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放郎
【摘 要】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在倡導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實踐與理論嚴重脫節,難以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在倡導“以需求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的理念下,對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讓學生“動”起來,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技能型人才,成為當前中職教育工作者積極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 ? ?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 ? ?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同時,汽車快速普及和汽車維修技術不斷更新,對汽車維修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擔負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任務,由于師資緊缺、設備不足等原因,各中職學校一直沿用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探索“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一、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學生。近年來,中職學校招生任務重、門檻低、生源差,所招學生大部分是無法升入普通高中甚至初中沒有畢業的,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熱情不高,不能主動學習理論知識;缺乏空間想象力,對汽車零部件的實際位置、內部結構、裝配關系及傳動路線、工作原理等不能形成完整的認識,對汽車構造理解困難;學習汽車修理技術時,全靠死記硬背,似懂非懂;學習汽車故障診斷排除時,思路不清,無從下手。學生普遍感到專業理論枯燥單調,存在厭學心理;實踐教學環節,專業理論不夠扎實,僅限于模仿性操作,無法觸類旁通,不能系統性掌握,很難實現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2.教材。目前中職學校專業教材沒有統一標準,各學校選用的專業教材不統一、不規范。專業教材主要是從高校教材改編而成,內容繁多,理論性強,太抽象,學生難理解,教師不好教;專業教材更新慢,內容陳舊落后,脫離生產實際,與企業需求差距很大;缺乏實用的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專業教材。
3.教學條件。師資結構不合理,汽修專業教師緊缺,導致一兩個專業教師常年承擔一個專業各門專業課程教學,力不從心;汽車維修實訓設備不足,設施陳舊,二三十人共用一套實訓設備,實訓教學環節得不到充分保障;教學條件不達標,嚴重制約著學生掌握汽車維修技能的水平。
4.教學模式。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汽車構造》《汽車修理工藝》《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段實施,理論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各負其責、互不干涉、相互脫節,造成協調性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無法有機結合。
專業理論課教學時間跨度大,同一個汽車總成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修理方法、故障診斷的學習分兩三個學期完成,學生對汽車總成的認識是零碎、斷續、分散的。教學內容不能合理統籌,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對與實操課內容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進行操作演示,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再做一遍。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差,學生整體認識不清、理解不透,缺乏系統性,達不到預期的培養目標,無法適應生產崗位,不能滿足用人企業的要求。
另外,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容易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講授理論,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
二、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模塊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針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專業教材、辦學條件和教學模式等問題,建議探索采用“模塊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1.針對中職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要徹底改變傳統的一本書、一支粉筆,教師臺上滔滔不絕、學生臺下昏昏欲睡的各自精彩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汽車的構造原理、維護修理、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基本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汽車主要總成的拆裝更換、故障檢測、修理方法等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適應汽車維修崗位的職業能力,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在“做中學、學中做”,在技能訓練中掌握理論知識,在理論應用中提升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應盡量在實訓車間進行,利用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直觀演示,將汽車零件結構、工作原理實實在在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激發學生興趣,縮短認知過程。在演示中講解,邊講解邊演示,多講授些實用性、穩定性、經驗性知識,并反復進行訓練。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完成理論與實踐融合,促進理解,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適應汽車維修崗位的基本能力。
2.針對目前汽修專業教材不規范,缺乏配套教材的狀況,必須盡快編寫出實用、適應“模塊式、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進程。
為確保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因地制宜開展教學,必須組織專業教師積極編寫校本教材。以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為藍本,依據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大綱,結合勞動部門技能鑒定要求,將汽車專業課程劃分為發動機、底盤、電器、故障診斷與排除、汽車新技術五大專業教學模塊。組織教師分模塊編寫《汽車發動機與技能訓練》《汽車底盤與技能訓練》《汽車電工基本技能訓練》《汽車故障診斷與技能訓練》等理實一體化教材。
各模塊按系統機構不同,分設各個專業項目,比如發動機模塊,分設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專業項目。每個項目按專業技術的實用性和參照國家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分解成具體的任務,按照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框架編寫科學性、實用性、直觀性的理實一體化教材。編寫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兼顧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的需要,為模塊式、理實一體化教學實施做好準備。
3.針對師資結構不合理、汽修專業教師緊缺、設備不足、設施陳舊等問題,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按照教育部《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類相關專業儀器設備裝備規范》配備必要的實訓設備。
對現有師資結構進行調整,派教師參加轉崗培訓,選派相近專業的理科教師到汽車類高職院校參加專業培訓,到汽車維修、汽車制造企業實踐鍛煉,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授課準確、熟練、規范,這是實行一體化教學的成敗關鍵。
將教室和實訓車間合并,在實訓車間配備桌凳、黑板、實訓演示工作臺、多媒體教學設施,擴充汽車構造與拆裝、汽車修理、故障排除、檢測調試等教學和實訓場地,爭取國家專項資金購置配套的汽車實訓設備、維修工具、儀器,爭取達到國家標準,緩解實訓條件不足的矛盾,為理實一體化教學創造必要的硬件設施條件,保證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避免“紙上談兵”,真正掌握汽車維修技能。
4.徹底改變理論課和實習課輪換教授的教學模式,實行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模塊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在課程安排和教學進程上,改變理論課和實習課輪換教授的教學模式,建立相應的專業教學模塊。任課教師按專業模塊分工教學、負責到底,利用實物、透明模型、解剖教具、多媒體等手段,采用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模塊式、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感到教學直觀而生動。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既容易理解又記得牢,感覺自己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本領,對汽車部件建立了直觀、清晰、深刻的認識,真正掌握了實踐技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形成理解和記憶的良性循環;實現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理性與感性同步認識,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實訓為手段、增強直觀性認識為出發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興趣,使之最大限度地參與到一體化課堂中,不斷提高職業技能,早日成為熟練的汽車維修技術能手。
【參考文獻】
[1]施曉光.現代教育思想專題[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
[2]荊建華,于啟新.教育科學基礎知識[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