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之前,我們總要備課。做《課標與教材結構解讀》之前,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來自于《教師教學用書》,之后,來自于《教師教學用書》和《課程標準》。然而,我在一節又一節的聽課中發現,目標是目標,教學是教學,制定目標是為了確保教學設計的環節齊全,課堂教學在“模糊目標”中“隨心所欲,隨遇而安”。
一、教什么
以第八屆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特等獎《中彩那天》為例。該課的教學目標這樣制定:
1. 準確認讀“拮、寐”等6個生字,結合具體語境準確理解“拮據、夢寐以求”等詞語。《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二學段中對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把握主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二學段中關于閱讀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這節課上,不是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容,而是學習把握,這個目標的制定以學生為本,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為目標,十分準確。
二、學了沒
[教學片斷一]
生:(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生活很拮據。
師:讀得很流暢,“拮據”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指經濟困難。
師:你是從哪里讀出了經濟困難的?
生:“據”就代表經濟困難。
師:據就代表經濟困難,咱們看看這句話里面哪些地方寫到了咱家經濟困難的?
生:我從“我們家六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看出來的。
師:父親的工作是……(生:汽修工)汽修工。工資高不高啊?他一個人工作,六個人生活,僅僅只是維持生計。可想而知,咱們家的日子一定過得(生:很拮據)。很拮據,很困難,很拮據,對吧?生活困難,沒有多余的錢就叫(生:拮據)咱們一起讀讀這句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預備,起。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先讓學生猜測“拮據”的意思,再從文中找出描寫拮據的句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落實了課堂教學目標。老師在四年級處理“拮據”等詞語的時候,能夠將在具體的語境中準確理解詞語的方法教給學生的話,五年級再學習“囫圇吞棗,張冠李戴”等詞語,閱讀一些課外書籍的時候,意思一看便會明白。
[教學片斷二]
師:同學們,從他的話里邊我們得出了這樣幾個信息。父親中彩得到了一輛(生:汽車)板書。最后他又把這輛車(生:還給了庫伯先生)。在這一個過程里頭,父親面臨了一個(生:道德難題)板書
師:敘事性的文章通常都會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寫。得車是故事的起因,父親遇到了一個難題是故事的經過,還車是故事的結果,把起因、經過、結果巧妙地串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誰來試試,誰來試著說一說,來,挑戰一下,沒事!來,看著黑板,文章講述……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的閱讀訓練重點。學習本課的學生剛剛進入四年級,雖然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詞句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內容還存在難度,所以在此設計了一個問題梯度,教師根據學生已知的內容隨機點撥,指導方法,使“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這項訓練落到了實處。
在這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中,老師考慮的并不是自己如何去表現,而是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當然,這些方法只是針對本節課選取的,理解詞語的方法還有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除了將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串起來說之外,在學習《普羅米修斯》的時候,可以將各個神的名字羅列出來,說說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等,還有抓住重點詞語、聯系時代背景、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隨文識字、隨文練筆等等方法。這些方法的習得才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在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推廣高效課堂的時候,我們不妨先靜下心來,慢下步來,好好想一想,這節課,我們要“教什么”,學生要“學什么”,能否讓學生輕輕松松習得學習的方法,形成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