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月
【摘要】本文試圖分析一個不容忽視的殘酷現實:英語學科掉隊的學生最多,同時也是學生最不感興趣的科目之一。畢竟英語不是學生自己的母語,沒有使用的環境,學生意識不到使用的價值。而且要記得東西太多,什么都可以作為考點,很多同學學著學著就不得要領了,隨著對學英語的熱情的降低,我們老師即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英語階段就嚴防他們倒在起跑線上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就此做些探討。
【關鍵詞】教育藝術 英語教學 起跑線 措施
倒在起跑線上的表現
一個不容忽視的殘酷現實:英語學科的掉隊學生最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倒在起跑線上。這里講的起跑線,指的是初中起始教學。最典型的表現:初中第一節課學的字母和口語,走出教室就忘了,以后每一課雖然只增加為數有限的新單詞,但在這一類的學生眼中,每一個單詞都是新面孔,你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久而久之,積重難返,只好跟英語說“Bye-bye”了。容易發現的情況:第一次單元考,一部分學生掙扎在及格線上,一部分學生甚至考出了離譜的低分。此后,這部分學生總是與優秀生落下一大截的距離,艱難地遠距離地跟著。
倒在起跑線上的原因
通常把學不好英語歸咎于缺乏語言環境,學生不想用功。這種說法雖有道理,但太空泛,從中也看不出教學的問題。筆者認為,很多學生是因為沒有好的開頭,倒在起跑線上。倒在起跑線上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學生自身的原因——聽課不專心,不敢開口,不敢模仿,課后復習不用心,班生差別大,有的好得不得了,這也給這些學生造成一定心理壓力,認為自己笨,沒法念,不想往下讀。第二:教學方面的原因——小學有的開設英語課程,有的不開設英語課程,上英語課給學生的感覺是次科,可讀可不讀;初中英語教師認為多數學生有小學的基礎,有的在教學字母書寫連四線三格都不打,教單詞、口語進度偏快,有的老師教法呆板令人乏味等等。
嚴防倒在起跑線上的措施
1.預防針功效。及時給新生打“預防針”。(1)預防思想上忽視英語:別把英語是次要科的錯誤觀念從小學帶到初中來,要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科的地位,對未來升學與工作的作用。(2)預防心理上懼怕英語:讓學生明白,外國語言并不神秘,我們的教材只相當于英語國家的小學課本;小學沒有開設英語,在初中從頭學起,一樣能學好。(3)預防行動上忽悠英語:上課不專心,危害最大;課后不鞏固,消化不良;作業不認真,進步困難。
2.人盯人戰術。像籃球場上那樣“人盯人”——起始教學就要盯緊每一位同學。(1)靠老師的細心和慧眼:要善于觀察學生聽課的狀態,及時發現走神的學生和茫然的學生,以突然提問的方式對其進行檢驗或提醒。提問或對話表演等不能局限于主動的、優秀的學生,就像抽樣調查一樣,要有科學性代表性,就是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2)靠經常性的小測:提問的覆蓋面畢竟有限,每個小項的教學內容都應該進行快捷的測驗,以求及時、全面地發現整體及個體中存在的問題,在萌芽狀態之際就予以解決。階段性的考試,檢驗全面但不夠及時,新生到了期中考發現問題嚴重,可能黃花菜有點涼了。(3)靠同學、家長配合督促檢查。同桌互查,組長抽查,家長檢查,并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也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
3.趣味性教學。新課標課本的英語涉及豐富多彩的話題,設計了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不能機械地使用教材。我們應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及心理特點,使課堂做到“新”“準”結合。“新”即采用不同的手段,給學生以新鮮感,讓有趣的學習內容、有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準”指的是課堂活動要符合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要求,切準學生的特點。課堂重視學生參與,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在師生的民主交流中,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進行學習,自己體驗學習過程,在過程中收獲。此外適當使用多媒體朗讀及動態展示教學內容;教師充滿激情的朗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教師適當補充西方文明習慣,補充實用口語;進行單詞比賽,朗誦比賽,講英語故事比賽;分角色朗讀或對話;模擬情境(如購物)表演…
4.實用性措施。學生學英語,眼前的用處就是應試,雖然學了不少日常用語,也派不上用場。這樣,既學得無趣又感到無用,當然也不利于鞏固提高。大家或許認為這是在我們這樣的國度無法改變的現實,普通話推廣還沒到位,還能推廣英語不成?但筆者認為應該做些創造性的嘗試。
(1)初學者的“公共英語”:規定一些在班上必說的英語。For example:1.問候.Good mornong!Glad/Nice to meet you! 2.答謝 Thank you! 3.遲到(遲到者:“ Im sorry ,Im late. May I come in?”班委:“Come in ,please!”
(2)初學者的“好友英語”:形影不離者之間,所說的英語日常用語要日益增多。如:走吧(Lets go.),去購物(Lets go shopping.),等等我(Wait for me,please.),給你( Here you are.)再見(:See you later/tomorrow/again.……)好友之間,能用英語對話的內容,都用英語。已經養成習慣用英語說的內容,定期在班上公開匯報。
學對話的第一渠道是課本,但不要拘泥于課本,急用的感興趣的可以先學,私下向老師討教是學對話的第二渠道。還可以開辟其他的學習渠道。會說一些超出課本的英語對話,既滿足需要也更有成就感。要先學簡短的常用的。先求發音正確,不求能夠書寫。
(3)初學者的“交際英語”:跟關系普通的同學之間,盡量說常用的英語口語。
(4)初學者的“表演英語”:模擬生活場景,在班上進行對話表演。如在我們身邊的商店中,營業員一般不可能用英語回答我們,只好在班上一人當顧客,一人當店員進行表演。可在好友之間預先進行了排練,早讀或課前5分鐘在老師同學面前進行表演。
(5)初學者的“即興英語”:跟著英語老師或其他英語高手時,對感興趣的事物,馬上請教“這用英語怎么說?”,并且即學即用。
以上種種嘗試的最大意義并不是掌握單詞及口語的“量”,而是讓大家感受英語的實用性,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先達到嚴防倒在起跑線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新課程初中英語實用教學策略[M].電化教學音像出版社,2015.
[3]莫雷.教育心理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