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發(fā)
摘要: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沒有愛就無所謂教育。因此,教師要向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
關鍵詞:教育 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愛自己的孩子不難,難的是真心去愛別人的孩子。教師該如何去愛別人的孩子——自己的學生呢?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沒有愛就無所謂教育。在二十幾年的教育生涯中,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關心成長
教師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我們不但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關心其他的生活狀況。從關心學習方面來說,大部分教師都能做到,而其他方面如生活索事就有點難了。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我對學生的關心是學習生活兩不誤。如我班有個女同學,才11歲,有個弟弟7歲,她的母親病故,父親天天在喝酒,好吃懶做.面對這樣一個極其艱難困苦的家庭環(huán)境,這個女孩子,沒被困難嚇倒,學習又很勤奮,放學回家,自己要煮飯,料理家務,還要照顧弟弟。我知道這個情況后,經常到她家訪問,她也乖巧懂事.我知道這一情況后,馬上向學校建議對這樣的學生減免學費.我對她說:”生活上有困難,教師會盡力幫助你的,希望你勇敢地面對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她學習更加努力了,臉上露出了天真爛漫的笑容.是的關心孩子的成長,我們作為教師,責無旁待,因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啊!還有一次,有位學生離學校較遠,走路不小心,腳扭傷了,來回不方便,學校又不能寄宿。這可怎么辦呢?我說就跟我住在一起吧。因為當時我是外地的老師,是住在學校的。他的生活起居都由我來料理,肚子餓了,我煮面條給他吃,上下樓梯不方便,我背他去。他的腳傷好了以后,他的父親特地來學校感謝我,我說:“不用了,作為老師,學習上要關心,生活上更要照顧。”現(xiàn)在他長大了,走出社會了,他還惦記著我,逢年過節(jié),都會到我家來串串門。是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付出就會有回報。他們是祖國的花朵,年紀還小。作為教師,憑什么不去關心他們、照料他們呢?
二、平等相待
學生最希望看到的是,教師對他要像朋友一樣平等相處。教師要像慈母般去愛每一個學生,課堂上是老師,課外就是個親密的伙伴。師愛生、生愛師,其樂融融。一到課間,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唱歌、打球、玩老鷹捉小雞......一到做值日或者是大掃除,我也和同學們一起拿起掃把掃掃地,拿起毛巾擦擦玻璃,特別是低年級,教師更要參與其中,成為班級的一個成員。看到紙張丟在地上,我會彎下腰去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是學生的好朋友。我這樣做是不是就會降低自己的身份呢?不會的,學生更會尊敬你,每次路上碰到,老遠他們就能親切地叫我一聲:“王老師好!”因此我們要真心地、平等地愛每一個學生,既愛金鳳凰,也愛丑小鴨,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良好的心態(tài),向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
三、了解內心
每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引導;必須通過它的這種形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尊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學生進步的動力。要教育學生,就必須全身心地愛他們,而要真正地愛學生就要全面地了解他們。有一次,做課間操時,有個學生手舞足蹈,亂做一套。這個班級是我新接過來的,不太了解這個學生的心具體情況。我當時特別生氣,叫他站到前面的同學上來。他更生氣了,還罵我:“你不是個好老師。”我到底怎么啦?我對工作認負責,與同學平等相待,卻被他罵不是好老師。后來,我通過前任班主任,了解到,這位學生,心理有點障礙。你粗爆,他會更粗爆,效果會更糟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都盡量表揚他、鼓勵他,要是他做錯事,我也只是點到為止,教育方法對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學習進步了,也沒再聽到他罵我是個不好的老師,教師節(jié)來臨時,還給我送來一束美麗的鮮花。我對他說聲謝謝!他咧開嘴笑了,我也笑了。所以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要通過耐心教育,發(fā)現(xiàn)閃光點及時表揚,使他們看到遠方的燈塔,內心樂于接受,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尊重個性
每一個學生就是一世界。全班四五十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是雙胞胎,他們長相及其相近,但內心也是不一樣,更何況是班級里來自不同父母的學生,他們的性格、氣質就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我們不能千篇一律、萬人一腔,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行好的,學習優(yōu)秀的說服教育,品行差的學習差的,要多鼓勵、少批評,要記住這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來的因材施教,在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一教育方法還是有強大的生命力的。
如今,當我站在三尺講臺前,面對這天真爛漫,歡蹦亂跳、天真無邪的小學生,看到一雙雙求知若渴眼神在望著我,我該怎么做呢?只有滿腔熱忱地將愛的陽光撒進每一位學生的心田,和學生打成一片,一定會達到師生間情感的共鳴.讓我們都用一顆慈母般的心,像關心、愛護自己孩子那樣去愛我們的學生,共同奏響教育的主旋律——愛的奉獻。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