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湖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的兩個平行班級分別采用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古代漢語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評價、問卷調查、試卷對比等分析了兩種教學模式,發現翻轉課堂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古代漢語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值得推廣。不過,在實施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今后應不斷探索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古代漢語 ?翻轉課堂 ?對比研究
一、引言
古代漢語是中文系的專業基礎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學界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它已不再是教科書加粉筆的傳統模式,多媒體技術、互動交流等現代元素已經滲透其中,它已是一種新老結合的成功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由美國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引發的一場教學革命,它顛倒了教學的原有程序,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視頻學習新知識,在課堂上經老師的引導完成作業、討論疑難、鞏固學習效果。從2011年創建可汗學院開始,翻轉課堂已逐漸為人熟知,成為教育界熱切關注的新型教學模式。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多所中小學紛紛將其應用到教學中,我國重慶聚奎中學、深圳南山實驗學校也相繼引入這種教學模式,并對此做了有益的實踐探索。此后,華東師范大學成立了慕課中心,從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入手,在全國多所中小學開展實驗,推廣這種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古代漢語不是一門可以速成的課程,它的學習和外語有相似之處,即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培養較強的語感。然而,教育大環境已經改變,專業課課時一壓再壓,教師不可能再有充足的課時給學生反復講授、輔導。加之學生在快餐文化氛圍的浸染下成長,已漸漸失去細細品讀、涵詠經典的興趣。因此,很多學校的古代漢語課程陷入了困境。探討古漢語教學困境的文章屢見報道,如宿愛云、程樹銘《高校古代漢語的教學現狀及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趙家棟《如何走出古代漢語教學的困境》,大家都在積極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趙家棟建議:“對于文選的教學……老師布置學生在課下先閱讀所選篇目,這些篇目可以是今注,也可以是古注,甚至是白文,再向學生介紹幾部常用的古代漢語字詞典,讓學生養成勤查字詞典的好習慣。然后在課堂上集中答疑,解釋重要的字詞句和特殊的語法現象,而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譯。”實際上,筆者多年來一直采取類似的方法進行古漢語文選教學,效果較好。這些做法與翻轉課堂的精神一致。
顯然,這兩種教學模式都適合于古代漢語課。不過,翻轉課堂畢竟是新興事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不斷摸索解決。本文擬通過對比分析兩種教學模式來討論它們的適用性、教學效果、對接等一系列問題,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二、兩種教學模式對比研究的實施過程
本項研究選取湖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20130411、20130412兩個班為對比對象。這兩個專業相同、層次相同的平行班,具有較強的對比性。實施時間是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所用教材為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課時數為51,講授文選共8篇(其中第二冊6篇)[1]。
1.研究開展的硬件保障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高性能計算機、智能手機、Ipad等設備在學生中已相當普及。學校的數字化建設工作已卓有成效,免費Wifi覆蓋校園整個教學區域,學生上網非常方便。這些都為教師上傳視頻、資料,學生課前學習提供了技術保障。
2.研究選取的縱向對比內容
縱向對比指該學期與往年相同內容的對比。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的內容有:(1)講授篇目《公劉》《報任安書》;(2)第二冊自學篇目;(3)通論《古書的注解》。
3.研究選取的橫向對比內容
為了討論翻轉課堂的適用性,我們分別選取文選《離騷》和通論《詩律》做為對比內容,前者20130411班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后者20130412班采用翻轉課堂模式,相應的平行班則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4.翻轉課堂的具體實施
(1)教師課前搜集、整理資料,主要包括三類:第一,南京師范大學高小方老師有關《詩律》的講座;北京師范大學王立軍老師有關《古書的注解》的講座;陜西師范大學胡芹納老師有關《古書的注解》的講座。第二,自己錄制的《公劉》《離騷》《報任安書》視頻。第三,《毛詩正義》《詩集傳》(朱熹)中《公劉》的注解;《王力〈古代漢語〉同步輔導與練習》(馬景侖、董志翹編)、《古代漢語輔導及習題集》(胡培俊、沈祥源主編)配套部分。
(2)學生需要在上課前自主學習教材內容和教師下發的音頻材料、紙質材料。
(3)課堂上,學生根據課前學習情況和老師互動交流,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完成閱讀報告、作業。
三、兩種教學模式對比研究結果分析
(一)對比研究結果
1.教師評價
