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基層主官依法落實上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思考
劉勇
基層主官作為部隊依法治軍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只有帶頭按章辦事,帶頭依法落實,才能有效影響和帶動官兵遵循法治,提升部隊法治化建設水平。但在實際抓法規制度落實過程中,人大于法、權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現象依然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憑己不憑法。對自身的能力素質、經驗威信缺乏清醒的認識,抓工作不是從制度法規中理思路、想對策,而是自以為經驗足、點子多,想當然、拍腦門作決策,強調主觀意愿和個人作用,辦事程序不按規定,習慣搞旁門左道,好出“偏方”“土政策”等,典型的身子進了法治社會、腦子還停留在人治時代。
二是信上不信法。搞不清楚對組織負責、對上級負責、對官兵負責的關系,眼睛只往上看。習慣性的對人不對事,唯上不唯下,對上級“吩咐”言聽計從,對同級“諍言”嗤之以鼻,對下級“期盼”漠不關心??此茖︻I導的重視,實則削弱了組織職能、降低了個人威信、損害了官兵利益。
三是重績不重法。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忽視工作落實過程對官兵的培養錘煉功能。有的熱衷于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喜歡大場面、求關注、要點贊,最后單位超負荷運轉,工作越忙越亂、越亂越忙;有的考慮個人利益過多,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千方百計規避變通;有的怕出事擔責,遇事遮遮掩掩,不愿暴露問題,甚至對掩蓋事實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把掩蓋問題、擺平問題當成是有本事的表現。
四是依俗不依法。不善于創新發展,單純憑老經驗、老習慣、老慣例辦事,將過時的經驗做法當作傳統來繼承。遇事不從法規制度中尋對策,不從文電指示中找辦法,也不從官兵之間聽建議,而是喜歡找慣例、看“老規矩”是怎么辦的,憑舊經驗、老辦法抓工作,工作成效時常達不到標準不說,有的還明顯與當前制度規定背道而馳。
五是求新不求法。在謀劃單位建設中,總想換種方式把工作干得有亮點、有特色,時常琢磨一些新思路、新點子,一味忽視形勢任務、單位特點和官兵實際去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盲目開展工作。有的甚至脫離了法規制度的軌道,而本該延續下來的好傳統、好做法卻被束之高閣、冷落在旁。
六是講情不講法。干工作跳不出感情的圈子,過不了人情關,在處理戰友情、老鄉情、酒肉情和同學情時,公事私辦、私事公辦。有的認為,工作靠關系靠人情,比正規辦理快捷得多,今天我給你辦了,明天你也要幫我辦,于人于己有利,而不考慮是否合法合規;有的習慣用“兩把尺子”追責問責,關系好就私下消化、“下不為例”,關系不好就上綱上線、“以儆效尤”。
七是靠權不靠法。習慣靠“權威”抓工作,憑主觀臆斷辦事情,講究的是我分管的工作我說了算,搞所謂的“家長制”“一言堂”,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認為別人提意見是對自己權威的挑釁。有的甚至目中無法、以權代法、恣意違法,整日想著爭權奪利,把單位搞得一盤散沙、烏煙瘴氣。
一是工作繁忙不學法。有的找借口推脫,認為基層主官是個大管家,工作任務重、頭緒多,為大大小小的事務疲于奔波,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法規。有的主動性不強,往往是不強調不學、不檢查不學,學也只學一些業務范圍之內、專業對口的,其他的則看得不多、學得不深、知得不全。
二是消極影響不遵法。受當前不良社會風氣和各種誘惑的影響,法規制度在大家心中的威信被削弱,從內心深處尊法的信念受到沖擊,致使一些黨員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頂風違法。而在有的主官之間,執行紀律不一致,習慣拿手電筒照別人不照自己,嚴下不嚴上、嚴人不嚴己,影響了官兵對部隊法規的正確認識。
三是稀里糊涂不懂法。對法規制度學得不深、研得不透、用得不準,平時聊天說起政策規定頭頭是道,但不能與單位建設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具體運用中變成了實踐的矮子。有的學習連貫性不強,不能與時俱進及時補充新知識,對明確要求掌握的法規不去主動學習,成為一名只知苦干、不懂用法的“法盲”。
四是現實壓力不守法。來自“領導圈”“朋友圈”“家人圈”的現實壓力,對圈子人員交辦、托辦的事情,明知辦了會損害官兵的利益、降低自己的威信、影響班子的團結、敗壞單位的風氣,但始終拉不下面子、拋不開情誼、推不掉人情,不得已而為之,以致出現鉆制度空子、打擦邊球的現象,甚至會出現破壞規矩、違規操作的情況。
五是氛圍不濃不用法。有的片面把依法治軍變成依法治兵,把從嚴治軍片面理解為從嚴治下,按習慣、按傳統辦事的思維定式還沒有完全轉化到依法運轉上來,人治大于法治的現象還沒有根本扭轉過來。加之有的官兵法治意識不強、法規知識薄弱,對哪些利益屬可維權范圍沒有清楚認識,無形中也給有法不用法釋放了生存空間。
六是膽大妄為不畏法。隨著整風肅紀力度不斷加大,部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強勢推進,但違規不究、執紀不嚴、紀律松弛等問題仍有市場,制約了依法落實質效。有的認為,對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出了事也就在檔案里塞個處分,最壞就是年底轉業或者退伍,對黨紀國法軍規缺乏應有的敬畏之心。
基層主官依法抓工作落實,不僅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更是能否勝任主官崗位的直接體現。需要在全軍大抓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浪潮中,把法治素養內化為領導素養和工作理念,外化為行動準則和行為自覺,推動單位建設更好更快發展。
