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模式“異化”的網絡借貸風險管理與監管

2016-01-06 20:12:41黃國平?おお?
財經問題研究 2015年11期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

黃國平?おお?

摘要:

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在實現“本土化”過程中產生了多種“異化”模式。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社會征信體系不完善,以及政府監管缺位,導致網絡借貸市場偽劣產品充斥,給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當前,我國P2P網絡借貸規模和速度全球領先,但制度建設尚不成熟,風險管理技術有待提高。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國內發展現狀,一方面完善和提升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管機制,以促進我國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實現真正普惠金融。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網絡借貸; 風險管理; 金融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11004008

一、前言

網絡借貸為許多不能從銀行和其他信貸機構獲取資金的融資者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2007年6月,中國第一家網絡借貸平臺上線運營,隨后,網絡借貸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2012年之后更是以驚人速度增長。截至 2014 年 12 月底,我國活躍網絡借貸平臺達1 942 家,累計交易額達3 058億元。

數據來源于網貸天眼。

收稿日期:20150718

作者簡介:

黃國平(1970-),男, 安徽潛山人,研究員,博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普惠金融創新與評價項目主任,主要從事金融風險與資產定價方向研究。Email:huangguoping@vipsinacom

由于各國制度和環境不同,網絡借貸在各國發展模式也不相同。當前,我國網絡借貸在借鑒英美等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演變出多種“中國特色”的運營模式,產生了很大程度“異化”,內部風險管理和外部監管變得更加復雜。如何對我國快速發展的網絡借貸行業進行有效的管理與監管,已成為理論和實踐上關注的重點和熱點。

Hulme和Collette以Zopa平臺為案例分析了網絡借貸的信任機制設計以及相關風險管理和控制問題,認為“社區觀念”是一種降低網絡信貸中信息不對稱,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機制。Herzenstein等、Pope和Sydnor認為,由于網絡借貸平臺是由投資者而非平臺確定借款人是否值得信賴,因而更容易出現借款人利用虛假信息騙取借款情況。Freedman和Jin通過對Prosper數據分析表明,當前網絡借貸市場中投資人并不能有效利用公開信息,但他們表現較強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不斷提高。研究結果還顯示,違約引起的信用評級下降存在滯后效應,而利率水平受評級影響要大于違約行為本身。Lin等[5]研究也表明,借款者的信用等級、信用卡數量、借款歷史以及借款用途等對于利率水平和借款額度具有顯著的影響。Lee和Lee研究韓國案例發現,從眾行為、信息不對稱及由此產生的道德風險是導致韓國網絡借貸中信用風險嚴重的重要因素。Iyer等研究了社會資本對于網絡借貸的影響,認為社會資本可以提升信用識別能力,影響借款者的貸款可獲得性和利率水平。Everett證明了分組對風險識別的有效性,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違約率,這說明尤努斯小額信貸理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依然有效。

國外這一領域研究主要基于歐美發達的資本市場,較少關注諸如中國這類新興資本市場情況。中國特殊的制度環境導致了網絡借貸在中國產生了“異化”,這也決定了我們不能簡單套用國外相關的研究結論。李鈞[9]認為,我國網絡借貸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包括技術風險、異化風險、監管缺位風險、擔保與關聯風險、法律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廖理等[10]借助“人人貸”網絡借貸平臺的數據實證研究表明,非完全市場化的利率部分反映了借款人的違約風險,但仍有相當高比例的違約風險未被反映在利率當中。市場中投資者是比較聰明的,他們能夠借助借款人的公開信息識別相同利率背后所包含的不同違約風險,說明我國信貸市場中的投資者具有良好的風險判斷能力,這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了良好基礎。王會娟和廖理認為我國網絡借貸平臺的信用認證機制能夠揭示信用風險,緩解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評級指標的單一性會導致風險揭示作用局限性。為此,應豐富和完善多層次認證指標,規范線下信用認證方式,加強政府對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監管。

