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慧+楊曉波+蔣珍妮
【摘 要】“畢業即失業”似乎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特別盛行的一句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如果大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就業,而不積極地去開創就業機會,就會導致社會的不穩定性,因此創業教育不僅僅只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社會對于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時代在呼喚創新創業型人才,同時也要求高等教育在育人的價值理念改革上做出回應。本文主要從國內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視角進行研究和挖掘,試圖就當前新形勢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及對策研究,希望能夠更好地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創業教育 ? ?大學生 ? ?問題 ? ?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的持續擴招,就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教育早已從精英教育的典型轉而成為大眾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嚴峻性可謂逐年攀升,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感到迷茫與困惑,因此大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的可能性也愈來愈大,大學畢業生的出路問題也就成為當今社會的焦點。面對日益競爭的就業市場,自主創業自然成了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另外一個出口,大學生自主創業會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當前就業難的問題。因此,加強創業教育是時代所需。
創新能力作為一個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它正成為培養青年一代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技能的一種重要手段。所謂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為各行各業培養具有開創性的人,因為用人機構除要求受雇者的品行端正外,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和冒險精神,重視員工的獨立工作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管理、社交和技術。”廣義的創業教育的主要特點在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社會、時代的發展需求和變化,應用各種教育途徑和手段,在實施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還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業精神、自我意識和實干精神,使學生掌握創業技能,提升創業素質。
由此看來,不管創業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都要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綜合能力。作為高等院校,我們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從而使得素質和能力成為一種導向,讓學生成為不同崗位、不同事業的開拓者。
一、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盡管我們在不斷努力嘗試加強學生的創業教育,但整體上國內高校的創業教育相對于西方來說仍舊認識不夠清晰,因此也在操作的層面上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呈現如下:
(一)創業課程建設的不完善性
西方高校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來傳授創業知識與技能的歷史源遠流長,而我國高校近幾年才開始嘗試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且并未得到全面普及,因此大部分學生僅僅停留在通過活動獲得創業教育,致使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提高不快。究其根本原因可能就是相關的創業類課程僅僅停留在課程而已,并沒有將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有機聯系,大多情況下都只是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進行的“業余教育”。同樣我們也發現當前高校一般只有商學院、管理學院和一些工學院才開設有創業教育課程,但對這些課程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都是模糊的,沒有明確的認識;甚至有一些高校只是通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來宣傳創業教育的相關知識內容,這種簡單的教育方式并沒有將創業教育的思想與學生實際的教育內容相結合滲透,那自然也就談不上學生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提高了。以第二課堂的形式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固然有其優點所在,但創業教育往往都只停留在舉辦創業實踐活動,如開辦創業論壇、創業設計大賽、企業實習鍛煉等,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技能、創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卻忽略了學生對創業知識素養的學習和積累。這種形式將造成創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專業教育的嚴重脫節,所學到的知識是孤立、單一不成體系的,最終不利于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創業教材編寫的不準確性
教材是教育的基礎,如果沒有好的教材,教學也無法正常開展,教學水平自然也是無法保證的。教材的缺失又反映出我國創業教育在學術上的不足,有時候我們會直接采用西方教材拿來主義的教育方式,直接將國外教材進行移植,但是卻沒有貼近我國創業環境的現實,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與實際。另外,目前有些國內創業教育類的教材內容過于簡單,缺乏邏輯性、系統性,有些教材只是將有關創業教育的創業活動、相關案例進行簡單整合匯編成書,內在邏輯性和系統性薄弱,理論分析不足,缺乏實際指導意義。
(三)創業教學方式的傳統性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都僅僅局限在校內和課堂,屬于陳舊、封閉的教育模式,在教學內容上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專業面偏窄,知識結構單一,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而教師也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嚴重影響了創業教育的教學效果。
(四)創業師資隊伍的缺乏性
由于西方生涯發展理念引入的滯后性,以及我國國內教師對于此類生涯發展理論自身的缺乏性,導致國內高校整體對于創業教育類師資隊伍的培養是極其匱乏的。很多西方觀點的引入及國內本土化的理解都是需要強大的師資隊伍的支撐才可以更好地進行教育。目前我國高校的師資隊伍中,能夠為大學生傳授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基本上來自經濟、工商管理等領域。這些教師一般情況下從事傳統的專業教學與科研,在完全實現教育模式的轉變上有很大困難。除此之外,一些來自政府部門與企業相關領域的人員也可以勝任相應創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但是,在整體上與旺盛的創業教育發展需求相比,師資缺口依然很大,遠遠不能滿足教學任務的需求。
