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剛
當今世界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知識經濟靠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依賴于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又基于教師的創新素質。當前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本文試從分析當前一些地區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不適應創新教育要求的因素人手,結合本單位教師培養的做法,提出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以期與同行交流溝通。
一、教師隊伍現狀分析
1.教師觀念與方法陳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前基礎教育階段,受招生制度和評價制度的影響,大部分教師追求的主要目標是學生的考分,學校關注的主要目標是升學率。于是在教學工作中,研究最多的是學生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多的知識,課堂上的“滿堂灌”和課下的重復性訓練是教學的基本特征。
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沒有思考,缺乏交流,沒有形成對知識和隋感的體驗,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學民主只是喊在口號上,寫在文章中,沒有落實到行動中。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被動,思維僵化,創新意識漸漸泯滅。
2.教師男女比例失調,不利于學生人格和思維的發展
中小學男女教師比例失衡,男教師僅占三成左右,這種師資結構直接影響了教育效果。一方面,學生越來越缺乏剛強、獨立、勇敢、自信等性格特質。在一個女教師占主體的學校,學生的性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安靜、細膩、敏感等女性性格特點的影響。而男教師的性格更剛強、豁達、果斷、靈活,在學生的興趣、運動等方面,男教師比女教師更有優勢。
另一方面,受女教師思維方式的影響,學生的思維容易按部就班,規范多,靈活少;模仿多,創造少。而男教師語言更加幽默,課堂氣氛更加寬松,思維更具有邏輯性、開放性、探索性和創造性,在培養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和深入思考等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二、促進教師適應創新教育發展的有效策略
1.以活動促學習,培育教師的刨新理念
我們分期分批地讓教師到教育發達的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先進地區的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活動。回校后,教師們結合本校實際,總結和提煉外地的經驗,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活動,創新意識得到了增強。
為了進一步更新教師的觀念,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及時購置最新的教育理論書籍,在教師中間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讓廣大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及時了解教育的最新成果,以期建設“書香校園”。作為對名師和骨干教師的獎勵,我們為100余名教師訂閱了專業期刊,同學科組教師經常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并階段性地邀請教育名家來校與教師交流學習體會。
我們每學期舉辦一期教師論壇,每期論壇確定一個主題,教師圍繞既定主題展開討論,有意在論壇上發言的教師提前撰寫發言稿,并上交學校教科所審閱。學校立足于教師的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教育經歷,選出代表性的稿件在會議上交流。同一話題,不同教師的認識角度和理解程度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碰撞思維,共享智慧。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反思就看不到問題,沒有問題,就談不上改革和創新。我們要求教師圍繞創新教育,每學期做一次集中性的教學反思,反思針對創新的教育理念、創新的教學設計、創新的教學方式、創新的評價方式,尤其是如何立足于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從教師撰寫的反思中遴選出質量高的作品編輯成冊,再印發給每位教師學習和借鑒。
2.以課堂研究為載體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
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的創新。多年來,我們堅持課堂跟進,研究教師們是通過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達成創新教育目標的。
通過研究,我們引導教師這樣組織教學內容:在貫徹學科《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適度增加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問題。這類問題的思考難度不是太大,切合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同時我們引導廣大教師將當前與本學科相關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嵌入課堂,讓學生關注前沿問題和創新陛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將來為祖國的科技事業貢獻力量的熱情。
在教學行為上,我們引導教師擯棄傳統的講授法,把課堂還給學生,能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學,能交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對于那些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通過設計情景,以科學的方式提出問題,然后啟發學生層層遞進地思考,直至問題解決。我們鼓勵教師經常為學生布置研究性的作業,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查閱資料、集體研究等方式來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不屈不撓的研究精神。
三、對培養創新型教師工作的建議
1.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報考師范院校
教師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因此,抓好教師的入門、培養工作至關重要,它關系著整個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當前,全國五大師范院校招收免費師范生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從本單位的隋況看,免費師范生在工作態度、思維素質、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為創新教育的開展注入了活力。建議國家通過優惠的政策,吸引優秀高中畢業生,尤其是優秀的男高中畢業生報考師范院校。
2.加強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問的業務聯系
作為一個師范生,應具有一定的職業意識,要了解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目標、職業特點、職業技能和職業困惑,然后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準備,為今后走向教育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師范院校要和中小學在聯合培養問題上想辦法、出題目、搞活動,切實提高師范院校學生的從業素質。比如,目前部分省份舉辦的“高校師范類學生從業技能大賽”就是一個連接師范院校與中小學關系的橋梁,由于比賽選手要針對中學教材進行說課和講課,選手往往請中學教師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高校和中小學問的業務關系,大賽中獲獎的學生擇業優勢較大。
師范院校還要加強畢業生的教育實習工作,在教育實習的過程中,加大對實習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教學業務指導力度,讓實習學生充分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奠定基礎。
總之,教師創新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遴選高素質的學生進入師范院校學習,通過課程設置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在教育實踐中以創新教育的理念指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只有這樣,教師的創新素質才能提高,教育才能實現創新的目標,創新人才才能不斷涌現。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