至于網絡借貸監管方面研究,GAO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報告分析了美國兩大P2P網絡平臺Prosper和Lending Club的運作模式,認為分頭監管模式與統一監管模式各有利弊。相對于傳統金融體系,網絡借貸產生了兩種主要風險,即信息真實性和違約貸款的可追索性。Davis和Gelpern[13]、Paul[14]等關于英美P2P 網絡借貸平臺監管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國內關于網絡借貸監管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國際先進經驗的介紹和借鑒方面,同時,根據國內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現狀提出相應的監管政策和建議 [15-17]。黃震等[18]比較了英美兩國P2P的監管法規和監管架構,結合我國國情和P2P行業發展現狀,認為當前我國P2P監管的思路應該是劃出監管紅線,鼓勵創新為主,可重點參照英國實踐,以行業自律與國家立法相互補充,逐步完善監管的法律規范,明確監管機構和重點,完善P2P平臺退出機制。周正清[19]在分析和比較英美P2P網絡借貸監管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我國P2P網絡借貸監管的政策建議,認為我國P2P網絡借貸監管要明確監管職責,設立合理準入門檻。同時,加強資金安全保護,完善平臺信息披露,明確披露范圍,嚴格披露流程。

網絡借貸作為一種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傳統金融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必須在創新環境下尋找更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手段與工具,才能保證這種創新性金融服務更為透明和高效,實現真正普惠金融和陽光化發展。

二、P2P網絡借貸“異化”的風險與環境成因

1我國P2P網絡借貸“異化”的風險成因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我國網絡信貸在“本土化”過程中水土不服現象凸顯,模式“異化”,風險復雜。

2011 年 9 月份貝爾創投涉嫌詐騙投資人 三百多萬元,成為國內首家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的 P2P 融資平臺。2012 年 12 月 21 日,優易網負責人卷款逾2 000萬元跑路,受害人達64人。2013年有七十多家P2P平臺涉嫌詐騙或者跑路。2014年以來,P2P網貸更是涉嫌非法吸儲、詐騙、倒閉、跑路等惡性事件頻發。其中影響較大的倒閉平臺有國臨創投、錢海創投、旺旺貸、網金寶、科訊網等。2014年6月,北京網金寶和融信寶P2P網貸平臺跑路事件,打破了北京等大城市P2P網貸平臺不會跑路的神話。投資人、借款人和借貸平臺構成了網絡借貸的參與主體。借貸平臺、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第三方支付和擔保公司構成網絡借貸業務的支持平臺。參與主體角色不同,其參與平臺借貸和交易過程所面臨風險類型和特征亦各有差異。金融風險無論其風險來源還是表現形式各異,都可以歸結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法律合規風險。

根據《巴塞爾協議II》的操作風險分類方法,操作風險包括以下七種事件類型:一是內部欺詐。故意欺騙,盜用財產或違反規則、法律和公司政策的行為。二是外部欺詐。第三方故意欺騙,盜用財產或違反法律的行為。三是雇員活動和工作場所安全。由個人傷害賠償金支付或差別及歧視事件引起的違反雇員健康或安全相關法律和協議的行為。四是客戶、產品和業務活動。無意或由于疏忽沒能履行對特定客戶的專業職責,或者由于產品的性質或設計產生類似結果。五是實物資產的損壞。自然災害或其他事件造成的實物資產損失或損壞。六是業務中斷和系統錯誤。業務的意外中斷或系統出現錯誤。七是行政、交付和過程管理:由于與交易方的關系而產生的交易過程錯誤或過程管理不善。顯而易見,這一定義將法律含在內,但排除了策略風險和信譽風險。本文在此根據我國P2P發展現狀,旨在強調法律、合規和監管的重要性,將法律合規風險作為主要風險單獨列出。在此,我們從不同參與人角度對他們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其成因進行歸并和總結。如表1所示。

2我國P2P網絡借貸“異化”的環境成因

我國網絡借貸發展具有典型“異化”特征,風險也更加復雜,究其原因:

詳細內容可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教授在2014年10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新華社聯合舉辦的“首屆中國網貸行業發展與評價”研討會上的致辭發言。

一是征信體系和市場環境不完善。當前,我國網絡借貸行業尚未建立統一征信和審核系統,信息不能互聯互通。由于行業競爭加劇,規則缺失,國內某些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進行不切實際的剛性承諾。對于多數平臺而言,即使建立(或引入第三方)合格擔保公司進行擔保,也可能因杠桿過高和關聯交易蘊含巨大風險,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

