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關鍵詞】 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理論;經驗;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058—01
小學階段是兒童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他們在這一時期受到的語文教育將會影響其一生。中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王泉根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是“兩面一體”,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教師對兒童文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兒童文學的基本理論包括兒童文學本質論和兒童文學文體論等。兒童文學的本質是兒童文學的核心。兒童文學是文學的一個獨立門類,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學的本質特點和作用。只有理解掌握了兒童文學的本質和作用,才能從理論上充分認識到兒童文學的特殊性,為學習體裁特征、為兒童文學創作等奠定基礎。
兒童文學文體論是指兒童文學的體裁特征,它是兒童文學的特殊性在表現形式上的具體體現,一般包括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兒童小說、兒童故事、兒童散文、兒童科學文藝、兒童戲劇文學和兒童影視文學等。學習鑒賞和評析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既是對基本理論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對實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二、豐富教師自身的兒童文學閱讀經驗
語文教師需要積累豐富的兒童文學閱讀經驗和閱讀資源。教師應廣泛閱讀各個時期國內外作家的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關注當下兒童文學熱點圖書的介紹和指引,經常走訪兒童書店,了解兒童閱讀的興趣。實際上,對于兒童文學的閱讀,教師還沒有學生讀得多、讀得廣。這種落后于小學生的閱讀經驗的教師,怎能引導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
小學生喜歡的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永不泯滅的童心,還要博學多才。具備良好的素質,并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每天與兒童接觸,要通過廣泛閱讀經典,重新走進兒童的視野,回歸兒童,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首先,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兒童、接近兒童。兒童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者的特殊性,必須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心理特點,反映兒童具有典型性的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所以教師在閱讀和教授兒童文學作品的時候,能夠受到兒童那種天真無邪的情感的感染。其次,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能激發教師自身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通過閱讀和教授兒童文學作品,教師能學會以新的觀點來看待兒童,會營造一個充滿快樂的學習環境,根據兒童文學課型的特點,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創新,準確理解兒童文學作品內涵,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的基本方法
閱讀文學作品給兒童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單就語文學習而言,凡是文學欣賞能力和讀寫能力較強的兒童,幾乎都從長期堅持課外文學閱讀中受過益。文學欣賞能力和讀寫能力的提高,光靠課堂語文教學是不夠的,必須結合課外文學閱讀,兒童文學作品自然是最好的閱讀材料。因為兒童讀書多憑借興趣,缺乏明確的目的性,也缺乏正確的解讀和鑒別的能力,“讀什么”和“怎樣讀”的問題,在兒童讀者中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兒童文學的閱讀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在學校環境中從閱讀指導的過程來看,大致有這樣幾個步驟:
第一步,了解指導對象及圖書情況。在指導閱讀之前,教師要了解學生讀過哪些兒童文學作品,對哪些作品感興趣,閱讀能力如何,閱讀習慣怎樣等等,并對這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對學校現存圖書和訂閱的報刊也要調查清楚,掌握書目以便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作品信息。第二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圖書的可能,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兒童文學作品。第三步,對作品的推薦和介紹。第四步,組織作品評論。第五步,鞏固閱讀效果。可采用朗讀、表演以及創作等方式進行展示,在這些過程中,掌握作品及其欣賞方法。
兒童文學閱讀指導的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組織文學興趣小組。給予他們特殊指導,培養能力,并通過他們去影響其他學生。通過組織班級圖書角,開展讀書競賽活動。定期舉行詩歌朗誦會、故事講演會等。組織各種文體的征文活動。這既是激勵學生讀書的方法,又是讀書的實踐成果。
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提升和豐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需要教師情感和心靈的投入。事實上,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建立構筑在更高的思想基礎上,即教師對兒童高尚、真摯、熱切的愛,對兒童教育的理想、信念、專業精神和責任感。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