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玲
【關鍵詞】 語文教學;德育滲透;途徑; ? 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4—0098—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意和兼顧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然而,語文教學畢竟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因此,德育教育在滲透中要講究藝術性和操作方法。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優勢和重要性
1. 思想內容的載體極富形象性。初中語文教材所選課文通過對特定情感的表達、事實的敘述、景物的描寫、故事的展開,來寄寓特定的思想內容。
2. 充實中學德育手段的需要。中學階段德育的內容,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并且更為具體化、直觀化。同時,語文教材中還有一部分內容,也對中學生的德育起到強化作用。另外,通過初中語文教學實現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中學德育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初中語文教育有助于充實中學德育手段。
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實踐
1. 引導學生感悟祖國的漢字。法國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課》中這樣寫道:“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語言是祖國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的愛國熱情。
當然這個說法,我們不能茍同,我認為,漢語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最具靈性。據有關資料調查表明:運用漢字的人比運用其他語種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漢字的特點是方方正正,單從一個“人”字的寫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對我們人類寄予的厚望——做一個頂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漢字的字形不僅給我們帶來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漢字的創造空間非常大,我們知道,中國漢字不過幾千個,詞匯卻浩如煙海,并且詞匯的內涵豐富、韻味無窮,我們會在閱讀中發現漢字的美感,感受漢字的魅力,熱愛祖國的語言。
2. 鼓勵學生樹立積極人生觀。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當今社會,很多學生迷戀于紛繁復雜、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電腦游戲而心浮氣躁,所以,讓學生學會識別真偽、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在語文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俄國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義》一課前,筆者給他們講了《生命的意義》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故事,當我講到保爾在身體殘疾、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以非凡的毅力堅持寫作時,我注意到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包括剛剛那位低著頭的同學,也許他在暗暗下決心吧!此時,我讓大家齊聲朗讀保爾站在烈士墓前思索人生意義的這段話:“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呢?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你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虛度年華而羞恥;這樣,在你臨死的時候,你能夠說:我的全部生命和整個力量都已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從同學們鏗鏘有力的朗讀聲中,我已感受到了他們為實現理想的高昂情緒和堅定信念。
3. 教會學生學會自立自強。我想,冰心作品《小橘燈》中的小姑娘形象至今還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中,“她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寫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作文交上來了,我一篇篇地讀著:
“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不必說整天面包、牛奶、巧克力,也不必說生日大蛋糕,單是過年的一個個大紅包,就夠小姑娘一家一年的開銷了……”
“我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實在太差了,也從來不會照顧別人……”
“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慚愧, 平時稍有不順心,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太不體諒他們了……”
同學們的這些肺腑之言,更讓我感到教學中德育教育的責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不僅要培養他們樹立崇高的目標,還要讓他們學會自立自強。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過分溺愛,無形中使他們產生“唯我獨尊”的狹隘思想,缺乏愛心、同情心,缺少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一個重要內容。“愛,是不能忘記的”。只有人人都懂得愛的力量,生命才會越來越珍貴,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讓我們學會珍愛自己、關愛他人,自立自強,譜寫生命中最絢麗的交響樂吧!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