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棗陽市教育局組織的“省骨干教師送教下鄉”培訓學習活動,也有幸欣賞了黃莉莉、譚老師、葉老師三位省級骨干教師為我們做的現場觀摩教學及專題講座。參加此次活動,領導的意圖大概是想讓老師們在聽課中發現自己與名師間存在的差距吧。現就此次學習談談幾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1. 準確的教學目標,新穎的開課設計。教學目標好似司機手中的“方向盤”,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一步步去落實。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幾位名師的課堂無論是目標的確立還是開課的設計,都是非常到位和精致。這樣做既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解除了師生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葉老師就是通過“自我介紹”“如何記住我的電話號碼”等一個個看似無關的問題逐步引到了課堂內容上。譚老師在上《議論抒情,畫龍點睛》作文指導課時,是在與學生拉家常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堂的學習。在互動的環節中,三位老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情境,使學生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之間理解了內容,深化了感情,從而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 深厚的文化積淀,精心的備課。我們常說,“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須有流淌不息的泉水”。成功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豐厚的文化底蘊,正是幾位名師走向成功的基礎,可以說,這些名師如果沒有豐厚的知識積淀,就沒有今天的成就。課堂上,幾位老師憑借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不時在課堂上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小高潮,讓聽課的老師們不時自發地鼓起掌來。在幾位老師的說課環節中,我也知道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幾位老師精美的課堂設計,也源自他們課外的精心備課。我們再反思一下自己的備課吧!課文且不說背熟,想想上課前讀過幾遍?讀熟了嗎?重點、難點、疑點把握準確了嗎?字斟句酌了嗎?文中牽扯到的枝節查閱資料了嗎?……為什么公開課的質量比常態課要高?為什么公開課一般都深得學生的喜愛,留下的印象深刻,學到的知識全面?就是因為我們在講課前下了大氣力準備。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們水平不夠高,不是我們能力不行,是因為我們沒舍得下工夫。
3. 生動的評價語言,高效的課堂質量。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是非常重要,缺乏激勵的課堂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而精妙的評價語言就像是催化劑,能使課堂掀起層層波瀾,讓學生思維的火花時刻被點燃,教學過程中,幾位名師始終以真誠的言語、親切的語調、激勵的言辭,有效地調控著整堂課,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你真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真是個愛觀察的孩子!”“別人沒想到的,你都想到了。”“你的想象力真豐富!”“謝謝你來告訴大家。”等等生動的語言,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激勵中學、自信中學、快樂中學。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氣氛熱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了進步和提高,教師有效地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真正實現了課堂的“高效”。而與此同時,反觀我們自己的課堂:評價語言是否缺少激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了么?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了么?課堂氣氛熱烈么?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了么?……名師們在課堂上風趣機智的語言,親切祥和的教態,及時捕捉課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將生成內化的應變能力,是我們所不具備的。
……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成為名師,我們是需要底蘊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艷。然而,誰又知道,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成為名師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不斷研究,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