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一青
摘 要: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造成了所有者和經理人之間的利益存在沖突,股權激勵是一種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的一種激勵方法。文章通過理論分析,借鑒國內外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問題上的研究成果,研究在目前階段我國企業的投資問題,建立投資中的非效率投資計量模型、股權激勵比例與非效率投資關系模型,希望為后期分析經理人持股與公司非效率投資之間的關系以及影響股權激勵作用發揮的主要因素,為促進上市公司進行理性投資,提高投資效率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也期望為實行股權激勵,改善相應的激勵機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股權激勵 投資 影響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097-02
股權激勵主要分為股票期權激勵、股票增值權以及限制性股票等,因此股票期權激勵是股權激勵的一種形式。股票期權激勵是指,由于一個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間存在沖突,為解決這一問題,使管理層的決定能夠從公司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給予管理者一定的股票期權,當激勵對象,即管理者實現一定的業績目標,公司授予高管股票或給予其以一定價格在有效期內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從而使其能分享一定的利益,促進管理者努力提高公司價值。
股票期權激勵能起到激勵經營者努力工作,關心公司長期價值,從而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經理人面臨行權約束,為了達到行權方案規定的財務指標,有存在不惜犧牲公司長遠利益,操縱其投資行為的可能。
一、理論分析
激勵相容理論認為,經理人與所有者的共同利益隨著管理層持有的股份增加,其重合部分也就會增加,因而經理人持有股份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的績效。團隊生產理論則認為企業的生產方式是一種團隊生產方式,團隊整體的產出可以被衡量,但是各團隊成員自身的投入水平卻無法測量或者需要一定成本才能衡量。若是沒有監督和激勵方式,將容易致使團隊成員選擇偷懶、搭便車。當管理者持股比例較高,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和鞏固其在公司的管理者地位時,他們很少去考慮其他中小股東的利益。同時,他們會付出與之前相比較少的努力來提升公司業績和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所以經理人的所有權常常會降低公司業績。經營者持股比例增加會產生無益于企業的額外成本。
企業的所有權結構是一個自我選擇,自我優化的過程,是競爭性選擇內在的必然結果。管理層持股與公司績效并無內在聯系,而是由反映市場多種因素影響的演化結果,屬于內生變量。當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如果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激勵不相容,管理者存在選擇有利于自身而對股東不利的投資項目進行過度投資,從而可能加劇企業投資非效率性問題。代理沖突將會導致企業低效投資,具體表現即為過度投資與投資不足。當經營者和所有者之間的激勵不相容時,經營者可能投資于價值非最大化的項目。
另外,前期研究學者還發現,負債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債權人與所有者及經營者之間的代理沖突。資產負債率越大,股東和經理越會有強烈的動機去投資一些成功機會不大但如果成功將會產生很大收益率的項目。因為這些項目一旦成功,它帶來的大部分收入歸股東和管理者,如果失敗則由債權人承擔損失,這將導致過度投資。負債融資也可能導致投資不足。債務會減少管理層的非效率投資行為,這支持了債務對過度投資能產生抑制作用的假說。
還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多元化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能夠規避一定的風險,但涉足的領域過多往往會導致成本的提高,因此多元化投資有可能帶來潛在的好處,但也有不小的風險。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多元化投資與非效率投資行為具有相關性。研究證明,當企業發現收益較好的投資項目時,有時卻沒能進行投資,引發投資不足,這往往是因為受到集團內收益較差部門的限制,而不能進行投資。在股權融資偏好下將容易出現投資行為的低效化。由于股權融資成本的具有“軟約束”,這降低了上市公司在融資時付出的成本,因此在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時,折現率也應當低,企業因此有可能通過股權融資來進行過度投資。
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投資分析
自我國開始推行股權激勵計劃的1999年起,有不少的公司實行了股權激勵方案,但一直缺少相應的法律規范。直到2006年,我國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并在新《公司法》中對上市公司股票回購條件作出了規定,這明確了回購股份獎勵本公司職工的條件,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進程。
由于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健全、資本市場的不完善、行權時衡量的財務指標過于單一以及上市公司對股權激勵的認識不足,股權激勵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我們企業“大股東——中小股東沖突”“股東——經理人沖突”是導致投資問題的主要原因。
大股東掌控著企業的經營決策權,因此,即使存在著一項凈現值為負的項目,只要大股東能夠從中獲得足夠的利益,那么他就可以操縱企業對該項目進行投資,中小股東的利益由此遭到侵害,公司也產生了一定的非效率投資。
至于“股東——經理人沖突”,由于股東和經理人的利益有所差異,因此經理人會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進行經營決策,從而會產生非效率投資,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例如經理層會擔心因決策失誤而被取代,因此他們往往會采取行動維持他們的位置。經理層常常過度投資有限的資源到自己擅長的項目,可能使公司失去了良好的投資機會。
通常情況下,管理者和所有者目標的不一致來源于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管理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所有者則希望自己持有的股價最大化。理論上,通過賦予經理人一定的股票期權,使其擁有剩余財產求償權、分享收益、承擔風險,從而使經理人和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在經營決策中更多地關心公司的長遠利益與整體利益。
