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瑛
【關鍵詞】 留守學生;家庭作業;趣味性;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27—01
現今農村學校,由于一些學生的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學生成為留守學生。若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的難度一加大,數量一多,在完成過程中沒有必要的督促與輔導,則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特別是學困生,由于長期存在的依賴、逃避的心理作祟,家庭作業不是向別人抄,就是根本不做,而且筆者調查發現越是高年級的留守學困學生,不做家庭作業的比例越高。如何讓這些學生養成按質按量及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讓他們變“不完成作業”為“按質按量及時完成作業”,是當前農村小學教師的一大困惑。
一、農村留守學生家庭作業低效原因淺析
一是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監護,而大部分農村留守學生的爺爺奶奶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有些甚至是文盲,他們忙完了農活忙生活,管護孩子精力有限,能力不足,又缺少正確有效的方法。二是這些孩子過多地受到爺爺奶奶的溺愛,在學習上,怕吃苦,不努力學習,常常因為看電視或是貪玩沒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往往都溺愛或偏護這些孩子,甚至幫孩子逃避老師的處罰,久而久之會使孩子養成撒謊、逃課,不按時完成作業的不良習慣。三是部分留守學生寄居在親戚家,雖說有的親戚有能力去管教孩子,但是仍有很多顧慮,在生活上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至于孩子的其它教育就談不上。
二、提升農村留守學生家庭作業質量的幾項對策
1. 加強宣傳引導,爭取家長和社會等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學校應通過組織召開家長會、社會各界座談會等形式,借助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向社會大力宣傳加強農村留守學生關愛及家庭作業輔導的的重要性,以取得社會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引起各界對農村留守學生學習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對農村師資的培訓,創造家校聯系的條件,保障教師開展家校聯系的權利,適時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著力形成全社會關注關愛留守學生的良好氛圍。
2. 給監護人和學生明確家庭作業任務,讓他們力所能及。作業布置的作用就是使每個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業必須清楚而具體。教師應以書面的形式讓留守監護人和學生清楚每天的作業內容、作業的要求,內容一般要寫在黑板上,或專門的作業布置與檢查、評比本上。并在班上專門布置部分學生在班級備忘錄上記載家庭作業的要求和內容,開通校訊通的學校,最好通過校訊通發到監護人手機上,個別家庭還可電話交流或家訪。同時特意安排“特殊”的學生進行記錄,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責任心,應盡量少口頭布置作業。書面形式的作業布置既可以減少監護人和學生對作業的遺忘,也便于監護人和學生的監督。
3. 布置形式多樣的家庭作業,讓家庭作業豐富有趣。(1)有趣味的家庭作業。農村小學留守學生缺少家長督促,自控力又不強,本身又不愿做作業,因此教師在作業布置時,必須講究形式,注重新異,做到生動活潑,有吸引力和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筆頭作業。(2)有生活的家庭作業。 農村學生的家庭作業必須要跳出書本,走向生活,結合農村實際。譬如讓留守學生利用周末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有些作業教師只給方向,可由學生自選,也許這些作業不是來自課本,也許有些作業也不需要動筆,但正是這些向社會、向家長、向教師、向學生心靈開放的作業,培養了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也使他們在作業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3)能玩樂的家庭作業。生活是學習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書本知識的興趣點在生活中,落腳點也在生活中。把家庭作業設計與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玩耍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將知識的學習充實到學生的家庭作業中,就為家庭作業注入了新的內涵,賦予作業新的生命,就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知識,并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從而對家庭作業產生興趣。(4)必要性的家務作業。教師一定要給留守學生布置必要的家務作業,讓學生幫監護人早點干完家務活,騰出時間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梢院捅O護人一起做飯洗鍋,喂雞喂豬,洗衣掃地,種花除草等,不能只為教學而作業。
總之,農村學校留守學生比例相對較高,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也是他們家庭作業的直接布置者,所以,提高留守學生家庭作業效率的關鍵在教師,留守學生家庭作業的難度不宜過多過重,一定要因生而異,因家而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