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華
當前基層干部面臨的壓力困惑及矛盾問題
張延華
為了解基層干部“想什么、憂什么、煩什么、盼什么”,近期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談話的方式,對300多名基層干部面臨的壓力困惑及矛盾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感到,集中在工作、家庭、情感等5個方面的問題表現,不僅讓部分干部困惑緊張,也影響了工作狀態,需引起高度關注。
調研中,90%以上的基層干部坦言,隨著部隊轉型、裝備轉換、訓練轉軌的步伐加快,自身素質跟上打仗要求的壓力日漸加大。一是部隊換裝轉型催生知識危機。80%以上的基層干部對部隊換裝轉型充滿期待,但36%的干部反映,適應轉型的思想準備和知識儲備還略顯不足。一名自行火炮連連長講:連隊剛配發新火炮,每門炮都有10多個分系統,涉及20多個小專業,以前想著盼著新裝備,現在裝備到了,卻感覺知識跟不上了,短時間內想要駕馭新裝備、生成戰斗力還比較困難。二是實戰演訓要求帶來本領恐慌。近年來,不設預案、拋掉腳本、臨機導調的跨區演習、實兵對抗等成為新常態,由于以往基礎訓練欠了“賬”、實戰訓練走了“形”、對抗演練摻了“假”,24%的基層干部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心里沒底,10%的干部還沒有從背臺詞、走程序、跑龍套的老模式中緩過神、轉過彎、跟上趟,一遇到實戰任務就慌了神、亂了陣、現了形。三是崗位評比爭先帶來進取壓力。大多數基層干部對“崗位練兵、質量排序”等活動非常認同,但也有部分干部對此感到壓力很大。約43%的干部反映,以前訓練壓力小,合格就行,現在拉大榜、排名次,大家擔心在考核中墊底,經常加班加點、你追我趕。有的營連主官反映,現在組織考核排名,不僅上級領導和下屬官兵關注,而且還與成長進步掛鉤,不主動加碼、自我加壓就容易排名掉隊影響進步。
分析感到,隨著形勢任務變化、編制裝備更新、上級考核排名,一些基層干部的能力素質與崗位要求存在“時差”,既需要各級搞好針對性教育引導,幫助他們變壓力為動力,走穩過渡期、邁上快車道;也需要采取辦班輪訓、送學培訓、捆綁合訓等方式,在培訓指導、能力升級、任務歷練上搞好對接,幫助他們盡快掌握新知識、駕馭新裝備、適應新要求。
多數基層干部反映,最讓他們頭疼的事就是安全上出事。特別是當前基層安全隱患的不確定性、隱蔽性、多樣性更加凸顯,安全穩定的壓力日益加大。一是官兵思想活,管理難把握。不少基層干部反映,現在90后官兵想法多、主意正、不好管,很難通過言行舉止、談話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對能否做到“四個知道一個跟上”心里沒底。一些干部講,有時為了不出或少出一些問題,在管理教育上還有簡單化、行政化、“快餐化”的現象,并沒有針對官兵的活思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生怕稍有疏忽和紕漏,出了亂子、捅了婁子。二是訓練強度高,風險難預測。隨著訓練與實戰深度對接,很多基層干部都擔心訓練中發生籌劃失策、操作失當、管理失控等問題。特別是當前,實彈實爆實投等險難訓練科目增多,野外駐訓、實兵演練等時間延長、強度增大,有的干部表示,在保證部隊訓練安全上總是“提心吊膽”,在組織實彈實投訓練時還自覺不自覺地把安全問題看得很重,采取人盯人保障、減少戰術動作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信息誘惑多,掌控難見底。如何管好用好信息媒體、引導官兵抵制信息誘惑,一直是基層干部比較頭疼的問題。近期總部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若干規定》,適度放開了對基層官兵使用智能手機限制,但67%的干部表示,對官兵八小時之外、營區之外暢游微信圈、QQ群等新情況新問題,還沒有切實管用的辦法加以管控,多數靠引導、靠提醒、靠自覺。
分析感到,安全工作是基層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由于安全工作隱患多、檢查實、問責嚴,不少基層干部談安全就頭疼、抓安全就過頭、出問題就心慌。需要各級變單純發現問題為指導解決問題,幫助基層查缺補漏,堵塞安全漏洞;變依靠基層自建為上下合力抓建,在訓練安全、信息保密上抓好頂層設計、制度規范和針對性訓練,切實在把準規律、消除隱患中推動基層建設安全發展。
近期,總部專門對規范基層工作指導和管理秩序作了規定,有效卡住了“五多”命門,基層干部反響很好,但也有部分干部反映,“五多”問題還沒有徹底去根。一是外在樣式有所翻新。調研感到,浮在表面的“五多”問題減少了,但通過變異、翻新、偽裝的新“五多”問題悄然抬頭。有些干部講,上級印發的紅頭文件、電報通知少了,但電話下達、掛在郵箱的臨時通知多了;牽扯基層精力的試點觀摩、現場會等少了,但走進基層的檢查要點、規范動作多了。查看一個連隊的通知登記本,上級要求得嚴、強調得多時,“五多”問題就少一些,反之還有改頭換面、反彈回潮的跡象。二是標準要求有所虛高?;鶎庸ぷ黝^緒多、任務重,各級給予關注指導很有必要,但有些本應基層自建自主的工作,上級有時事無巨細地“不放心”,讓基層感覺有些工作即使干了,也沒有成就感。有些干部反映,有時上級交代工作、布置任務提要求多、給條件少、教辦法少,啥事都要求“拿出最高標準”,讓基層無從下手。還有些干部講,領導機關抓工作,有時站在業務層面考慮的多,站在基層角度考慮的少,總想著負責的業務出亮點、有特色,個別時候為了拔高標準,需要反復修改調整、推倒重來。三是主體責任有所加碼。約32%的基層干部反映,上級為了展示重視的程度、抓建的力度,政出多門、層層加碼,統得過死、干擾過多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部分營連干部形象地比喻:基層就是一塊機關掛名的“責任田”,種啥別人說了算,長好長壞秋后算賬,責任都是你的。有些連隊大到安全穩定、小到戰士住院休假,都要求主官簽字負責,每年需要簽訂的承包書、責任書多達六七個。