(五)創業教育觀念認知不足
目前,大多數學生的父母不同意孩子畢業后自主創業,在他們看來,創業是可行的,但那是對其他孩子而言。這表明社會對創業的認知,相較于傳統穩定安逸的“鐵飯碗”,創業是相對較差的就業選擇。這種認知的產生有主客觀原因。從客觀原因來看,高校大學生創業畢竟是一種新興事物,大學生成功創業的例子還比較少,國家相關政策也不是特別明朗;從主觀原因來看,我國市場經濟的歷史很短暫,很多人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很多人對工作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吃公家飯”上,對于創業的風險不能承擔。這些主客觀因素使得整個社會對創業的認知不夠,沒有形成全社會的創業氛圍。
二、解決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的對策
面對創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高校必須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才能更進一步保證整體的創業效果,我們也在不斷分析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一)完善創業教育類課程,構建創業教育為導向的體系
在設計創業教育的課程時,高校應依據自身的特色和實際情況來制定。21世紀是知識信息時代,傳統的課程模式已經落后,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信息化這一現狀。除此之外,在設計中也要考慮各方面知識的綜合以及多門學科的整合。另外,教材的編排上也要斟酌課程門類的設置、教育方式的選擇等等,如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設置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創業教育,高校可以依據學生所處的教育階段,開設不同課程形式的創業教育課程。例如在一所綜合大學中,教育層次可分為低年級本科生、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生及博士生,那么,就可以根據這四個不同的教育層次來設置課程形式。入門和中級的創業教育課程就應該提供給大學低年級學生,這類課程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滲透于其他學科中;高級創業課程提供給高年級學生,這類課程也可增加較多的實踐活動,提高即將畢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設立專門創業學方向,這種形式就較適合碩士和博士生。
(二)積極落實教材的本土化建設,從而實現教材的有的放矢
積極落實本土化教材的建設,是創業教育過程中必備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能夠將西方化的教材理論有效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需要來進行編撰,是考驗高校及學者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目前經濟的走勢、就業形勢的分析及我國創業機會的對比等等都是應該在教材中充分體現出來的,同時應當將理論與國內創業的實例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更直接的受教,從而能夠真正地讓教材發揮實用。
(三)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從而保證教育教學的創新性
大學生依托專業知識進行創業是最理想的創業方式,因為創業涉及的專業知識是他們所熟悉的,這些知識理論在實踐中錘煉,就必須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在一起。這樣的模式不但會賦予專業知識的延展性,更加會讓創業教育擁有專業性后盾,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因此,必須使原有的精英教育、封閉教育、培養專才、應試教育等教育模式向大眾教育、開放教育、培養通才、素質教育的模式轉變。通過創業理論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創業案例研究、頭腦風暴和創業實踐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技術得到基本訓練,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創業經驗的積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創業素質。
(四)加強教師的繼續學習教育,提升教學水平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水平,學校應該開辟各種渠道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創業培訓教育,如KAB創業實訓等等,使得教師能夠走入市場,學習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了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應機制,加強創業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同時,學校也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及創業教育學術研討會,加強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獲得最新的有關創業教育的資料和信息,不斷豐富更新教育內容。另外,學校應適當鼓勵創業教育教師到企業里實地鍛煉,這種隱性的培訓方式,不僅可以讓教師體驗創業過程,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
(五)形成正確的創業教育觀念認識
正確的創業教育觀念是創業教育能夠取得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首要前提。創業教育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實踐能力,對社會經濟建設也起著促進作用。高校在認識到創業教育具有眾多功能的同時,也應意識到創業教育對學校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為學校培養特色人才,拓寬學生就業方向。所以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必須正確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使他們敢于創新、勇于創新。高校還可依靠政府、教育部門以及商界的支持和推動,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總而言之,建立與實施創業教育體系是龐大而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在短時間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予以完善。如果能夠針對出現的問題全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相信在各界的努力下,創業教育必將成功地構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以不斷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樹生.創業教育應納入高校課程[N].光明日報,2005-06-29.
[2]宮敏.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以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創業教育為例[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