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花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業;趣味;層次;實踐;鞏固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88—01
對小學生而言,適量而科學的作業是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也是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有效途徑。但是,當前大多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往往將作業窄化為檢驗學生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唯一手段,缺乏細思量和巧設計,缺乏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不能體現合作和實踐等新課改要求的精神。其實,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優化作業設計,在具有一定創造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注重分出梯度,重視綜合實踐,強調鞏固性。下面,筆者就此談幾點拙見。
一、講究趣味性
趣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饒有興趣的作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除必要的抄寫和其他一些練習外,應注重訓練內容、形式的靈活新穎,精選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戰性、價值性的作業內容,不斷吸引學生,使學生的眼、口、手、腦一齊開動,積極思維。如,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等,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鞏固知識、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提高能力。另外,教師要想改變單一的文字式作業,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實驗、口頭完成的作業,可以在課內完成,也可以在課外完成,可以由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甚至可以是學生與教師、家長來共同完成。作業可以“練習”、“觀察”、“調查”、“探究”、“做一做”等不同形式出現,但在題目表述上要避免程式化,應力求趣味性、有新意。
二、注意層次性
教給學生知識我們提倡因材施教,同樣我們也要采取分層作業的形式,避免千篇一律、整齊劃一。這既要考慮量力性,又要注意差異性,要根據學習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如,在布置作文作業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知識與能力水平,把學生分成優、中、差三個等級,而作文完成要求也分三個等級。要求程度好的學生作文篇幅要長,敘述要完整而有條理,分段及文章結構要合理,遣詞造句要生動恰當等等;要求中等學生在事物敘述、分段結構、遣詞用句、標點符號等方面達到一定要求;要求其余學生敘述清楚、分段及結構合理、無錯別字等等。再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只寫一些詞語或讀熟課文,對于中等偏上的學生,要求他們會應用詞語,而朗讀課文必須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對喜歡語文學科的學生,可以誘導他們仿寫。
三、加強實踐性
教育部《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中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動性、實踐性的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因此,運用實踐性課外作業體系進行教學是適應時代的需要,符合大綱的要求,它著眼于素質教育的高度,將學生從繁重的機械作業中解脫出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此外,學是為了用,知識是從實踐中獲得,能力是從實踐中提高,所以學生不能光從書本和課堂中學,還要從生活中學,實現學以致用。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注重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又能讓學生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如,學完《臺灣的蝴蝶谷》一課后,可以要求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并把收集到的圖片、資料張貼在自主園地上,讓沒有學過這篇課文的學生也能欣賞到課文中所介紹的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
四、強調鞏固性
19世紀后期,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從心理學角度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研究,發現了記憶的保持規律,并繪制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從中可以發現,復習鞏固的最佳時間是記住材料后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兩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因此,鞏固性作業一定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教與學的目標要求,及時編制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作業,防止遺忘,提高記憶效果。及時的鞏固性作業有利于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和較好的學習成績,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能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適量的鞏固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當然,強調作業的鞏固性一定要與機械地練、機械地寫嚴格分隔開來。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