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秋 杜華 李志鴻
【摘 要】終身體育思想是21世紀體育教育發展的趨勢,作為學校體育一個組成部分的高校體育也必然受到沖擊和挑戰。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高層次,也是在校接受系統教育的最后一站。體育教育生活化實現了體育的最高目標,高校體育教育階段要解決學生學習高校體育的生活化問題,通過終身體育觀來審視我國高校體育生活化的發展趨勢,讓其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學生今后的生活與發展。
【關鍵詞】終身體育觀 ? ?高校體育生活化 ? ?發展趨勢
體育生活化是伴隨現代文明進程中人們建立健康積極生活方式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把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的具體體現。因此,高校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行為為宗旨,以學生自身需要和為學生健康服務的目的為出發點,結合學生校內外生活需要,結合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結合學生未來社會職業特點的需要,促進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實施體育生活化教育,讓體育回歸生活。
一、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的關系探討
(一)高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基礎
高校體育是人們進行體育實踐與身體教育的重要過程,是人們進行終身鍛煉的基礎階段,是終身體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培養個體終身體育意識、提高終身體育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整個終身體育教育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是學生終身體育習慣養成的一個最關鍵時期。樹立終身體育的教學觀念,從高校體育課程學習中開始培養終身體育的學習意識,對于培養學生今后從事體育教學、形成終身體育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終身體育為學校體育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國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明確指出,要以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為重點,并且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為目標,從而促成全民健身計劃的進行。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以及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意識為主。終身體育教學觀念的運用,有助于學校體育改革的創新發展,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利用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國高校體育的生活化發展,才能讓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高校體育教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相背離的現狀分析
(一)過分注重技能學習和體能增長,忽視生活化素質培養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對于體育課程的教學重點都以鍛煉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為主,而忽略了學生心理方面的需求,包括對情感的滿足、對生活的感悟,未能將生活與體育教育結合起來,導致過分注重學生的技能學習、體能增強的現狀。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追逐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體育技能來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的體育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難以契合學生走進社會后的發展和需要,忽略了將終身體育教育與高校體育教育結合發展的長遠目標。而高校應當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技能、提高其體育水平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生活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才符合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也符合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要領。
(二)教學內容脫離現實生活
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較為陳舊,沒有跟上實際發展的需要,與中小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高度重復,導致高校的體育教學內容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實際脫離了相關性,無法讓體育教育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需要形成良性互動。大學生在當前脫離了現實生活實際的狀態下進行體育鍛煉與體能訓練,很容易令其產生反感、心理排斥等心理問題,并且這種機械式的體能訓練,讓學生無法體驗到體育教學的樂趣所在,也無法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那就會讓學生對體育教學課堂失去原有的歸屬性,不利于培養其終身體育的興趣,對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以終身體育觀審視我國高校體育生活化發展趨勢
(一)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
當前,以終身體育教育的觀念來培養高校學生的體育教學及體育生活,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現象。如美國人認為培養鍛煉能力要比提高運動技術及身體素質水平還重要,他們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體育、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習興趣,讓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現代社會的發展,將近期目標同培養終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長遠目標相結合,要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鍛煉行為作為教學重點,以便學生走出學校后,仍能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繼續從事體育活動,體驗體育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更符合現代化的生活需要。
(二)教學內容應實事求是,貼合生活化需要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使他們在運動中能發揮自身的價值和對成功的體驗,并且讓其能夠在畢業離校以后,在今后的工作以及發展中,也能充分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高校應該根據學生今后發展的方向以及實際情況的需求準備教學內容,如武術、跳繩、棋類以及球類等運動項目。這已經是大眾所喜愛的運動項目了,將這些運動項目引入高校體育課堂之中,再將心理學、健康學以及文化學科等學科的知識相互滲透與綜合起來,使體育所要說明的和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更為鮮明,使高校體育真正與終身體育接軌,使學生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又在為以后指導下一代人參加體育運動奠定基礎,促進體育社會化的進程。
四、結論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應當緊跟時代潮流,根據大學生今后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定制,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讓終身體育觀念真正服務于大學生的生活化需要,這也是大勢所趨。而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改革,對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能力和習慣,將學校體育的階段效益和長遠效益結合起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則珊.終身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2014 .
[2]何敏.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南京體育學院院報,2012(3 ): 56-57.
[3]杜建輝.運用個性化教學,構建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新理念[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4 (2): 80-82.
[4]張文華,趙相春.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初探[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