方人體,更接近于實際解剖,能分別呈現男女兩套不同人體。另外,軟件內容龐大豐富,涵蓋了人體所有系統和主要器官,可以在模型中實時3D交互,從各個角度觀察人體的結構,能隨時顯示放大、縮小、隱藏、透明化處理任意結構,并可以隨時大幅面保存當前圖像,是一步一步學習人體解剖的好助手。
針對《運動解剖學》課程“運動系統”中的“骨骼肌”部分,對2014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分為翻轉教學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翻轉教學組進行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模式,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
教學設計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與目標設定,然后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微課的制作或微視頻的錄制,再將制作好的微課、微視頻、教學課件、測評試題等教學資料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測評,將平臺上論壇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帶到課堂中與學生一起討論。
任課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講解和點評。學生主要是根據課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和小組授課(經過驗證,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分組、隨機指定一名學生上臺講授是比較理想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
學生要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資料學習,或者與老師、同學互動交流。學生授課結束之后,要求同學們把自己小組準備的講課內容課件、講課感悟等相關內容,提交到平臺作業一欄,同學們可以互相參觀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堂展示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價,作為平時表現分的一部分。
通過問卷,調查實驗班學生對學生授課模式效果的看法。經過統計分析可知,多數同學對于學生授課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還是持肯定積極態度的。
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的聽課狀態得到明顯的改善。平時上課,學生經常是趴倒一片,學生授課模式實施以后,學生的聽課狀態明顯改善。另外,通過觀察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改善。有學生提前20分鐘到教室,拷課件,準備講課的內容,宿舍成員之間緊密團結合作。
課后對兩組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測驗,測驗題型包括考查肌肉起止點、部位等內容的記憶類客觀題(滿分10分)和考查肌肉功能、鍛煉方法的應用類主觀題(滿分10分)。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測驗成績進行整理與分析,數據用χˉ±S表示,組間差異性用t檢驗,顯著水平α=0.05,非常顯著水平α=0.01。從結果來看,不管是記憶類題型還是應用類題型,翻轉組學生的測驗成績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客觀題=7.063,P<0.01;t主觀題=7.508,P<0.01)。
基于翻轉課堂的學生授課教學模式,在體育專業理論課教學中能有效提升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課件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對其它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實施各種教學改革,包括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針對性的課前準備是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階段,盡管學生是授課的主題,但依然要強調教師的引導把握作用。
[1]楊赳赳,王國軍,王國基.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8):209-210.
[2]寧本濤.“翻轉課堂”的基本圖景與問題審視[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2):64-69.
[3]周越,王鵬,郭炯,等.教學資源研發:我國高校教學研究中的教育技術范式——基于國家精品課程相關文獻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2):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