二是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上的缺陷與漏洞。良好的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是網絡信貸業務健康發展的核心,組織結構和交易機制設計不合理會導致投資人的信用判斷出現失誤。在監管缺位的環境中,平臺普遍存在利用組織和機制設計漏洞的機會和動力,有的甚至人為進行騙貸活動,走入歧途。

三是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的不足和簡單化。當前,國內大部分平臺風險管理仍然停留在線下征信、合規檢查等簡單化手段上,沒有建立動態風險評估系統,實施量化風險管理。盡管目前多數平臺風險管理有事前信用審核機制、事后風險賠償機制,但手段單一,且缺乏事中控制。借款人在借款期間一旦發生危機事件,平臺無法及時知曉,特別是對可能發生的欺詐行為更是無能為力。

四是IT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不可靠與無保障。網絡借貸平臺依托于互聯網運營,網絡中充滿安全隱患因素,如果有黑客對資金流動信息進行任何篡改,都會給投資人和平臺帶來巨大損失。目前,國內大多數平臺自身仍然缺乏核心技術,極易遭受不法分子和黑客攻擊。

五是監管主體不到位和法律體系不完備。目前,我國對網絡借貸的定義、準入等幾乎處于立法空白境地,涉及到的法律、法規為數不多。

這些為數不多的法律法規包括《合同法》、《民法通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等。根據這些法律和規定界定,網絡借貸活動屬于民間借貸,平臺借款利率一旦超過了基準利率的4倍,投資人無法受到法律保護。另外,與借貸平臺迅速發展不相匹配的是監管主體一直處于不到位狀態,這導致我國很多平臺出于生存本能,游走于法律邊緣,出現各種諸如非法集資、高利貸業務等邊緣性業務模式。監管缺位也對那些真正從事網絡借貸業務,致力于促進網絡借貸發展的企業和個人造成很大傷害,導致市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

三、網絡借貸主要“異化”模式的風險識別與分析

我國網絡借貸在現有信用環境和法律制度下,“異化”出四種基本模式,即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對投資者(出借人)而言,在不同的平臺模式下,其投資和交易承擔的來自于平臺和借款人風險類型和大小也有所差異。我們從投資者的角度,對其進行討論和分析。

第一,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本身沒有資金介入借貸雙方,僅向雙方提供一個信息交互平臺,平臺不承擔違約責任,風險由出借人(投資者)承擔。盡管純粹信息中介平臺不直接參與交易過程,然而,平臺的中介角色決定其承擔著對借款人進行風險甄別的責任和義務。通常,網絡借貸平臺面對的借款人是中低收入人群或小微企業,大多數貸款無抵押、無擔保。互聯網金融的產生使人們寄希望于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提高小額信貸風險管理和度量水平,這需要時間來進行數據積累和完善技術。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中,投資者承擔的主要風險包括借款人違約風險,平臺因IT系統、操作流程、資金托管和結算等方面原因引起的技術和操作風險,以及環境和競爭所帶來的市場風險。

第二,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深度介入借貸雙方活動,向出借人提供本金(或本金和利息)保證。迫于競爭壓力,目前國內多數平臺,通過建立各種機制,對出借人提供本金和利息保證:一是建立保證金機制為投資人可能違約損失提供補償。然而,目前大部分平臺既沒有明確說明保證金來源、規模和使用情況,也沒有相應的損失評估機制。二是組建(或引入)擔保機構來承擔擔保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平臺由于引入或提供了擔保服務,已不是純粹性中介通道。混合信用中介模式下,平臺直接參與借貸雙方的交易活動中,投資者除了承擔純粹信息中介平臺模式下的各種風險之外,還可能面臨平臺本身經營帶來的諸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中,某些參與擔保業務的平臺存在擔保和杠桿率不匹配引發的各類問題。有些涉及擔保的貸款余額超出10倍杠桿率要求,尤其以自有資金為投資者提供本息擔保的平臺,已涉嫌違規違法。另外,平臺的拆標行為所導致的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的情況,也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第三,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平臺將原本不流通信貸資產通過證券化方式轉換成為可流通證券。該模式利用互聯網經營模式突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較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借款需求,同時,投資人也比較認同這種由金融機構提供擔保的貸款形式。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中,參與網絡借貸業務的擔保機構(或小額貸款公司)將其擔保產品(或信貸資產)通過網絡銷售給投資者,繞過了監管部門嚴格監管,成了事實上的監管套利。由于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平臺與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存在關聯關系,甚至平臺本身就是由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創立的,一旦關聯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出現業務上問題和危機,平臺不可避免會受到牽連。與混合信用中介平臺模式類似,在信貸資產證券化模式中,平臺拆標行為導致的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第四,債權轉讓模式風險識別與分析。在債權轉讓模式下,第三方先行放貸,然后通過平臺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平臺和專業放貸人不可分割,實質上充當了金融機構的角色。 根據現有相關規定,放貸人的債權轉讓行為本身并不違法,但是,債權是否先于轉讓形成在實務中很難確定,倘若平臺有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行為,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債權轉讓模式中,如果出現債權轉讓非基于真實債權,或債權轉讓先于債權形成,或同一債權重復轉讓等情形,則存在非法集資的風險。在債權轉讓模式中,平臺和放貸人事實上成為一體,使得債權評估、交易、資息等業務都在相同控制人操控下完成,因而,無法保證投資人利益不受侵害。由于存在期限錯配和金額錯配,放貸人必須將一定數額資金留在賬戶里以避免發生流動性風險。放貸人提供資金的數額與債權轉讓速度有關:轉讓速度越快,資金數額越少;反之越多。網絡借貸模式及投資者風險識別與分析如表2所示。

