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孫曉敏 郭青
【摘要】 目的 觀察不同劑量肺表面活性物質(PS)對并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的早產兒的療效。方法 140例早產NRDS患兒為研究對象, 按PS (固爾蘇)應用劑量分為小劑量組(97例)和大劑量組(43例), 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 大劑量組機械通氣、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nCPAP)應用比例分別為30.23%(13/43)、67.44%(29/43)較小劑量組49.48%(48/97)、85.57%(83/97)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輔助通氣時間(6.32±4.39)d、氧療時間(15.07±15.02)d和住院時間(28.79±23.04)d分別較小劑量組(6.74±7.09)d、(17.86±12.90)d、(31.05±18.70)d低,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大劑量固爾蘇能更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 減少輔助通氣的應用,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肺表面活性物質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10
NRDS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所致的呼吸系統疾病, 是早產兒的常見疾病, 外源性PS對NRDS的療效得到普遍公認和肯定, 已經成為NRDS常規治療手段。作者探討不同劑量的PS治療NRDS特別是極低出生體重NRDS患兒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140例早產NRDS患兒為研究對象, 男77例, 女63例。按PS (固爾蘇)應用劑量分為小劑量組(97例, 100 mg/kg)和大劑量組(43例, 200 mg/kg)。兩組出生體重、胎齡、產前應用激素、剖宮產、產時窒息及NRDS分級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NRDS的診斷和分級標準 NRDS診斷標準參考第4版《實用新生兒學》診斷和分級標準[1]。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治療前后患兒臨床癥狀體征的變化。②兩組的機械通氣、nCPAP、輔助通氣、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③死亡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變化 治療后20 min, 兩組患兒呼吸困難、呻吟、氣促、發紺等癥狀均較治療前好轉, 經皮氧飽和度上升。
2. 2 兩組的機械通氣、nCPAP、輔助通氣、氧療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大劑量組機械通氣、nCPAP應用比例分別為30.23%(13/43)、67.44%(29/43)較小劑量組49.48%(48/97)、85.57%(83/97)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輔助通氣時間(6.32±4.39)d、氧療時間(15.07±15.02)d和住院時間(28.79±23.04)d分別較小劑量組(6.74±7.09)d、(17.86± 12.90)d、(31.05±18.70)d低, 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死亡率比較 大劑量組死亡率16.28%(7/43)小于小劑量組的死亡率21.65%(21/97),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固爾蘇是由豬肺的肺泡表面物質制備的一種天然表面活性物質。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觀察表明[2], 固爾蘇治療NRDS, 可迅速改善患兒肺的換氣功能, 提高動脈氧分壓, 改善肺的順應性, 降低吸入氧濃度、機械通氣壓力及平均氣道壓力等。
研究結果顯示:大劑量組較小劑量組肺換氣功能改善更為明顯, 而且在機械通氣和nCPAP應用比例上, 大劑量組小于小劑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國內孫瑜等[3]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高劑量豬肺表面活性物質 (150~200 mg/kg)在減輕炎癥反應和肺損傷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沈璟[4]也發現固爾蘇150~200 mg/kg應用后, 可以降低吸入氧濃度(FiO2)。考慮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患兒患NRDS時, 從血中滲到肺泡內的蛋白有抑制PS活性的作用, 蛋白對PS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存在競爭抑制即PS濃度高時, 蛋白抑制作用小, PS濃度減低時, 蛋白抑制作用增大。應用大劑量固爾蘇時, 蛋白的抑制作用減少。②固爾蘇應用后隨著呼吸運動的進行, 不停地被消耗, 而維持持續和持久的氧合需要足夠量的PS, 當早期有足量PS時就能更好地發揮改善氧合的作用。氧合功能的改善, 又可以保護肺泡上皮細胞, 維持其穩定性, 促進PS的合成[5], 從而縮短其病理過程, 減少輔助通氣的應用。
有研究發現, 首次給予200 mg/kg固爾蘇可縮短NRDS患兒機械通氣時間及氧療時間, 減少死亡率。本組資料結果顯示患兒在應用大劑量的固爾蘇后, 輔助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較小劑量組縮短、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大劑量組死亡率16.28%(7/43)小于小劑量組的死亡率21.65%(21/97),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與報道不符, 可能與本研究中的患兒均為極低出生體重兒, 易出現喂養和感染問題, 加之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有關。
綜上所述, 對于NRDS患兒, 早期應用固爾蘇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大劑量(200 mg/kg)應用固爾蘇與小劑量(100 mg/kg)相比, 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減少輔助通氣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邵肖梅, 葉鴻瑁, 丘小汕. 實用新生兒學.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395-398.
[2] 李杰, 樊尋梅, 宋國維.肺表面活性制劑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多中心臨床觀察.中華兒科雜志, 2000, 38(6):344-347.
[3] 孫瑜, 黃靜霞, 王軼群, 等.不同劑量豬肺表面活性物質對大鼠油酸型急性肺損傷療效的影響.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2006, 18(8):470-473.
[4] 沈璟.不同劑量固爾蘇治療新生兒NRDS的療效.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8):2571-2572.
[5] Halliday HL. History of surfactant from 1980. Biol Neonate, 2005(87):317-322.
[收稿日期: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