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捷
廣州是一個很有足球味道的城市。如果有人要寫中國足球運動的發展史,一定繞不開廣州,因為這個城市走進國人視野的足球人物代不乏人。比如說容志行、古廣明、趙達裕,他們每一個人幾乎都是某一階段中國足球的標桿性人物。至于現在的廣州足球,那更不用說了,如果你知道恒大足球或者富力足球,那么你也一定知道廣州,因為這兩支球隊都在廣州。因此,廣州也就成了南方最典型的一個國家足球試點城市。有人會問,廣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足球味道呢?原因有很多,但至少有一點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那就是這座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校園足球基礎,校園足球的諸般風采成為這個國家足球試點城市中足球蓬勃發展格局中重要的條件。
一、開展早,保障體系成熟
2013年,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廣州率先建立了校園足球聯席會議制度,市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為召集人,市發展改革委、教育局、財政局、體育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以及各區、縣級市政府參與其中。這些部門協同完成校園足球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管理、場地基建審批、經費政策支持、技術指導、行業支持、社會輿論營造等工作。各區、縣級市也同時建立了本地區校園足球聯席會議制度。各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實行校長總負責制,同時成立了校園足球工作小組。市、區、學校三級管理制度完善、條塊結合、上下聯動、騰挪生動,成為這個城市校園足球的第一種風采。
二、開展實,發展目標系統
2014年11月,廣州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中小學校園足球發展三年規劃,確定了“全面普及、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統籌協調、久久為功”的發展原則,提出了2014~2016年我市校園足球工作的總目標、時間表、路線圖。2014年年底前,全市設立300所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到2015年,力爭創建25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完成廣州市校園足球競賽體系建設;到2016年,全市設立500所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組建5000支校園足球隊伍,吸引5萬名青少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校園足球培訓和競賽活動,力爭創建75所廣州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初步建成具有廣州特色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體系。每年一個臺階的發展目標使得校園足球參與者,都可以看到這座城市校園足球的美好未來,這成為這座城市校園足球的第二種風采。
三、開展科學,達成路徑明確
廣州校園足球發展注重抓普及、擴規模,鼓勵各區、縣級市以學區為單位,建設“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中心”。全市共有54所國家及省市級足球傳統項目學校,有304所校園足球推廣學校,有一部分學校已經實現了班班有球隊、年年有班賽。海珠、荔灣、越秀、天河、番禺5個區申報了全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43所學校申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 廣州還著力于以足球課程為抓手,推動校園足球運動的改革創新,在“循序漸進、普及知識、培養興趣、健康快樂”的原則指導下,有計劃地把足球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納入到中小學體育課程當中。從2015學年起,各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每學期要開4~6節足球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也要按要求開設足球課,保證以足球為主要內容的課外體育活動順利開展。
“陽光體育、快樂足球”理念在校園體育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足球嘉年華活動、女足國家隊進校園、青少年足球夏令營、校園足球小球王評選等活動精彩紛呈,“愛足球”、“踢足球”、“看足球”成為校園足球文化最重要的底色。校園足球還注重抓賽制、提水平。廣州有著多年的“市長杯”足球比賽,校園青少年從來都不缺席。從2014年起,廣州市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學校)校園足球三級聯賽體系,富力集團冠名2014年廣州市中小學足球聯賽,12個區共有540所學校、671支隊伍、1.1萬余名學生參賽,比賽達2100多場次,有力地促進了這個城市校園足球的普及與穩定、健康、持續發展,這成為校園足球的第三種風采。
四、開展沉著,足球師資有保障
廣州立足足球傳統和資源優勢,加大研究和培訓力度,走出了一條引進和培訓相結合的足球師資人才培養道路。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推廣,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廣州組織開辦了全市校園足球推廣學校校長培訓班,組織中小學足球教學示范課觀摩,開展校園足球工作經驗交流,強化校長對校園足球工作的領導責任。針對校園足球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廣州市教育局和體育局密切協作,依托廣州體育學院,分兩期對校園足球推廣學校非足球專業的體育教師進行輪訓,保證新學期全市足球推廣學校在一個起點的年級(即小學三年級、初一、高一)開設足球課程,中小學足球教練員、足球裁判員培訓班接下來也將陸續開班。各區、各學校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番禺區與明珠足球俱樂部合作,多年來持續引進校外專業退役的足球人才,設立了20多所足球網點學校,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師資人才梯隊,對提升足球運動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據計劃,廣州已經準備設立廣州市學校體育運動指導中心,通過向社會招聘優秀足球教練員、退役足球運動員和有足球特長的社會熱心人士,到相關定點學校開展足球教學和訓練工作,充實校園足球師資力量,這成為這座城市校園足球的第四種風采。
五、開展給力,軟硬件互補
近年來,廣州市持續加大校園足球經費投入,優化學校體育經費支出結構,建立了以市、區兩級財政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經費投入機制。2014年,市財政對54所足球傳統項目學校、304所校園足球推廣學校共下達補助經費632萬元。在場地建設上,市教育局與體育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管理方式,整合場地資源,探索出了一條學校與社會公共體育場所共享機制,為校園足球提供了更多場地。同時,市政府決定從2015年起用兩年時間加大專項投入,全面啟動實施學校體育衛生場地提升改造工程,預計總投資超過12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用來改善校園足球運動場。廣州市學校足球訓練場地保障條件有望到2016年年底實現明顯改觀,能夠基本滿足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需要。根據教育部明確的標準要求,為破解踢球和升學矛盾,打通足球特長生的成長渠道,廣州在小升初、初升高招生時,在校園足球推廣學校適當擴大足球特長生招生范圍、增加招生指標,使一些有足球特長的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得到成長。初中校園足球特色校享有招收足球特長生政策,每年招生比例不超過招生人數的3%;擴大普通招收特長生的初中校足球特長生招生規模;具有足球特長和長期參加校園足球訓練的學生,普通高中招生時,同等情況優先錄取。高中校園足球特色校每年按招生人數的5%,用于招收足球特長生。這成為這座城市校園足球的第五種風采。
2014年,廣州市校園足球隊在全省、全國賽事中奮勇拼搏,取得的成績可圈可點。先后奪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暨東亞國際邀請賽冠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杯賽小學組冠軍、全國中學生足協杯賽初中組冠軍、廣東省首屆“省長杯”青少年足球聯賽總決賽冠軍。2015年5月,在由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杯賽南部賽區比賽中,廣州市初中、小學男足代表廣東省出戰,雙雙奪得冠軍,獲得了進軍全國總決賽的資格。這些成績的取得,從一個角度證明了廣州校園足球的迷人風采。從更大的范圍來看,也可以看成是廣州這個極具足球味道的國家足球試點城市在校園足球開展方面的生動注腳。我們為這座城市感到驕傲,也為這座城市的足球及足球學校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