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先治

2014年,我國樂壇著名的女作曲家嚴金萱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歲。
嚴金萱1924年出生于貴陽市,從小受到音樂熏陶,喜愛唱歌。在貴陽筑光音樂會,經常學庸老師等指導學習聲樂和基礎音樂知識。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和救亡歌詠活動,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貴州省工委“交通員”。
1939年,嚴金萱經組織安排赴延安,先后在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華北聯合大學學習。1945年3月,到延安魯迅文學藝術院學習大提琴、音樂和作曲,師從呂驥、李煥之、向隅、唐容梅、孟波等。其后在中央黨校文化工作室任研究員,中央管弦樂團任獨唱、歌劇演員,小提琴手和作曲。曾在大型歌劇《蘭花花》中飾演蘭花花一角。
嚴金萱多才多藝,在歌劇、話劇中飾演角色,又兼小提琴演奏。這對她日后的作曲生涯,尤其是從事時空跨度較大的整部大型歌劇、舞劇的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9年,嚴金萱隨解放軍進京,此后入中央音樂學院專修作曲。1952年畢業后,先后在天津、廣州、北京、上海等地工作,除擔任一定領導職務外,主要精力用在舞劇、歌劇、歌舞劇、電影的作曲以及歌曲創作上。
嚴金萱的作品在題材內容、體裁、旋律等方面豐富多彩,格調新穎,風格獨特。數十年來成績斐然,享有盛名。她為民族組舞《長征》,大型神話歌舞劇《三打白骨精》,大型芭蕾舞劇《白毛女》,歌劇《金鳳樹開花》、《雙雙和姥姥》、《伏虎記》,歌舞劇《青草坡》、《采松塔》,故事片《馬蘭花》,美術片《怪葫蘆》等3H6部作品作曲,還創作了《我愛你,偉大的中華》、《平陽河》、《金色的童年》、《鮮花獻給周總理》、《讓我們跳起迪斯科》等500多首歌曲,其數量之多和時間跨度之大,令人贊賞。
嚴金萱創作的《三位少女》、《深情的愛》等歌曲獲得全國優秀創作歌曲獎,《金色的童年》從20世紀60年代傳唱至今。她的著作《歌聲里的故事》及以此改編的16集電視連續劇,被作為音樂和愛國主義教育輔導教材。
尤以20世紀60年代中期為大型芭蕾舞劇《白毛女》創作的音樂影響最大,其中的《大紅棗兒甜又香》至今仍在國內外廣為傳唱。該劇在國內外演出1000多場,在出訪朝鮮、日本、加拿大、法國等國時獲得極大好評。法國芭蕾舞元老皮杜兩次來華訪問,都十分贊賞這部舞劇的音樂。
嚴金萱德藝雙馨。獲文化部全國少兒先進工作者、國務院有突出貢獻、上海市優秀藝術教育工作者、上海普教先進工作者、上海市老干部先進個人、上海市舞蹈學校卓越貢獻榮譽等獎項,
1985年元月,我在遵義召開的遵義會議50周年紀念大會上第一次見到了嚴金萱。她談吐文雅,很有修養,雖身體不適,但仍抱病為大會譜寫了歌曲《豐碑》的音樂。1988年11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從她眾多創作歌曲中精選52首,出版了歌曲集《彩色的夢》。(作者系貴州省社科聯原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