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紅
【關鍵詞】 生物教學;思維障礙;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086—01
生物學以各種各樣奇妙的生命現象吸引著學生,而學生往往也是帶著興趣開始體驗和學習生物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隨著學習的進一步深入,學生普遍存在上課容易懂、做題容易錯、下課容易忘的現象,從而使一些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學好生物的信心。原因可能有很多種,筆者認為,學生在生物學習中的思維障礙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研究高中學生生物學習中的思維障礙及應對策略,對教學是至關重要的。
一、思維的惰性
學生遇到跟過去解過的貌似相同、實則差異很大的題,一般會墨守成規不深入進行分析,而是生搬硬套,最終出現錯誤的結果。
例如,番茄紅色(R)對黃色果皮(r)是顯性,把紅色果皮番茄的花粉授到黃色果皮番茄花的柱頭上。分析:黃色果皮番茄植株上結出的番茄果皮是 色,基因型為 。學生受基因規律的影響,得出番茄果皮是紅色,基因型為Rr。其實果皮是由母本子房壁發育的,仍然是黃色的,基因型依然是rr。產生這種思維障礙的原因是學生雖然掌握了某些概念、原理和規律,但是條件改變后,仍然用已掌握的模式機械化生搬硬套,導致解題思路模式化。
對策:為了消除這類障礙,教師要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及思維活動的隨機應變性。筆者認為加強變式練習,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二、思維的定勢
思維形成固有的習慣和邏輯,學生經常會按照這種習慣和邏輯去思考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的作用,阻礙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例如,有甲乙兩個雙鏈DNA分子,已知甲DNA分子的一條鏈上(A+G)/(T+C)=0.3,乙DNA分子中的一條鏈上(A+T)/(G+C)=0.3。問:1. 甲DNA分子另外一條互補的鏈上(A+G)/(T+C)= 2. 乙DNA分子中另外一條互補的鏈上(A+T)/(G+C)= 。學生解第一問得出:(A+G)/(T+C)=3.3,即0.3的倒數。由于思維定勢,有的學生解第二問錯誤地得出:(A+T)/(G+C)=3.3,也是0.3的倒數。題目的條件已經改變,學生仍然用前面用過的思路考慮問題,結果進入思維的錯誤導向。
對策:為了消除這類障礙,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解題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變化的題干來分析解題,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
三、事物的本質現象屬于隱蔽性
事物的本質現象往往是具有隱蔽性的,而事物的非本質現象常常是鮮明而且豐富多彩的,這些非本質現象往往容易掩蓋本質現象,學生在分不清本質與非本質現象的前提下,盲目解題,就會受到非本質現象的干擾與迷惑。例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來治療時,大都采用肌肉注射而不是口服,其根本原因是( )。選項有:A. 肌肉注射比口服先進入人體;B. 口服時藥物對消化道刺激過于強烈;C. 口服時藥物將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分解;D. 胰島素價格昂貴,這樣做能減少浪費。在答案A、B、D都是非本質現象,起到了嚴重的干擾作用,只有C是本質的。學生由于受到了非本質現象的強烈影響,卻忽略了對本質特征的具體以及確切分析,從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
對策:為了消除這類障礙,教師要誘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力度、廣度以及精度,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邏輯性,認清事物的本質現象。
四、所學知識的影響作用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已學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技能的學習所起的消極作用,對即將接受的新知識有影響。例如,表現正常的雙親生了一個周期性偏頭疼的女孩,如果再生一個男孩,且表現正常的幾率為( )。供選擇的答案:A.;B.;C.;D.。不少學生選C項,錯誤的原因就是受到基因分離規律對伴性遺傳的影響作用,只是一味注意到等位基因的分離,忽視了性染色體的結合。在這道題中,學生之所以錯誤,原因就在于所學知識對解題思路以及邏輯推理的影響作用,它是導致學生判斷錯誤的重要原因。
對策:為了消除這種障礙,首先要把容易混亂的概念進行對比分析,使得學生準確掌握概念間的區別,有效地防止對新知識的影響。其次,構建知識體系,注重概念間的內在聯系,促進新知識的理解以及實際應用。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