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彬
【摘 要】 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日記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愛上記日記,如果我們的學生夠積極主動地去寫,每一位學生都養成天天記日記的習慣,那么學生就會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主動學習語文,就會在不間斷的記錄中獲取語文知識,發展語言能力,形成生活智慧。這樣,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他們的語文素養就會在一篇篇日記的累積中得到提升,他們的生命就會在一則又一則日記之中翩翩起舞。
【關 鍵 詞】 日記;語文教學;習慣培養
受近些年一部分人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少學點語數外,多學點音體美的偏激觀念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要求降低了,對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也培養得少了。許多孩子上了初中還沒有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一些農村中學,很大一部分學生甚至還不會寫日記。許多學生上了中學因為語文基礎極差,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實,語言文字的基本功是一個孩子最基本的素質,語文教師尤其要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從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入手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是一個極好的辦法。可是要讓學生養成堅持記日記的習慣并非易事,許多孩子都是開始時興趣盎然,過一陣就無法堅持了。怎樣才能讓學生能夠堅持不懈地寫日記?怎樣讓學生能夠養成自覺的日記習慣呢?我經過幾年的教學嘗試,摸索到以下一些辦法。
首先,讓學生認識了寫日記在生命成長中的重要意義。學生剛進中學,我首先做了一個語文學習習慣的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記日記的習慣。在語文課上我就引用名人談日記的話及名人寫日記的事例來啟發學生,讓他們了解日記的作用。如引用作家周國平的“日記是心靈的洗滌劑,是歲月的百寶箱,是成就作家的搖籃”;著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老師稱日記是學生心靈的“道德長跑”。我給學生讀北京育英中學的張紫薇老師的文章,《日記,讓生命在文字中起舞》;給學生講日記可以“記錄我們真實的生活,記錄自己經歷的件件往事,表達自己的絲絲真情”“堅持寫日記的孩子不會變壞”等。這些話讓學生一進入語文課堂就對日記的重要意義有了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寫日記是為了自己好的心理趨向,也就會自覺接受老師的要求,把寫日記作為自己成長必須的功課來完成了。如果我們的學生認識到了日記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了寫日記能夠讓自己收獲多多,他們自然就會動起筆來。
其次,讓學生在日記中有話可說。學生在剛開始記日記的時候,他們會很好奇并且有著極大的熱情去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一段時間后有些學生就會被“不知道寫什么”這個攔路虎攔住了,很容易產生了厭倦感,因為生活似乎每天都一個樣,自己也沒有遇到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漸漸地失去了剛開始那時候對日記的興趣。這時,我們不可動輒進行批評指責,我們要幫助孩子們找尋日記的話題,對他們的日記進行指導。我們可以讓學生觀察和記錄:自己一天都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同學們一天中都說了些什么,是怎樣說的,說的時候又是什么樣子的;再觀察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他們在說話時又有什么具體的表現,都有哪些不同……日記中甚至可以記錄觀察到的花草樹木,看看花的色彩、聽聽鳥的聲音等等。經常提醒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指導他們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還有肢體等去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用他們的標準大膽去評判身邊的美丑善惡,這樣寫起來就能言之有物,內容也就豐富了。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寫寫學完某篇文章后得到的啟發,看了某個新聞事件之后的感想。我們語文教師要倡導學生多去關心國內國外大事,多聽新聞、多看報刊,這樣學生了解得多了,在日記中就有話可說了。
第三,用不拘一格的形式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初中的學生生活已經比小學豐富了許多,學習任務也更重了。我們不要太過注重學生日記的字數,規定寫日記也像寫考試作文必須300字、500字以上,那就很容易扼殺學生對日記的興趣。只要學生在堅持寫,我們就不要過多地干涉和限制學生。我們要鼓勵學生不拘一格地寫日記。學生的日記形式完全可以多樣化,如可以鼓勵學生寫“連續日記”,今天寫不完的明天接著寫,如以觀察校園為主題的連續日記,以觀察同學為主題的連續日記,以閱讀經典讀后感為內容的連續日記,記自己家庭成員的連續日記等等;學生可以通過連續日記培養起連續寫下去的興趣。模仿是最好的學習,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學寫新詩,模仿古詩……譬如學了《陋室銘》可以模仿寫一則《教室銘》;學了《憶讀書》可以寫一篇《我讀過的書》;學了《假如我是一只鳥》可以模仿寫《假如我是××》等。讓學生感覺到日記可以有不拘一格的樂趣。讓孩子們盡可以在日記中傾訴喜怒哀樂、歡笑怒罵,還可以享受一下模仿、創造的快樂。日記形式的多樣化能夠不斷激發孩子的創造活力,可以激起他們樂于表達自己的興趣。
第四,多用表揚鼓勵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寫的日記我們老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對學生在日記中展現出來的一個個閃光點要及時予以肯定,進行表揚和鼓勵。有人說日記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這也是說學生寫日記,老師批閱學生的日記是一個互動的教學過程。孩子們對老師的評價十分敏感,如果老師的批語及時得當就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近年來,我檢查學生的日記采用揚長避短的批閱方法,盡量發掘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以提高學生對日記的興趣為主。對于缺點,只找出主要的一點幫其改正,即使是“一團糟”的日記也會從中找出“閃光點”進行表揚,只要發現學生有一點進步的地方就要加以表揚。學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常能看到“你的字真棒!”“相信你能行!”“你已經在進步了!”等激勵性的評語。我還利用課前兩分鐘發表日記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前朗讀那些愿意公開的日記,讓學生體會到發表自己作品的快樂,老師還可以把那些優秀的日記推薦到班級手抄報、校報或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上去發表,讓學生體會到發表自己作品的快樂。這些方法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培養起孩子們對日記的興趣。
另外,我還學習魏書生老師的“無限積分方法”來培養寫學生日記的習慣,剛開始時學生完成任務(一天一篇日記或教師規定的字數)就給獎勵分100分,超額完成任務的給獎勵分50分,等同學們的日記水平有所提高或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執行按完成質量獎分,降低數量要求,并逐漸降低甚至取消超額獎勵分。以此鼓勵大家在質量上做文章,寫出好的日記作品。這樣,利用分數使學生從追求數量起步,養成習慣,進而引導學生追求日記的質量,以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
有一位語文老師歸納出了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七條作用和好處:一是可以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激發學習語文興趣; 二是能夠培養堅持不懈的毅力; 三是養成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 四是給自己的人生留下許多真實而美好的回憶; 五是記錄自己身心發展的歷史; 六是給自己經常懺悔和自省的機會; 七是促使主動查字典,用新詞,積累詞匯量。這幾條也是我在培養學生寫日記的過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魏書生老師在談他的教書育人之道時說:“寫日記所帶來的好處是難以盡述的。”他還說:“只要學生愛上了日記,我們語文教學便意味著成功。”
我想,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日記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愛上了記日記,如果我們的學生夠積極主動地去寫,每一位學生都養成天天記日記的習慣,那么學生就會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主動去學習語文,就會在不間斷的記錄中獲取語文知識,發展語言能力,形成生活智慧。這樣,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他們的語文素養就會在一篇篇日記的累積中得到提升,他們的生命就會在一則又一則的日記之中翩翩起舞。
【參考文獻】
[1] 董建平. 養成日記習慣[J]. 讀與寫(上,下旬),2015(2).
[2] 王丹慧. 寫日記,讓學生釋放心靈的歌[J]. 學周刊(中旬刊),2016(1).
[3] 陳小林. 淺談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J]. 小作家選刊,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