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馮莉
摘要:文章以幫助學習者建立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為出發點,通過對英語元學習理論的剖析與教學過程的中學生各種學習行為現象相結合,探討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元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與實際溝通能力。
關鍵詞:元學習能力;學習目標;學習策略;過程監督;結果評價
在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用“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這句話來說明學習結果的好與不好,學習成績的高與低,真正起主導因素的原因在于學習者個人。處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天天面對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新知識、新領域、新單詞、新用法。學習資源在互聯網上異常豐富,隨時沖擊著我們的感知系統。傳統形式的學校學習,也面臨著與互聯網結合的新時期。很多學校都利用互聯網教學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組織適合本學校特點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供學生課外使用。
當下,“終身學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被時代所淘汰。學習可以“終身”,老師卻不能終身陪伴。雖然智能手機中有各種豐富的學習內容可供選擇,但是學習進度、強度、持續性的把握要靠學習者自己的控制來完成。控制力不好的人,即便有很多自主學習的資源,也達不到學習的目的,產生不出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學生元學習能力現狀
良好的學習自控能力,源于良好的元學習能力。元學習能力即能夠樹立學習目標,又能夠為達到這個目標而付出努力的能力,簡單來講,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學習有計劃、方法有策略、過程有監督,結果有評價。這既是學生多方面綜合能力的體現,又是學生綜合心理素質的考驗。按比格斯所說,想學而會學,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想學,意味著有目標。會學,代表著有方法。這個方法是學習效果的保證,是廣義上的方法,是涵蓋了策略、過程和評價三個方面的能力。
在元學習能力的四個進程中,當學生建立了學習目標后,如何利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進行學習,如何在實施方法和策略學習的過程當中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干擾、督促自己有效學習,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根據對學習效果的評估,對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進行適當調整,這些行為都能在不同的學生和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根據多位學者的問卷調查和任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不難看出不同的學生在元學習能力上的區別,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學習主動性強、對學習有自己的目標并能為實現這些目標付出努力,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即便遇到困難,也能夠尋找各種方法,努力克服困難、最終達成目標的學生。這樣類型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往往有自己內化較高的要求,在完成了大學英語階段要求以外,他們還有更為遠大的利用嫻熟的英語使用技能去完成的目標。這一類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以自己為學習的主體,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并能為實現既定目標而不懈努力。而成績一般的學生,大多數是那些能夠在課堂上遵守老師的要求、能夠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簡單任務的學生。但是他們對于那些須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夠完成的任務,則顯得不夠有信心,直到最后提交日期之前,倉促完成,應付了事。這樣的學生對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沒有太高的要求,每次考試合格即可,不給評優、保研、入黨增加困難即可。這一類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把自己當做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目標就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于學習任務完成的好與不好,自有教師去評判,仿佛與他們無關一樣。
二、教師在學生元學習能力的培養中起到的作用
筆者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面對最不好處理的問題不是學生的學習認知困難,而是學生的學習態度。當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要求時,元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去繼續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元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可能會就此對完成某一學習目標失去信心。所以培養學生的元學習能力,不僅要在學習計劃的建立、學習策略的實施、學習過程的監督和學習結果的評價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同時也要在內化的心理素質方面給予他們相應的關懷。
心理素質是指人們一切活動的精神基礎,在與元學習能力交叉培養提高的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培養主要針對于適應能力、自我控制力、創造能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的培養。適應能力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適應順境,也能夠適應逆境。從中學升到大學,無論從生活環境到學習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新生要能夠適應這樣的轉變,并從此轉變中找到突破自己的契機。有很多學生,升入高校以后,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使自己在學習上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包括英語在內,一個學期5、6門功課不及格。學生一旦進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再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就很困難了。所以說,適應能力是在元學習能力培養過程,要一并發展的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自我控制力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在紛繁的大學校園里,能夠把學生從書桌前、教室里拉出去神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任課教師是無法在上課的時候把精力全部用于關注學生專注態度。課外自學的時間里,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不被外物干擾,對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來講,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以說,一個元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自我控制力也一定是非常好的。
三、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元學習能力
我們當前的大學生,從小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成長,一直功利地追求分數的高低,使他們太過于關注自己是否比人更加優秀,自信心也是建立在被別人認可的基礎之上。自己的努力一旦被其他人所超越,那么就對自己的前途產生懷疑,對達到既定目標產生了動搖。綜上所述,可以說心理素質的強弱,對于一個學生能否科學地樹立學習目標、努力執行學習策略、認真監督學習過程、科學評價學習效果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學習任務的重點已經不僅僅是語法單詞的掌握,而是學習如何運用這種語言,在所學專業領域,具備與世界接軌的洞察力、交流能力和研究能力,這些能力已經超越了知識的界限,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去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勇于嘗試設計新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對某一任務設定自己的目標,并為了完成這一目標而制定相應的方法和策略。在利用這些方法和策略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起監督作用,而是引導學生去監督自己完成任務的過程,發現偏差該如何調整和糾正,遇到困難該如何克服和解決。當最終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時,應該如何客觀的評價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得與失。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施教的教師是非常大的挑戰,教師要重新尋找自己在教學中的定位,并堅持這樣的方法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建輝,栗時偉.大學英語元學習能力培養與定向教學策略的理論及實踐探討[J].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2):164.
[2]范建閩.單項元學習能力與學習英語水平的相關分析[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3,(8):118.
[3]栗時偉,郭建輝,李文.基于定向教學思想的大學英語元學習能力培養及其實證研究的方法和意義[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5):54.
[4]鄒瓊.元學習能力的差異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陜西省行政院、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8):70.
編輯/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