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露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淺談教師的職業精神
徐露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學校的建立最關鍵是有教師的存在,教育最重要的靈魂是教師的職業精神。一個國家對教育的態度,直接決定其興衰成敗;而教師的職業精神,又直接決定了教育的發達程度。本文從教師的職業精神的含義入手,從六個方面闡述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精神,對教師職業精神做了具體分析。
教師 職業精神 職業素質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除了傳授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提高全人類素質,始終甘當“孺子牛”。什么是教師的職業精神,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教師的職業精神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活動,它與教師的日常工作緊密相連,并且能夠反映教師自身職業特征的一些行為意識、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是對實現自我的自覺超越。明確地說就是要讓教師這個職業做到職業意識固定、職業素養崇高、職業信念堅定、職業信譽良好、職業情感深厚、職業道德高尚、職業尊嚴尊貴、職業協作真誠和職業奉獻無私,做到一心只有教育,一心只為教育。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具備以下幾種職業素質。
想要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須把正確的職業態度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教師也是如此。教師的人生觀和職業價值觀的正確與否能夠決定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積極性的高低,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又決定了教師履行工作崗位是否敬業。任何一名教師對待自己的工作都應該具備最基本的態度“認真”,只有具備認真的態度,才可能干成事情、干好事業;才能對工作勤奮敬業,才能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和“潛心治學,淡泊名利”。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才能鉆研出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才能為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發展創新發揮積極作用。
教師不僅向社會傳授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還傳播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先進思想和觀點。以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在當前形勢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源源不斷地培育各類有用的杰出人才。正是因為在這一主要任務的前提之下,我們對教師的政治信念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勇于實踐“三個代表”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并且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正確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善于用這兩個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引導學生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世界。教師只有具備了堅定的政治信念,才能自覺地完成歷史所賦予的神圣使命,保證所培養的人才不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才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成為受人尊敬、被群眾愛戴和擁護的光榮的人民教師。
俗話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一支正在燃燒的蠟燭,燭光火紅四射、絢麗耀眼、熾熱聚能,照亮了他人,溫暖了世界,為人類照亮了崎嶇的科學上山之路,指引著人們一直向前進,不拋棄,不放棄,不懈地攀登科學高峰;通過教師的無私奉獻,能夠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得到不斷升華,讓那些迷失方向的人能走上正道,讓那些半途氣餒者得到鼓勵和勇氣,讓那些在同行中的被拋棄者得到激發和鞭策,讓那些生活中膽怯懦弱者爭當勇士。我們的教師把一生所學到的文化和知識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用自己長期鍛煉出來的最優秀思想品質和高尚情操渲染塑造他們的學生。教師更希望通過自己的默默奉獻和無私付出,期望學生都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就是教師敬業的服務精神、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如果教師形成了無私的奉獻精神,他們就會更熱愛自己的職業、堅守自己的崗位,就會具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由此看來,教師一定要有無私奉獻額精神,才能將自己獻身祖國的教育事業,不斷推動教育事業興旺發達。
要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要從以下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1 愛崗敬業
“愛崗”就要有務實精神,“敬業”就要有奉獻精神。所謂愛崗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中熱愛自己從事的崗位、鐘愛自己所在的行業和正在進行的事業。熱愛工作,就是尊重和珍惜自己選擇的工種和崗位,表現著對始終追求教育事業,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在教師崗位上充分享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絢麗與精彩。對于教師來說,所謂
愛崗就是指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也就是熱愛教育崗位和教育事業,在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之下,更要關心熱愛學生。一個愛教育事業的教師,他會把學生當成生命的給養,把講臺當成生命的舞臺,把教學當成生命的源泉。“敬業”是指一個人對當前所從事崗位工作具有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對于教師,敬業就是對教育發展事業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高度負責、一絲不茍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到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課前認真備課,高效上課,課后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關愛每一個學生,不推卸敷衍塞責;也表現為熱切關注學生,科學安排教育教學工作。
4.2 尊重學生
尊重是建立在“教”與“學”之間的一座橋梁,是打開學生幼嫩心靈大門的一把金鑰匙。教師要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學生才會顯得更尊重、信任和親近老師,才能有助于教學的開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對所有學生平等看待,把愛和尊重充分融入到教學中。每一位學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當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時候,也會得到學生的尊重,相互尊重是信任的前提,相互信任是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基礎。
4.3 努力進取
當前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科技文化日新月異,學生對新的知識和技能的追求,要求教師要不斷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如果自身知識文化技能等水平不夠,怎能指導學生。青年教師一方面要多向優秀教師學習取經,另一方面要有不斷學習、積極學習的精神,在教學中要并不斷開辟新教法,為教育教學工作作出實踐貢獻。
4.4 以身作則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是指,教師要從我做起,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行為舉止會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說教師要在各個方面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韓愈說:“以一身文教,而為師于百千萬年間,其身亡而其教存。”教師不管在教育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堅持嚴于律己,樹立良好形象,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這樣才能使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樹立威信,才能有利于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熱愛教育事業,是要把教師淵博的知識實實在在地、完完全全地無私奉獻給每一個學生,而不是隨隨便便一說,更不是空洞的口號。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今天,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社會的信息量不斷增加,要求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這也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更要在時代的要求下始終保持學習的心,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始終保持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超前思維,把最新的思想、觀念和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如果只滿足于目前的知識,不去學習掌握新知識,那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早晚會被社會所淘汰。教師是要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新事物,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拓寬學習渠道,放大視野,讓自己學好知識,多學知識,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好形象,成為他們的學習導師。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鉆研專業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廣博知識,完善知識結構,豐富教學資源。
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良好心理素質是良好的身心素質的兩個方面。一方面,身體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是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與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鍛煉好身體素質,更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只有自身心理健康,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自信、樂觀、積極向上、較強的自控能力、包容心、團隊精神、創新意識、頑強的意志品質,等等。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無疑是戰勝各種困難,克服前進道路上重重障礙的法寶。它包括健康的情感、遠大的志向、良好的學習動機、頑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正當的興趣愛好等,并重視兩者的密切結合,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杜威.教師職業之現在機會.袁剛,等編.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28.
[2]陳桂生.新論教師職業的特點[J].教育學術月刊,2009(01).
[3]馬煥蘭.淺談師道價值[J].教育與職業,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