思考感到,“五多”問題是制約基層建設的“致命傷”,舊癥剛祛、新疾又現,甚至很多“衍生品”“速成品”讓基層難以招架、疲于應付。糾治“五多”問題,需要各級既在思維理念上破除“五多”的思考習慣,又在具體行動上校正“五多”的行為定勢,切實在科學籌劃、依法指導、按級負責中鏟除“五多”的生存土壤,讓基層干部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基層自主建設中。
當前,軍隊建設正處于政策調整期、改革啟動期,在新舊交替、轉型調整中引發了基層干部對進退去留的重新思考定位。一是對個人發展何去何從信心不足。軍旅營體制下,正連晉升副營、正營晉升副團的比例都在4∶1以下,46%的干部表示,個人提職晉升的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前期結合干部工作大檢查,各單位消化納編了一批超配高配干部,讓本來就很擁擠的晉升路徑更加擁擠。一名教導員講:營里6名任職四年以上的副連、正連職干部,按照往年推算會有2到3人得到提拔,但近期僅有1人提拔。一些干部講,走行政不如改技術,三四年到點就調級,沒有晉升壓力;還有的明確表示,想借助轉改技術崗位或交流到非作戰部隊這個“跳板”,避開發展瓶頸。二是對改革調整是否利我心里沒底。近年來,隨著《基層干部管理規定》《指揮軍官任職資格規定》等制度規定出臺,大多數干部認為基層優勢增加了、留在基層更好了,對改革向上向好的期望值也增加了,但也有27%的干部擔心下步調整改革會觸及自身利益、影響個人發展。部分基層干部坦言,現在改革趨勢、改革走向、改革舉措尚不明朗,他們擔心改革會影響自己在部隊的服役時間、福利待遇以及退役以后的生活質量。三是對退役就業怎樣選擇舉棋不定。新常態下,地方加緊壓縮編制、精簡人員、削減福利,帶來軍人二次就業的職業優勢、福利優勢同步下降,不少基層干部在退役選擇上犯難。近三年,約六成的干部對退役安置問題感到擔憂,選擇行政移交怕崗位不能如愿、錯失良機,選擇自主擇業怕政策有變、個人利益受損。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某集團軍部隊轉業干部中選擇自主擇業的比例從3%上升到36%。
分析感到,基層干部對成長進步最關心、最關注,受編制瓶頸、政策調整、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他們擔心發展受阻、利益受損、優勢被降,需要各級靠前教育引導,幫助他們認清基層崗位的優與劣、改革調整的進與退、退役方式的利與弊,算好經濟小賬、發展大賬;及時關懷幫帶,創設公正透明、清正廉潔的政治環境,在崗位調整、政策解讀、退役指導等內容上更多傾向于基層干部,幫助他們樹立前進的信心、解決后退的煩惱。
基層干部大都處于家庭和事業的人生“爬坡期”,受當前社會環境及軍人職業特殊性的影響,部分干部工作壓力大、生活困難多,個人情感容易受到波動影響。一是夫妻之間感情不夠穩固。當前,維系軍人夫妻關系的紐帶主要靠感情,一旦感情出現裂痕,家庭關系就會岌岌可危。特別是兩地分居的基層干部大都在家庭責任上欠賬缺位,時間一長,部分家屬對軍人職業的認可、理解和支持度下降;個別未婚干部找對象更多是“第一次見面,打半年電話,第二年就結婚”,軍人家庭的感情基礎先天不足。近幾年,某集團軍部隊離婚率逐年攀升,去年一個旅在外3個月跨區演習,剛返營就有6個家庭提出了離婚。二是處理人際關系比較犯愁?,F在不少年輕干部自我、自負和自閉的個性明顯,在與領導、同級及戰士相處時,74%的干部感到,和上級相處火候分寸難把握,和同級相處關系遠近難揣摩,和戰士相處寬嚴尺度難掌控;在與妻子、雙方父母相處時,16%的干部感到難以平衡親情關系。一些干部表示,受“4+2+1”的家庭環境影響,心理抗壓能力較弱,面對矛盾困惑有時會習慣性選擇逃避,個人感受不愿與人分享,煩心事也很難找人訴說,內心比較苦悶壓抑。三是個人價值追求有些迷茫。34%的基層干部表示,雖然緊張有序的基層生活讓自己感到很充實,但個人追求的成就感、存在感并不強。有的基層干部講,有時工作中被領導推著走、被任務牽著走,只是機械地執行命令、落實要求,難以融入自己的想法;有時盡管工作上很努力,但成績不被認可、方法不被認同、理念不被接納,有一定的失落感和挫敗感。特別是在談到個人目標時,一些干部表示沒太多考慮,走到哪算哪,沒有方向感。
思考感到,基層干部處在家庭、事業的爬坡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需要各級認真關心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難處、傾聽他們的心聲。既幫助他們解決好家庭婚戀、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還要與他們多談心交流、緩壓釋負,在人際交往、關系處理、價值追求上給予提醒幫助、指點迷津,在真心幫帶、真誠交流中釋放他們身體和心理上的“負能量”,助力他們平穩走過人生的起伏期、跌宕期。
【作者系65631部隊政治部干部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