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潁惠+周莉+黃喆
《美國聯邦教育部戰略規劃(2014-2018財年)》戰略目標四指出,為缺少教育資源的學生增加受教育機會,減少歧視,并確保所有學生具備取得成功的條件。
總統奧巴馬和聯邦教育部前部長鄧肯都肯定了教育平等的重要性。對平等的追求貫穿于聯邦教育部改革規劃中,這個目標則旨在促進教育平等,利用聯邦教育部的一切力量來縮小機會差距;為學生提供適合的資源;消除歧視、騷擾、欺凌和其他障礙;通過提高公民權利的執行度和公眾參與度來支持所有為了推動平等所做的努力。
聯邦教育部致力于推動各教育階段的平等,從出生到成年,包括早教、幼兒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和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發展項目等。聯邦教育部的目標是確保國家的所有兒童、青少年和成人(而不是某個群體)都能夠從高中畢業并獲得必需的技能,從而在大學和職場中取得成功,其中包括少數族裔和宗教少數派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母語非英語者、殘障學生、女童和女性等。
聯邦教育部同樣也認為必須為教育資源較少的學生增加受教育機會,如在各州或地方層面讓學生公平享有優秀師資。盡管聯邦政府不是學校資金的首要提供者,但其應致力于探索更多途徑來鼓勵各州和地方積極縮小資金和資源的差距。因此,國家必須消除那些服務于高需求學生(包括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母語非英語者和殘障學生)的教師和服務于普通學生的教師之間的效能差異。通過改進教師評價體系以及從招聘到管理的人才輸送渠道,聯邦教育部意在提高教育領域的整體水平,同時確保美國任何地方的學生都能平等地接受高效能教師的教育。
保障公民權利的關鍵在于其確保學前教育階段、K-12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的學校不再有歧視行為。歧視會對學生的成績和受教育機會的獲得產生不利影響。聯邦教育部民權辦公室(OCR)使用了多種手段確保執行聯邦民權法律,包括出臺詳細的政策指南,進行嚴格的投訴調查,采取強有力的系統性解決方法,嚴格監督協議的執行,積極進行有針對性的合規審核和技術協助活動,就重要的民權合規指標收集并公布學校方面的數據,參與小組之間和小組內部活動以分享經驗。民權辦公室也呼吁學生、家長、聯邦財政的受益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參與其中,以了解適用的聯邦民權法律政策,并能盡早踐行公民權利。
一、如何衡量目標是否達成
聯邦教育部將會使用相關指標來評估自身在增加學生受教育機會,減少歧視方面的表現。聯邦教育部在推動平等方面的工作相當廣泛,因此,衡量平等的標準需要多方面考量,如提高全國的高中畢業率,包括提高貧困家庭學生、少數族裔學生、母語非英語者和殘障學生的畢業率;增加運用教師效能數據的州的數量;提高每年進行的公民權利調查的比例,該調查主要研究的是有關公民權利的集中領域;提高每年完成的公民權利調查比例。
二、目標達成的阻礙因素
促進教育平等的努力可能會遇到阻礙,原因有很多,如各州和地方獲得資金和資源的差異;事先就存在的契約責任;州和地方的資源通常沒有針對有迫切需要的學生;學校和地區不具備必要的能力來縮小學生成績或機會差距,而且不能為所有學生提供需要的支持。美國分散、多層次的學?;I資體系,使更加平等地分配資源顯得尤為困難。而且,教師評估體系發展和執行的滯后會對聯邦教育部在學校和地區之間及內部平等地分配高效能教師產生阻礙。此外,推動教育改革也部分依賴于《中小學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SEA)和其他與平等相關的重要法律規范的重新授權,如《帕金斯職業技術教育法》(Perkins CTE)、《障礙者教育法》(IDEA)和《高等教育法》(HEA)。
預算的持續削減、員工數量的減少、民權投訴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可能會不利于民權辦公室的工作開展。這些工作包括準備合規審核、提供技術幫助和拓展支持、出臺重要的政策指南等,而這都能為學生帶來幫助。
三、具體目標
(一)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除了充分調配資源縮小來自不同群體的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聯邦教育部也致力于縮小教育系統各階段(從學前教育階段、K-12階段,一直到高等教育)的機會差距,消除各階段存在的學習障礙。這些障礙包括缺少有深度的課程、高效能的教師和學校領導者、充足的資源、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和其他支持。聯邦教育部指出,這些障礙可能會對學生亞群體產生不利影響,其中包括少數族裔學生、低收入家庭學生、母語非英語者、殘障學生、女童和女性等。
因此,聯邦教育部在實施針對所有學生的項目和活動的同時,必須保證滿足那些教育資源匱乏的學生群體的需求。聯邦教育部也認識到系統性地增加受教育機會的必要性,包括探索更多更好的研究、評估方式,并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支持在州和地區內部有效使用、公平分配資源,從而提高學生學業成就。
(二)尊重公民權利
為了在學生群體愈加多元化的情況下提高他們的成績,必須保證所有學生免受歧視。民權辦公室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確保聯邦資金的受益者遵守公民權利法律,受益者包括參與由聯邦資助的學校和大學設立的教育項目的學生,無論其種族、膚色、國籍、性別、年齡、身體狀況,都不會受到歧視。這一使命要求國家承諾提供平等的教育和機會,這對國家的長期繁榮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依托諸如積極的技術援助、投訴調查、針對性的合規審核、強有力的系統性解決方法、嚴格的協議監督、政策指南、機構間和機構內的最佳案例,民權辦公室正在使用并將繼續堅持執行民權的相關要求,來應對主要的民權問題。其主要關注的領域包括確保所有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優質的師資,無論他們的種族、膚色或國籍;減少因種族、膚色、國籍或健康情況帶來的差別待遇;通過自發合法的行動來消除K-12階段的種族隔離問題,實現從幼兒園之前、K-12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的種族多樣性。
除了上述領域,民權辦公室還將繼續致力于其他同樣重要的民權領域,包括確保所有學生平等地參與大學和職業準備項目,無論其種族、膚色、國籍、性別或健康情況;確保所有學生平等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無論其種族、膚色、國籍、性別或健康情況;減少因學生的種族、膚色、國籍、性別或殘障帶來的歧視性欺凌、騷擾和暴力。
民權辦公室將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和教育機構參與其中,讓他們了解其權利和責任。這樣,教育機構也可以盡早地防止、確認并解決潛在的違反民權的行為,而不需要民權辦公室的干預。這可以更快地向受影響的個體提供幫助,讓民權辦公室更有效地分配資源。民權辦公室將通過更新網站信息,為教育機構、申訴者和公眾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提高公眾參與度;完善“公民權利數據收集”網站(www.ocrdata.ed.gov),收集更多新數據,支持辦公室的本職工作,同時協助聯邦教育部、州、地區、教師、管理者、研究者、學生和家長把握公民權利的發展趨勢和出現的問題;調動學校和地區的關鍵利益相關者提高民權意識,增強責任感。
編輯 郭偉 ? 校對 許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