翻轉課堂為解決教材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王力先生在《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一文中曾強調過閱讀的重要性:“可以讀讀《古文觀止》,……不要求都讀,可以少讀些,讀三五十篇就可以。要讀,就要讀些思想性較好的或自己愛讀的文章,最好能夠背誦,至少要讀熟。此外還可以念些詩,讀讀《唐詩三百首》。三百首太多,不妨打個折扣,也挑些思想性好、愛讀的詩讀讀,讀一二百篇也就可以了。要讀得熟,熟能生巧。所以學古漢語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一二百首唐詩。”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例,中文系古代漢語課教材為王力主編《古代漢語》,該教材共四冊,僅一、二冊的文選就有96篇,整個學年102課時,以前一般僅能講12-13篇左右文章,學生閱讀量明顯不夠。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大大擴展了學生學習的文選篇目,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古文語感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翻轉課堂也提供了補充相關知識,開展相關訓練的平臺,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以《公劉》為例:根據教材安排,本單元的通論部分是《古書的注解》,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完全陌生,學習難度較大。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后,我們在《公劉》的課前學習時就引入古書注解材料,讓同學們在閱讀《毛詩正義》《詩集傳》等古注材料的基礎上學習文選,撰寫研習報告。這樣既使學生接觸到一種全新的文選閱讀方法,也為后面通論部分的學習做了鋪墊,效果良好。
2.學生問卷調查
每班各發45份問卷,有效回收45份問卷,兩個班的調查結果基本一致:
問題1:你課前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大約有多長?半小時以下。[2]
問題2:你對課前學習的接受程度是:有點兒緊張,但可以接受。
問題3:課前所留材料對學習的幫助:材料比較充分,對學習有較大幫助。
問題4:課堂作業、答疑是否有效?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效果較好,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一,材料較亂;第二,課堂答疑不夠充分;第三,讓同學總結疑難點,在課堂上有重點地深入分析。
問題5:這種教學方式是否減少了你課后完成作業的時間?每班均為23份是,22份否。
問題6:你認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習效果如何?與本課程其他模塊的學習效果差不多。
問題7:你認為哪部分內容更適宜采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文選部分。
問題8:你覺得這種教學方法是否可以擴展到其他模塊,如果可以,應該占整個教學內容的比例是多少?沒必要,目前這樣就比較好。
3.試卷相關內容對比
試卷分析以該學期期末考試試卷為樣本。20130411班參考人數48,平均分62.4;20130412班參考人數48,平均分67.7。我們選取了兩個班分別采用不同模式教學的《詩律》《離騷》進行對比,兩部分內容的分值分別為:10分和5分。[3]
(二)對比研究結果分析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確實有其獨到的優勢:從教師方面來說,可以幫助其解決長期帶來困擾的瓶頸問題;從學生方面來說,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但是,不容樂觀的是,無論通論還是文選,都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的平均分高于采用翻轉課堂的班級,這說明目前的翻轉課堂也還有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1)翻轉課堂內容的選擇很重要,應選擇知識目標明確、知識點可分割、難度較小的內容。上述問卷問題7顯示,學生普遍認為文選更適合采用翻轉課堂教學。從試卷內容看,《離騷》中知識點相對明晰的字詞解釋部分,采用翻轉課堂的班級的平均分要高于另一班級。今后將在文選部分普遍推廣新教學模式,但需在知識框架、知識點分析、學習材料的整合、視頻的錄制等方面做大量的建設工作。
(2)采取有效手段保證課前學習的效果。課前學習的效果直接關系著新教學模式的成敗。問卷顯示學生在課前學習時間少于半小時,教師也發現課堂上不少學生茫然失措、提不出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可以利用“世界大學城”、課程網站等平臺監測學習過程、互動情況,并將過程評測的情況納入考核范圍。
(3)有效提高課堂互動答疑的質量。由于課前學習效果不好,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提出針對性強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可以考慮讓同學分組總結疑難點,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難。
總之,翻轉式課堂為古代漢語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但它應和傳統教學模式相輔相成,二者不可偏廢。如何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是今后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本文為湖州師范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項目成果,項目編號為:[JGB14007q]。)
注釋:
[1]除6篇講授篇目外,第二冊所有的文選都是自學篇目。
[2]問卷中每個問題后面的內容為整理后的調查結果。
[3]括號里是《離騷》字詞解釋部分的分數。
參考文獻:
[1]宿愛云,程樹銘.高校古代漢語的教學現狀及新教學模式的探索[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3).
[2]趙家棟.如何走出古代漢語教學的困境[J].西昌學院學報,2011,(4).
[3]王力.怎樣學習古代漢語[A].語文學習講座叢書(六)[C].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王國珍 ?浙江湖州 ?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