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筍

【摘要】 目的 探究對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后的效果。方法 90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進行護理,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及相關健康知識和護理技能知曉率。結果 觀察組自我護理技能合格率達93.3%, 健康知識達標率達86.7%, 護理滿意度為97.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8%、71.1%和8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 可提高護理滿意度、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 臨床可積極應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74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用于解決骨科中髖關節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但是術后并發癥嚴重造成患者身體上的痛苦, 患者身體健康恢復過程緩慢[1]。因此進行該手術后對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充分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 以患者為中心圍繞健康恢復進行的綜合診療護理計劃。其目的是能夠使患者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佳的健康恢復狀態[2]。本次研究中本院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護理, 探究其應用后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對照組男21例, 女24例;年齡44~79歲, 平均年齡(73.2±1.93)歲;觀察組男23例, 女22例;年齡46~81歲, 平均年齡(74.5±2.17)歲。類風濕性關節炎12例,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20例, 股骨頸骨折22例, 股骨頭壞死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1. 2. 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主要包括入院指導、手術指導、出院指導以及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服務。
1. 2. 2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 主要的護理措施包括:①成立管理小組和制定工作路徑:根據臨床護理路徑成立護理工作的管理小組, 小組組員由科室主任、主任醫師、護士長以及護士組成, 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相應的專業培訓, 充分了解護理路徑的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根據患者各自具體的病情以及醫生的建議制定相應的護理路徑, 以時間為縱軸, 以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功能鍛煉以及出院指導為縱軸建立護理路徑表格[3]。②入院第1天: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的設施情況和住院的注意事項, 并且向患者講述該病的相關情況以及治療的措施和注意事項, 令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面對手術。③手術前護理:在進行手術前1 d,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體位、有效咳嗽以及病床使用便器的訓練, 并對因手術產生焦慮不安的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④術中護理: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生命特征檢測工作以及傷口情況的觀察工作, 在手術過程中幫助患者處于平臥位并保持患肢呈現外展30°, 同時做好疼痛等護理措施。⑤手術后護理:術后1~2 d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進行飲食以及指導患者沿軸線進行功能鍛煉, 主要以患肢的肌肉靜力收縮以及遠端的關節運動為主。術后3~6 d時, 護理人員應當注意患者的心理情況, 針對出現的心理狀況進行疏導, 功能鍛煉以患側肌肉力量鍛煉以及髖關節運動為主。術后7~14 d, 繼續鍛煉患者的髖關節活動強度以及平衡能力。指導患者沿床位進行行走練習等[4]。⑥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健康知識知曉率以及自我護理技能評測, 另外叮囑其繼續進行正確的關節鍛煉以及相應的關節保護措施。
1. 3 觀察指標 兩組進行不同護理后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飲食、檢查、用藥及鍛煉方面知識)進行調查, 另外在患者出院當天進行自我護理技能的評測(入廁、乘車、穿衣以及臥床等), 根據熟練程度進行評價。患者通過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評價, 結果包括滿意、一般及不滿意三項, 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在自我護理技能合格以及健康知識知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達97.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小結
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有著顯著的效果, 有效的護理措施以及正確適當的功能鍛煉在促進患者髖關節的恢復同時, 還能夠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以及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健康的恢復[5]。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自我護理技能合格率達93.3%, 健康知識達標率達86.7%, 護理滿意度為97.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8%、71.1%和8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 可提高護理滿意度、相關健康知識知曉率, 臨床可積極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佳英.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路徑對人工髓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8):34-36.
[2] 易海華.臨床護理路徑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 2013, 6(9):113-114.
[3] 張潔宜, 翁瓊英, 張驍英, 等.臨床路徑在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19):64-66.
[4] 張欽彩.老齡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及應用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6):10-12.
[5] 郭哲, 王輝桂, 召柳, 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104例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綜合臨床, 2011, 27(2):188-190.
[收稿日期:201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