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給孩子們打下“思維體操”的基本功,屬于一門工具性的重要學科,這在國內外早已達成了共識。聊城市這所小學進行的數學教學改革中,取消一二年級數學課的做法自然引來各方爭議。
然而聊城市這所小學并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4年秋季,上海靜安區愛國學校就對一年級的課程進行變革,完全取消了數學等必修課。無論是10多年前愛國學校的大膽創新,還是如今這所小學的銳意改革,都是立足在低年級的孩子記憶力好,但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基礎之上,而數學恰恰是門需要邏輯思維的課程,因此不如暫時避讓給朗誦、國學、書法等課程,應該說初衷良善、值得肯定,但這種改革實在是有“因噎廢食”之嫌。
低年級的數學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煉出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利于孩子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將數學課由一年級推遲到三年級,實際上也就推遲了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更有可能會在三年級后加重學生們的學業負擔。盡管在歐美一些國家小學生直到三年級都沒上正規的數學課,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國家的基礎教育落后,他們還在探討著是否向中國學習呢?英國首相卡梅倫欲讓小學生背乘法表,被問“9乘8”卻噎住了,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因此,數學教學改革必須慎之又慎,不僅要給予學校專業教師自主權,而且必須對其跟蹤調研,多征求一下廣大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可以“聽證”一下,以確定對其亮綠燈,還是亮紅燈。另外,低年級取消數學課,未必是上上之策,關鍵還是要對數學教學進行大幅度改革——讓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真正回歸生活,讓孩子們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否則,即使低年級取消了數學課,問題依然得不到本質上的解決。只有讓小學數學課接地氣,契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實際和規律,數學的奧秘才能吸引孩子們,讓他們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