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穎 張濤
摘 要:隨著移動技術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學習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微學習概念的出現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習慣,它是未來現代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并將推動高校教育教學的變革。文章率先提出“四微”學習的概念,并探討了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學習 英語教學 微時代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248-02
一、引言
隨著移動技術、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微課、微盤等一系列微事物的出現預示著“微時代”的到來。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學習從數字化到移動化,再到微型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微學習。由于微學習這一新型的學習形態具有多維屬性與特征,因此,雖然經歷很多年的發展,學術界對“微學習”這一概念的認識尚未統一。我國學者對“微學習”的研究始于2009年。特別是近兩年來,學者才逐漸開始對“微學習”進行研究與關注。{1}而且,國內學者對“微學習”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值得參考的內容鳳毛麟角。由此可見,國內外對于“微學習”的應用處于初探階段。把利用微博、微信、微課、微盤等方式進行學習統稱為“四微”學習,“四微”學習是不受時空、內容、教學限制的碎片化學習,我們要將其與高校英語教學進行融合,對其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研究。
二、微學習的特點
1.信息傳遞的即時性。微學習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的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如今,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隨時隨地都有新信息、新事物的出現,課堂教學只能針對已經準備好的知識進行講解,對于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而微學習具有信息傳遞即時性的特點,有助于教師隨時更新知識,為學生隨時獲取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2}
2.承載內容的廣泛性。課堂教學的內容往往來源于教材,內容單一,枯燥。難以使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吸引其注意力。微學習的內容來自于網絡,包羅萬象,學生可以在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里選擇自己所喜歡學習的內容,不受教師、課堂的約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3.承載形式的多樣性。傳統教學主要采用板書的方式來講解教學內容。雖然目前很多高校安裝了多媒體設備,但由于網絡并未覆蓋到班級,因此多媒體設備的應用還主要停留在播放PPT、圖片、少量的音頻或視頻文件。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但與微學習相比,這種形式的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所有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只能在課堂進行。而微學習可以承載多種形式的信息,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學生就可以下載各種形式的資源進行學習。
4.學習環境的泛在性。為進一步適應社會的發展,如今的教育已逐漸轉向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泛在學習、終身學習為目的。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構建一個無處不在,隨時隨地泛在的學習環境。傳統教學環境局限于學校及班級,資源通常也只能在課堂中與學生共享。而微學習,只要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自主學習,隨時隨地學習或與他人共享學習資源。微學習是傳統教學的無限延伸,是實現自主學習、泛在學習與終身學習的必要手段。{3}
三、微學習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內網絡的覆蓋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給微學習提供了平臺,學生可以在手機中下載微信、微博、微盤等的手機客戶端,實現隨時隨地學習。
1.微信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自2013年起,微信的推出得到了快速的傳播與發展。它以互聯網為媒介,支持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功能,目前已成為人們日常溝通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這為拓展英語教學提供了開放的平臺,為英語教學帶來了寶貴的機遇。因此,利用微信輔助大學英語教學,讓其成為師生、生生間分享英語習得成果的橋梁,成為輔助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成為師生與生生間互動的平臺。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并且能夠很好地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進一步彌補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構建英語學習微信群。師生間可以以班級或討論組為單位構建微信群。將英語學習微信群組作為教學的第二課堂,要通過此群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要明確提出通過微信互動的方式,并指定課代表作為微信群的管理員,通過相應的規章制度來規范學生在微信群中的行為。
(2)作為英語口語教學的第二課堂。充分利用微信可以發布語音信息,進行實時對講或視頻通話的特點學習英語口語。教師可將微信群作為英語角,定期發布口語話題,讓學生在微信群中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由于微信的語音具有記憶的功能,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語音對學生的英語口語進行打分。學生還可以反復聽自己或他人的口語錄音,以便及時發現自己在發音、語調或語法方面的問題,取長補短,彌補自己在英語口語學習方面的不足。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口語情景,讓學生在微信群中占主導地位,用英語交流對話,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3)作為分享知識的平臺。由于微信還具備強大的分享功能,因此,要充分利用微信的這個特點,將其作為分享知識的平臺。首先,微信具有朋友圈分享的功能,學生可將自己朋友圈中優秀的學習的資料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中,供大家共同學習。其次,微信還可以添加公眾號,學生可將自己了解到的有關英語學習的公眾號發布到微信群中,大家可以添加并關注微信號,以便獲得更多的英語學習資料。