一方面,股票期權激勵能促使管理層接受那些NPV大于零的投資項目,緩解投資不足。通過使管理層與股東利益趨于一致,從而促使管理者放棄NPV小于零的投資項目,抑制管理層的過度投資傾向。
另一方面,經理人面臨行權約束,為了達到行權方案規定的財務指標,有存在不惜犧牲公司長遠利益,操縱其投資行為的可能,因此股票期權也有可能加劇非效率投資。
三、分析模型建設
本文一共設置了兩個模型來研究股票期權激勵對非效率投資的影響,兩個模型主要為:非效率投資的計量模型、股票期權比例與非效率投資之間關系的模型。
1.非效率投資的計量模型在本文被稱為模型一,它將一些會影響到企業投資的因素作為解釋變量,例如上市時間、資產負債率、成長率等,并且將企業本年的實際投資額作為因變量。模型得出的擬合值則是適度投資規模,而殘差則表明了非效率投資。如果殘差為正,則說明存在過度投資現象,殘差為負,則說明了投資不足。殘差的絕對值越小,說明非效率投資現象越不顯著。
股票期權比例與非效率投資模型為模型二。在此模型中,我們將模型一當中的殘差的絕對值作為非效率投資的代理變量,作為此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再將當年度股票期權占總股數的比值作為解釋變量,從而來研究股票期權與非效率投資之間存在的關系。
企業的總投資支出分為維持性支出與實際新增投資兩部分。維持性支出是指,為了維持企業在當期的正常生產與經營所必需的投資支出,而實際新增投資,顧名思義是指企業在當期出于擴大再生產等目的而增加的投資。而企業新增的投資又可分為適度投資和非效率投資兩類。
本文采用實際投資與適度投資的差值來反映非效率投資。如果差值大于零,則說明存在過度投資傾向,反之則存在投資不足傾向。而企業的投資支出與許多因素相關,例如資產負債率、上市時間、現金持有量、公司成長機會等。本文借鑒了Richardson(2006)的模型,由于一些因素,比如資產負債率、持有的現金等,對投資支出有主要影響,因此將它們引入模型,通過對該模型的回歸,從而了解其非效率投資情況。模型一如下:
Invnt=a0+a1Growtht-1+a2Levt-1+a3Casht-1+a4Aget-1+a5Sizet-1+a6Rett-1
+a7Invnt-1+a8∑Year+£
在模型一當中,Invnt代表企業在本年度的實際投資,在本文中為簡化處理,其等于為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付出的資金,加上購買子公司和其他經營單位所支付的現金,減去處置子公司和其他經營單位所得到的現金之后的值,除以年初總資產。Growtht-1反映了企業的成長機會,在本文以TobinQ來衡量。成長機會越多,一般而言投資也會相應增加。Levt-1反映了期初的資產負債率,一般認為,如果資產負債率較高,負債會對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Casht-1表示上年末,即本年初的現金持有量,用上年末的現金與短期投資之和除以總資產得出。通常,公司持有的現金越多,常常越容易發生過度投資。Aget-1代表上市年齡,其值越小,即剛上市沒多久的公司為了壯大自身,往往會加大投資力度;其值越大,說明公司相對處于穩定階段,投資擴張力度會比較緩慢。Sizet-1代表公司在期初的規模,一般規模越大,其投資支出往往越多。Rett-1表示上年度的每股收益,一般與投資呈正相關。而Invnt-1反映了上一年度的投資規模,即本期期初的投資規模。
在該模型中,因變量的擬合值即為適度投資水平,企業實際投資與適度投資的差就是非效率投資規模。如果差值大于零,則說明存在過度投資傾向,反之則存在投資不足傾向。而模型的殘差反映了非效率投資水平,同樣,正殘差表示過度投資,負殘差表示投資不足。殘差的絕對值越小,則說明企業實際投資對適度投資的偏離程度越低,即非效率程度越低。
首先,如果是正相關的變量,Invnt-1即上期實際投資,對本期的投資影響最大。企業持續經營,因而其生產、投資的過程也是具有連續性和相關性的,當年度的投資受前一年度投資的影響較大。Growtht-1即成長機會,與本期投資支出呈正相關,反映了成長機會越多的企業越會傾向于產生更多的投資。如果是負相關的變量,主要是企業的規模與上市年齡,這反映了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就越可能有擴大投資、提升實力的傾向。而如果企業上市年齡較大則相對處于比較穩定的階段,對投資的需求較小,也即企業上市年齡會對企業的投資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2.股票期權比例與非效率投資關系模型。
模型二的構建:
Inveit=B0+B1SORit+B2Levit+B3Growthit+B4Ageit+B5∑Year+£
(1)Inveit非效率投資。本文為簡化處理,采用模型一的殘差的絕對值來表示。因為模型一的殘差表示了實際投資偏離適度投資的水平,因此殘差大于零代表過度投資,殘差小于零代表投資不足。而非效率投資即分為過度投資與投資不足兩部分,因此,殘差的絕對值可以用來表示非效率投資。
(2)SORit管理層持股變量。這代表了了截止t年末,該公司的股票期權占總股數的比例。盡管事實上宣告的一些股票期權還未行權,但本模型主要研究股票期權比例對高管的激勵作用,從而研究其對非效率投資的影響,因此期權是否行權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高級管理人員是那些在企業制定主要目標戰略、進行重大事項決策,并對公司業績負主要責任的人。主要包括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除獨立董事外的董事會成員等。
由于樣本中的企業規模各異且股價相差大,因此SORit 主要采用股票期權占總股數的比例來確定。
(3)控制變量。由于非效率投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模型還將資產負債率、現金持有量等因素考慮在內。首先,資本結構在理論上對非效率投資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資產負債率比較大,那么債務一般會對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現金持有量越多,管理層進行投資的選擇余地就越大,因此越容易導致投資的增多。至于主營業務增長率,主營業務一般而言是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如果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率增大,公司的成長能力增強,因此管理層就有可能會擴大其經營規模,從而導致投資支出的增加。
參考文獻:
[1] 呂偉,李明輝.高管激勵、監管風險與公司稅負——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5)
[2] 劉新民,張瑩,王壘.創始高管團隊薪酬激勵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4)
[3] 何娜.管理層持股對企業非效率投資的影響.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1
[4] 徐磊.中國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與效率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
(作者單位:杭州銀泰百貨有限公司,杭州中大銀泰城購物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