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大學新聞網(universityworldnews.com)2015年10月17日報道,經合組織與新加坡教育部攜手舉辦以“高等教育的未來”為主題的論壇。與會代表普遍認為,世界高等教育由歐洲和北美國家主導的傳統兩分格局將發生改變,亞洲正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三極”。
經合組織副秘書長斯蒂芬·卡普弗勒(Stefan Kapferer)表示,“世界經濟的天平在未來50年后將傾向新興經濟體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隨著經濟動力源從老牌工業化國家移向亞洲,我們有理由相信高等教育的動力源也將隨之遷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伯蒂爾·安德森(Bertil Andersson)認為,亞洲崛起意味著“這個星球上的一個重要區域正在為知識型社會作出貢獻。”根據最新的QS全球大學排名,共有19所亞洲大學上榜前百名,5年之前這一數字為15所。安德森認為,未來5年進入全球百強的亞洲大學將增加至25所,他把亞洲大學的發展與提升描述為“系統化的變化”。
歐洲大學協會主席羅爾夫·塔爾什(Rolf Tarrach)認為,鑒于亞洲地區不斷增多的發展機會,該區域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應當是關注如何創新,而非成為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同質化副本,換言之,應當在全球體制的發展過程中注入亞洲元素。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王俊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