一要根植法治信仰。著力破除學法而心中無法的問題。自覺摒棄以往走馬觀花式、淺嘗輒止式、囫圇吞棗式的學習方式,認清單位建設特點,有重點地學習,帶著問題去思考,聯系實際去實踐,切實通過學習法規、掌握法理,從思想上強化法規的權威,從實踐中嘗到法規的甜頭,樹立起法規至上的現代理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著力破除懂法而心不畏法的問題。現在官兵對法規明令禁止的內容,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為什么還有人明知故犯、鋌而走險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不畏法。要加大教育和懲戒力度,確保官兵常懷對法的敬畏之心,凡事不搞特殊、不踩紅線、不越底線、不碰高壓線。著力破除守法而心不尚法的問題。法規制度貫穿于部隊管理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工作、學習、生活每一個具體環節中。依法落實,就應清醒認識到法規是科學的、管用的,尊重法規就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自覺養成守法尚法的思維習慣,始終堅守依法辦事的行為方式,進而提升依法辦事效率,從容化解各類矛盾問題。
二要培塑法治思維。當前部隊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大多是不按政策法規辦事,只顧當下、不顧長遠造成的,結果解了燃眉之急,卻后患無窮,讓后任操心、鬧心。這就要求我們,辦事要于法有據。想事、謀事、辦事,既要考慮該不該干,更要思量能不能干,只有經常對照政策法規,按規定辦好該干的,按層級匯報如何干的,按政策劃定不能干的,才能更好實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有機統一。行事要規范有序。做事皆講究程序,那些結果對了但程序不對的事,同樣會破壞部隊正規秩序的建立。按正規程序開展工作,法規才會顯現它公平、公正的一面,才會保護我們的所作所為,才能更好在官兵之間立起威信,部隊依法管理才有實施的廣闊平臺。管理要依法用權。想清楚“權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該要怎么用”,確保手中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陽光運行,這樣官兵合法權益才能得到保障,單位發展勢頭才能得到保持,部隊風清氣正的環境才能得到延續,否則就會出現公權私用、侵犯基層利益的問題。
三要善用法治方式。就是要在法治實踐中努力實現習主席強調的“三個根本性轉變”。努力實現從單純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轉變。立法不難,而難于法之必行。推進部隊向依法行政轉變,關鍵在基層主官法治意識的轉變、法治方式的養成。要求我們在權力運行中,既要勇于創新,又不能標新立異;既要勇創佳績,又不能急功近利,切實用法規制度規范行政行為,確保部隊建設正規有序。努力實現從單純靠習慣和經驗開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規和制度開展工作的根本性轉變。做到抓基層建設靠《綱要》不靠“好惡”,開展工作憑法規不憑經驗,破解問題矛盾用法規不用“偏方”。切實以法規制度指導工作開展,抓實符合法規的工作,不干于法不符的事情,不搞脫綱離譜的一套,使各項工作循于法、秩序統于法、忙亂止于法,形成權按制度用、事按制度辦、人按制度管的良好局面。努力實現從突擊式、運動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條令條例辦事的根本性轉變。凡事要充分考慮是否有利積蓄單位發展后勁、是否貼合單位當前實際、是否順應官兵成長需求,不干變通降調的廢事,不做虎頭蛇尾的爛事,不搞任意取舍的蠢事,不辦盲目冒進的傻事,切實推進各項法規和條令條例在基層落地生根。
四要積聚法治力量。推進法治建設,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基層主官帶領廣大官兵,立足部隊各項工作,把法治信仰的支撐力、法治文化的渲染力和依法落實的執行力,匯聚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強大合力,使法治之花在宏偉的強軍征程中絢麗綻放。要帶頭學法懂法。把學法作為履職盡責的常修課,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與時俱進不斷充電,把與個人職能分工密切相關的專業法規學深悟透,切實打好“知”與“行”的基礎。要搞好法治教育。樹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思想,先學一步、學深一尺,使自己成為法規制度的明白人、本領域的“法規通”,在為官兵開展教育、答疑解惑時,才能更好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據。在教育內容選擇上,要加強法治常識的普及教育,使官兵通過較為系統的學習,知曉為人處事尺度;在教育時機選擇上,對發生在官兵身邊,涉及政治工作、戰備訓練、教育管理、站崗執勤及防間保密等方面的事故案例,要及時傳達通報,搞好警示教育,引導官兵吃塹長智、防患于未然。要濃厚法治氛圍。通過開展“學法規、守法規、用法規”和法規競賽等活動,在真學深學中提高官兵法治素養;搭建法治宣講舞臺,積極組織“我來說法”等與官兵切身利益相關的討論活動,鼓勵官兵上臺談體會、做交流,激發官兵對法規學習的濃厚興趣;用好法治宣傳載體,建立法治文化宣傳平臺,利用政工網、軍營廣播、板報櫥窗、單位報刊等載體,廣泛宣傳法治知識,使官兵在明法識理、知法識弱、警示識錯、評估識責中,不斷鑄牢法治信仰、堅定法治信心,養成一言一行聽指揮、一舉一動講規矩的思維和行動自覺。
【作者系91599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