四、網絡借貸風險管理與監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國際主流網絡借貸平臺都有諸如完善征信體系、優秀客戶粘性和科學定價機制等核心競爭力。例如,英國 Zopa 平臺擁有對借款人能力風險和意愿風險進行綜合評估的信用評級系統;美國Lending Club 競爭優勢在于其擁有降低貸款時間和運營成本的風險評估和度量模型。

Lending Club 高層在 2013 互聯網金融峰會中表示,該平臺的運營成本能夠控制在一般商業銀行運營成本的一半以內,這主要緣于其前期風險控制模型的精確性、高適用性等有效地降低了貸款審批時間,從而降低了運營成本。

學習和借鑒它們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對中國網絡借貸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啟示意義:一是構建網絡信貸等互聯金融動態量化風險管理和度量技術,完善網絡借貸的評級(評分)系統,這既是平臺核心競爭力重要體現,也是投資者自主選擇投資產品的前提;二是加強平臺合規管理,提升包括公司治理、平臺運營、業務數據等信息披露水平。

目前,我國網絡借貸與英美等國家在行業監管、市場發展、征信體系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如表3所示)。隨著平臺的倒閉潮和跑路潮的出現,政府和行業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些法規文件,以規范行業行為,促進健康發展。如圖1所示。

我國網絡借貸的監管問題已經擺上議事日程,在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第一,平臺缺乏統一監管標準。在當前多部門多頭監管體系下,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平臺公司設立時所登記的信息與實際經營相背離,導致情況不明,事實不清,缺少實質性審核要求。

第二,平臺缺乏統計標準和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網絡借貸統計標準和監測指標不僅有助于行業整體發展,而且也有利于國家從宏觀層面考察社會的資金松緊程度,提高宏觀調控效率。

第三,平臺缺乏信息披露監督機制。信息披露機制缺失不僅導致投資人無法辨識平臺及標的優劣,也使得平臺“跑路”倒閉查處困難。

第四,行業平臺征信標準缺失、范圍不廣。當前,網絡借貸行業已經出現幾個具有相對影響力的行業內征信系統,但涵蓋面有限,格式標準和數據內容也不統一。

我國網絡借貸在2013年底劃歸銀監會監管之后,監管細則何時落地一直成為關注焦點。決策層明確指出,網絡借貸的普惠金融功能作為傳統金融的有益補充,定位于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同時,避免監管過于嚴苛,以便為創新保留發展空間。如表4所示。

