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課堂教學中,運用知識樹狀圖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試圖找出課文中的中心詞以點帶面,利用課本知識點中句子里面的相同定語,進行比較學習與復習;采用查看翻閱目錄法,通過了解全書知識結構,以全面總體的視角看問題等。堅持用這些簡單易行、學生便于掌握的學習和復習方法進行教學,并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確認和推廣。
關鍵詞:思想品德;法律概念;理解;記憶
在八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法律常識的基本概念,雖然課本中的陳述言簡意賅,論述嚴謹,但多數學生在學習這些基本概念時,在記憶與理解上,仍然感到十分困難。教師在課堂講解概念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符合學生心理和學習規律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解決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利用簡單知識樹狀圖,對教材進行重組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中,有這樣一些概念,如公民的人身權、人格權、身份權、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這些概念本身的含義以及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都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特別是“人身權利與人生自由權”“人格權與人格尊嚴權”兩對概念,學生似乎不那么清晰,感覺含含糊糊,似懂非懂,達不到教學要求。如果將來學生在實際中運用,對法律概念掌握不準,就會出現原則性的問題。所以,對法律方面的概念,要求必須準確,不能出現絲毫誤差。
這一單元中有3課,按教材要求需要6小節課才能完成。因為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實際教學中,一般都要8節課時。我在實際教學中,只用了3節課的時間,就完成了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單元結束后,通過檢測,完全達到了預定的教學要求。我的做法如下:
1.自學自清,激發興趣。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全面閱讀教材,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學習內容的感性認識,學生閱讀教材后,能基本說出教材結構,初步掌握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的敘述,教師適當加以簡單點撥,適當列舉一些案例,只要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即可。
2.教師點撥引領,問題深入。第二課時出示一張簡單的知識樹狀圖,課本闡述中的所有概念,在這張知識樹狀圖中都出現了。學生在上節課讀教材時,有了感性認識,這就給了學生一個重要的知識重現的信息,即這些概念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要搞清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對每個概念就必須理解透徹才行。如圖所示:
通過上述圖例,將課本中幾百字的敘述簡化成24個字的知識樹狀圖,特別是課本第25頁相關鏈接部分,書上敘述很長的篇幅,讀后也不好梳理頭緒,這樣看去,學生一目了然。出示了這幅知識樹狀圖后,讓學生對照教材,查找樹狀圖中的概念在課本的什么地方出現,課本是怎樣闡述的,逐步理解和分出概念的含義與區別。通過學生的閱讀和交流,教師對上述概念插入簡單案例,再做分析和點撥,學生對上述概念基本達到理解的狀態,再讓學生記憶上述知識樹狀圖,記憶后再對照課本的文字敘述,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掌握,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能夠達到一個質的飛越。
3.復習與測試。第三課時的時候,課前簡短復習第二節課時的知識樹狀圖,再選擇一套本單元的單元測試題,當堂課完成,再同桌互批,全班反饋,共性問題全班講解,本單元的教學結束。通過多年的教學,用這種方法授課,比常規按部就班講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讀課本概念,找出中心詞
在學習第三單元第六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怎樣履行說教育的義務?課本的闡述有120字之多,我先是讓學生反復閱讀書上概念至少5遍,然后,讓學生以最簡練的語言進行表述。將課本上的概念簡化成:入學,不輟學,完成任務。真正的記憶內容不足10個字,在運用這個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把上述的幾個字進行展開,就可以將這個問題闡明清楚了。類似的例子很多,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然后找出中心詞,記憶中心詞,最后達到理解記憶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三、對課本中提到的意思相近概念進行歸類
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帶有“最主要”“最根本”“最基本”“最重要”等相關詞表述的結論概念,學生對此體會不夠清晰。課堂上,可將課本中出現這些定語的句子分別劃線,并在線下標出其他課文中有此關聯語句的頁碼。每次學習和復習,只要看了一個頁碼的一個問題,都要翻開線下標注的其他頁碼的相關問題,同時對照、比較和區分概念,這樣不僅學習和復習了一個問題,相關的其他問題也在比較中得到較好掌握。
比如,在八年級下冊第5頁中有這樣一句話:“由于憲法規定的公民的權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權利,所以稱之為公民的基本權利。”第24頁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公民的人身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在第26頁中:“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在學習和復習第5頁的知識點時,同時還要翻看第24、26頁的知識點,以此類推,進行比較記憶。這樣,在比較中學習和復習,既能分清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又能同時復習和記憶多個知識點,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四、查閱和翻看課本目錄,理解記憶支線的知識點
在課堂教學中,每學一部分內容之前,我都要求學生首先翻開課本前面的目錄部分,找到我們即將學習的內容,然后看這部分內容在哪個單元,是課本中哪個主線問題的哪個支線問題,它在課本中的地位如何。八年級下冊的單元安排如下:第一單元,權利義務伴我行;第二單元,我們的人身權利;第三單元,我們的文化經濟的權利;第四單元,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通過四個單元的標題,我會和學生一起感悟到:本冊教材是憲法和法律當中的權利和義務的部分;第一單元是闡述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的,是正確的法律依據;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分別從公民人身權利和文化經濟的權利方面具體闡述權利和義務的關系;第四單元就是一個總結,人們在享有權利時必須要履行相應的義務。要求中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增強法律意識,做正直、正派的人。明白了整冊教材的主體結構、脈絡和層次,對學習課本中的概念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避免走入孤立或片面看問題的誤區,培養了學生用全面、發展和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以更加廣闊的視角,全面理解和記憶書中的基本概念。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堅持用上述簡單易行、學生便于掌握的學習和復習方法進行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這些方法符合課程標準提出的“以成長中的學生為出發點,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教學內容”的基本理念。既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符合學生的思維及生活學習規律,在課堂教學中確實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