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關鍵詞】 班主任;中醫知識;針對性;效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41—01
作為班主任,常常會遇到五花八門的“另類”學生。其實不少學生的“另類”表現,大多是他們自身生理特性的外化。當我們使出渾身解數“春風化雨”卻屢屢失敗,感到無可奈何的時候,就應該會同家長從中醫角度另辟蹊徑,輔助思想教育。
一、注意季節天氣變化
從唯物主義角度來說,人首先是物質的,然后才是精神的。從中醫理論來講,人是屬于大自然的,人在特殊時候的情志傾向,其根源是五臟六腑生理功能的外化,它不僅受年齡的影響,而且跟季節、天氣變化有聯系。要是遇到某生一度時期莫名其妙地出現脾氣暴躁、極度叛逆、總愛跟老師頂嘴、經常和同學鬧矛盾的“怪異現象”。作為教育工作者,你肯定會心急如焚,千方百計地又是談心,又是疏導,又是要求家長配合教育。有時候一切措施總不見效時,如果已經排除了所有外界因素的干擾,就應當考慮到該生是不是由于天氣或飲食的原因,導致肝火太旺。這時候就迫切需要你建議家長給孩子調整飲食、看看中醫,讓孩子吃些清熱瀉火的食物和藥物,也許會在幾天內就“藥”到“病”除,重現陽光少年的風采。
二、注意心神不寧與心浮氣燥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不深入、常常心神不寧、喜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猴子的屁股坐不住。這樣的學生,如果不是由于學習態度的問題,肯定是心血不足的表現。作為班主任,這時候就要指導家長為孩子進行養心補血的中醫治療。筆者就曾遇到過這樣一名“機靈、好動”自控能力相當差的學生。對他多次的談心、警戒根本無濟于事,他的父母也表示出無能為力的失望。聽說該生的爺爺是一名老中醫,于是在一次家長會上我特意要求該生讓他的爺爺前來參加。在跟該生爺爺交談時,我有意詢問該生課堂表現在中醫方面作何解釋,他爺爺似乎恍然大悟地表示要試著采取中醫療法給孫子好好開幾副中藥調理調理,誠懇配合學校老師們的教育工作。不出兩個月,該生的課堂表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上神思專注、思維活躍。其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奇變化。
三、抑郁癥如何應對
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所謂“疑難雜癥”,如果有針對性地對“另類”學生介入中醫方法,配合思想教育展開“治療”,確實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關資料顯示,初中生患抑郁癥的人數逐年增加。患者心理方面表現為興趣淡漠、被動消極、悲觀絕望、難以卷入現實生活;生理方面則表現出無緣無故的疲倦,經常訴說頭痛、胃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但是,我們所得到的統計信息表明:絕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對患有抑郁癥的學生采取的態度是避而遠之、任其自然,多數家長也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固然,心理疏導在一定意義上也發揮了作用,但如果借助中醫治療,其教育成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高。
清代醫家張志聰在《張氏醫通》中說:“郁癥多緣于志慮不仲,而氣先受病。”可見思想情志不正常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按照中醫理論來解釋,學生患抑郁癥是由于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心火偏亢,氣滯血瘀,或痰火內擾,胃氣不和致令臟腑氣機升降失調,陰陽不循其道,陽氣不得入于陰,心神不安所致,抑郁癥學生的患病原因,大多與心血虛有關。由此可見,想要挽救一名患有抑郁癥的青少年,既需要從精神層面消除其孤獨感、失落感、焦慮、緊張不安和恐懼心理,又需要中醫輔助,從補氣養血的角度辨診施綱予以治療,必須“兩手抓”才容易見效。
倘若抑郁癥學生屬于肝氣郁結癥者,宜注重疏肝理氣為主輔助治療;屬于氣郁化火上亢癥者,宜注重清肝瀉火為主輔助治療;屬于咽之不下痰氣郁結癥者,宜注重利氣化痰為主輔助治療。
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氣功學其實是中醫的一個分支,其核心內容是訓練人的意念力。現在國內好多大學把氣功修煉設為一門體育選修課。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選拔航天員的其中一項指標,就是必須意念力要強。什么時間休息,什么時間工作,身體狀態要受意念支配才能夠入選。其實,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可以嘗試運用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是我們變通地合理運用它,你的課堂效益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學習需要聚精會神,心不在焉是不行的。體育課劇烈的運動和極富挑戰性的競技比賽,使學生難以很快平靜下來;音樂課結束后,美妙的樂曲仍然在耳旁縈繞,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顯然,下一堂課的學習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此時,你絕對不要急于開課,首先組織學生練幾次腹式深呼吸,然后引導他們閉眼凝神,平心靜氣,清除雜念,想象藍天白云,想象綠水青山。等學生心情平靜了,再開始學習。也許這樣的活動有裝神弄鬼之嫌,但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成倍地提高。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