五、結論

P2P 網絡借貸的興起,在歐美發達國家本質上是源于征信體系與互聯網技術完善和進步。成熟征信體系使得線上信用審核與貸款利率確定成為可能,互聯網技術進步為實現信貸審批自動化和降低信息成本提供了可行手段。我國網絡借貸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因在于突破“金融抑制”的動力。網絡借貸平臺以金融創新名義進行 “監管套利”,從事類商業銀行業務,從而“異化”衍變出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網絡借貸模式,所蘊含的風險也更加復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正處于調整的階段,在“互聯網+”戰略指導下,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典型代表,網絡借貸仍然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但增速放緩,行業自身進入凈化洗牌期。一方面,諸多行業領先平臺加快引進風險信用分析及決策管理技術,旨在提升平臺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節省人工審閱成本,提升審批效率;另一方面,問題平臺情況逐月越演越烈,每況愈下。之前,面對各種良莠不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監管上秉承的是“放水養魚,寬容有度”態度。2015年新年伊始,銀監會機構調整中,明確了P2P網絡借貸行業將由普惠金融部進行管轄。至此,監管主體正式就位,監管政策和規則亦開始出臺。 2015年7月《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為管控平臺風險,實施具體監管,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指明方向。當前,我國網絡借貸規模和速度處于世界前列,但制度建設尚不成熟,存在嚴重且復雜的風險隱患。為此,我們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立足國內發展現狀,完善和提升內部風險管理體系,同時建立和健全外部監管機制,以促進我國以網絡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實現真正的普惠金融。

參考文獻:

[1]Hulme, MK, Collette, W Internet Based Social Lend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R]Social Futures Observatory, 2006

[2]Herzenstein, M, Andrews, R L, Dholakia, U M, Lyandres, 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Personal Consumer Loans ? Determinants of Success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Communities[R] SSRN Working Paper, 2008

[3]Pope,D, Sydnor, JR Whats in a Picture?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from Prospercom[J] Journal of Human Source, 2011, 46(1) : 53-92

[4]Freedman, S, Jin, G Z 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 The Early Years of Prosper[R]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8

[5]Lin, M, Prabhala, N R, Viswanathan, S Judging Borrowers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 Social Networks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 59(1):17-35

[6]Lee, E, Lee, B HerdingBehavior inOnlineP2P Lending: An EmpiricalInvestigation[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2,(11):495-503

[7]Iyer, R, Khwaja, A I, Luttmer, E F, P, Shue,K Screening in New Credit Markets: Can Individual Lenders Infer Borrower Credit Worthiness in Peer-to-Peer Lending[R] NBER Working Paper 15242 , 2009

[8]Everett, C R Croup MembershipRelationship Banking and Loan Default Risk: The Case of Online Social Lending[J] Journal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Commerce, 2011, 8(16): 84-92.

[9]李鈞 P2P借貸:性質、風險與監管[J] 金融發展評論,2013, (3) :35-50

[10]廖理,李夢然,王正位 非完全市場化利率與風險識別——來自P2P網絡借貸的證據[J] 經濟研究,2014,(7): 125-137

[11]王會娟,廖理 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信用認證機制研究——來自人人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 (4):136-147

[12]GAO Person-to-Person Lending, New Regulatory Challenges Could Emerge as Industry Grows [R] Publicly Released GAO-11-613, 2011

[13]Davis,KE, Gelpern,A Peer-to-Peer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Regulating the Intermediaries[R] NYU Law and Economics Research Paper No 10-22 and American University, WCL Research Paper No15,2010

[14]Paul,S Square Pegs ina RoundHole: SECRegulationof OnlinePeer-to-Peer Lending and the CFPH Alternative[J]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2013, 30(1): 234-260

[15]張銳 網貸平臺P2P的生態與監管[J]金融發展研究, 2014,(6):86-88

[16]葉湘榕, P2P借貸的模式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3):71-82

[17]王朋月,李鈞美國P2P借貸平臺發展:歷史、現狀與展望[J]金融監管研究,2013,(7):26-39.

[18]黃震, 鄧建鵬, 熊明, 任一奇,喬宇涵 英美P2P監管體系比較與我國P2P監管思路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4,(10):45-58

[19]周正清英美P2P網絡借貸監管改革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評論,2015, (1):91-94

(責任編輯:孟耀)

猜你喜歡
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房地產合作開發項目的風險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手機銀行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58:55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對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7:47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本地化科技翻譯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亚洲天堂|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99精品在线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中文|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三级色| 免费在线色|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二区三区无|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无码国产伊人|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免费a级毛片视频| 天天干伊人|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天天色天天综合| v天堂中文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精品国产91爱|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亚洲高清资源|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日韩二区三区|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伊人色婷婷| 69av免费视频| 日韩123欧美字幕|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婷婷伊人久久|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伊人福利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免费|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黄色网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天操精品| 青青久久91|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色婷婷在线播放|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999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