(4)作為師生互動的平臺。教師可將在課堂上講解的資料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發布到微信中,以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完善與補充。同時,教師也可將需要強調或補充的資料發布到微信群中供學生進行學習。其次,學生可以在微信群中與教師進行互動,學生可就課堂上不懂的問題向教師進行咨詢,教師在微信群中講解或回答。
2.構建師生間微博互動體系。微博作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臺在互聯網中長盛不衰,如果把其合理地應用到高校英語教學中,會得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如下方式構建師生的微博互動體系。{4}
(1)注冊微博用戶。目前,國內的微博平臺眾多,但以新浪、騰訊、網易等為主要。從注冊用戶數量來看,新浪居首。從英文承載量來看,新浪最多,為47個單詞。騰訊和網易分別為23個和27個單詞,再從功能、穩定性、易用性等方面考慮,新浪微博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可以依據以上情況選擇合適的微博平臺進行注冊。
(2)進行教學互動。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在微博上布置課程作業、發布一些英語口語話題、與學生探討課程難點及英語學習中的困惑。而微博平臺具有便攜的推薦、轉發功能,因此教學互動不僅僅局限于師生之間,學生還可以通過推薦轉發他人的微博進行學習互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3)進行教與學的反饋。微博具有投票及評論的功能,可以利用這個功能方便快速地獲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改進課堂教學的不足。此外,學生在微博中發布的信息,其他同學也同樣可以參與投票或評論,共同探討話題,或提出建議。
(4)分享英語教學資源。與其他的平臺相比,微博具有強大的分享功能。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都可以通過轉發將資源與他人共享。此外,微博還可以關注名人,學生可以關注英語教學界的名師,隨時獲取他們的新知識、新信息,與他們進行近距離的接觸,有助于自我激勵,增加學習的動力。
3.微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微課概念是2011年在國內被首次提出,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形式就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應用面廣”等特點被廣泛認可。{5}微課的核心是教學視頻,此外還有相關的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素材、教學評價、習題測試及互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6}這些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構建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小環境”,是在傳統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7}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圍繞某個小的或零散的知識點用視頻錄下來,并將視頻發送到微信群或微博中,學生可利用碎片時間下載或在線學習。目前也有很多網站提供微課的視頻,教師也可將其他教師的微課視頻進行分類整理,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由于微課的錄制時間通常不超過20分鐘,因此,學生通常都能夠集中注意力學習微課的課程,有助于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英語學習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這些看似片段的、零散的,甚至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點日積月累可以彌補學習的漏洞,有助于知識的整合,學習系統的完善。
4.微盤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微盤也是我們常說的網盤、云盤,它可以提供超大免費云存儲空間,并支持電腦、手機等任意終端的文件存儲、同步和分享。如今,微盤的應用非常廣泛,由于微盤的存儲量大,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上傳或下載文件,且數據是被保存在云端服務器,安全性很高。由于語言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信息輸入,教師應盡可能地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語言資料,因此,需要大量的空間存儲音頻、視頻等學習文件。U盤容易丟失且容量有限,硬盤雖容量大但不便攜帶,且兩者都受到容量的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的需要。很多高校都自建微盤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購買微盤服務,這種方式真正的解決了以上存在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盤超大的存儲空間上傳英語學習資料,形成多媒體資源庫,供學生隨時下載或分享。學生也可將優秀的學習資源上傳到微盤,不斷完善多媒體資源庫。這樣,就把微盤構建成為一個龐大的移動教學資源庫,可以隨時隨地為英語教學提供服務。
四、結論
信息社會的到來逐漸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使學習呈現出數字化、移動化、微型化的特點。“四微”學習的應用研究是未來現代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它將很好地推動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教育教學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推陳出新,將微學習與英語教學相融合,才能真正掌握學生的脈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習由被動變為自主,由局限變為泛在,讓學習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受益終生。
注釋:
{1}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周云.微博英語班級與課堂教學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2) :79
{3}Mork, C.M.Using Twitter in EFL Education [J].The JALT CALL Journal, 2009,(3):41-56
{4}曾軍順.微博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策[J].學理論, 2011,(20):182
{5}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5-13
{6}王吉,邱海斌.計算機技術在微課理論及實踐中的作用機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9):201
{7}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7
(作者單位:1.黑龍江科技大學嵩山校區外語教研室 黑龍江哈爾濱 150090;2.黑龍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第一作者簡介:祁穎(1981—),女,黑龍江雞西人,黑龍江科技大學嵩山校區外語教研室,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研究、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