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 倫四
(懷化學院,湖南 懷化418008)
隨著高校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校園網絡接入技術的發展,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娛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那么如何利用網絡在學生品格教育中的積極作用以及克服網絡在學生品格教育中的消極影響,不斷提高大學生品格教育水平,就成為高校急需研究的一項課題。為此,我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此課題進行粗淺探討,以期拋磚引玉。
校園網為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資源共享、信息交流服務。校園網的開放性、互動性、隱蔽性特點,使其在品格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人曾對網絡有過這樣的描述:“今天因特網的觸角延伸到了世界幾乎每一個角落,信息在網上的流通已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任何事情,任何國家的任何用戶的觀點,只要上了網,就可以在瞬間傳遍全球……”。可見,開放的網絡為學生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提供了可能。在網絡中,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有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學生和教師之間也有更多的機會交流,學生之間也有更多的相互交流,這些都為大學生發揮學習的主體性提供了可能和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由于學生人數多,師生難以一一交流,判斷教師的要求與學生的內化情況是否一致比較困難。而網絡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學生在網上,可通過QQ、E-mail、聊天室、論壇、網上心理咨詢等形式,以平等的身份、匿名的方式同老師單獨進行思想與情感的雙向交流與探討,彼此無拘無束,袒露真情。
通過網絡交流,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品格問題提出發展要求。
品格教育是把社會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品格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參與教育過程。在傳統的品格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而網絡的隱蔽性能讓師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育活動,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實行灌輸的思想權威。他們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自使用網絡以來,我國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品格教育。至今,高校已初步建成了以高校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為主的一批大學生品格教育載體以及培養了一批既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又能有效地運用網絡技術的品格教育工作的隊伍。但從總體上看仍處于初始階段,還有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網站如果沒有學生的點擊瀏覽,就不可能起到任何有效的信息傳播和教育作用。目前,大學生品格教育類網站的點擊率并不如人意。以教育部所主導并推動的“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為例,其點擊率遠遠低于一些商業性綜合服務網站,如“中國大學生在線”每百萬人中訪問該站的人數近三個月為10.5人,“新浪”每百萬人中訪問該站的人數近三個月為人1854人,QQ每百萬人中訪問該站的人數近三個月為32630人[3]。
一些高校建立的品格類教育網站在形式創新、版塊設置、內容組織信息更新等方面與“中國大學生在線”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被關注度就可想而知了。大學生品格教育網站的關注度不高,直接導致了其教育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極大影響了品格教育效果。
互動性是網絡的一大特色。在網絡中,大學生不喜歡接受教師的灌輸,而是要求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希望教師通過QQ、E-mail、微博等形式與他們談心,探討學習、人生。但現階段,大學生品格教育以建立紅色網站、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為主,讓品格教育的內容“上網”,論壇、及時通訊軟件、微博客等網絡互動工具利用率不高,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樣,師生很難在網絡上發生思想碰撞。教師也就難以把握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心理狀況和抓住教育機會。
互聯網上既有正面的、積極的、有益的信息,也有一些低級、下流、庸俗的信息。這讓那些辨別力不強,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大學生感到困惑、迷茫。
對這些混亂的網絡信息,少數學校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多數高校還沒有建設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比較完善的監控網絡不良信息的相關條例。更多的高校雖有自己相應的網絡管理機構,也出臺了相應的網絡管理制度,但操作性不強。比如怎么控制網站上的黃色信息傳播,各高校有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不夠理想。據華東師大的《大學生網絡道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比例更是接近一半,為46%[4]。
為更好地發揮校園網在品格教育中積極作用,根據校園網在大學生品格教育中的優勢與弊端,以及當前高校利用校園網進行品格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在我國,大學生對品格類教育網站關注不夠,使這些網站很多時候成了擺設。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品格類教育網站不夠生動,缺乏親和力;網站內容少,更新慢,信息面狹窄;網站缺少互動交流的相關鏈接。
高校品格類教育網站主要服務對象為在校大學生。他們年輕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那么網站建設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進行新穎設計,提高學生的點擊率,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為此,網站建設應生動活潑,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引人人勝;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提供全面、及時、精彩、實用的網絡信息以及搭建網絡互動平臺來吸引學生的眼球。
校園網中師生難以互動,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高校目前缺乏專業性強且能獨立承擔網絡品格教育的師資隊伍。比如:有的高校雖有專職教師從事該工作,但數量很少,完全無法滿足工作順利開展的要求;有的高校雖配備了兼職工作人員,但這些人員由于本職工作任務需要完成而對待網絡品格教育往往流于形式[5]。
因此,高校要加強網絡品格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只有足夠數量與質量的網絡師資隊伍,才能充分利用網絡交互性好的特點,通過BBS、聊天室、QQ、E-mail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為學生排憂解難,促進學生品格健康發展。
為減少網絡的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我們要加大對不良的網絡信息的監控力度,構建較完善的網絡監控體系。首先高校要根據國家互聯網管理的有關法規,制定相關管理制度,防止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其次,高校要通過技術手段加強校園網絡監管,阻止各種不良信息進入校園網,真正建立起網絡安全的“防火墻”。然后,要成立一支由校園網絡管理人員為主體的網絡監控隊伍。讓他們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手段對校園網絡系統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控,一旦發現校園網上有違規違法和粗俗言行及時加以制止,切實保證學生健康文明上網。
[1][4]鄒娟.46%大學生曾瀏覽色情網站[N].東方早報,2005-12-16.
[2]沙其爾.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危害與治理[EB/OL].(2008.05.10)[2015.07.02]http://www.doc88.com/p-259206878281.html
[3]謝振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24.
[5]楊云.中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