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多軍 徐春花
摘要:本文針對家庭作業的特點,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策略,以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而真正做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 教育 高校
教育是關于人發展的工作,“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價值取向應該是現實和多極的,數學教育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能力和素質。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影響的存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片面追求學生量化成績的結果,導致家庭作業的設計、布置陷入了極端。大量的書面作業使學生的精力、興趣消耗殆盡,意志被摧垮,個性被磨平,童年不再快樂。對只重視作業結果而忽視過程、能力培養、情感體驗、人格塑造,對一味追求鞏固知識技能,以達到考試成績“高效”等違背教育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的做法,我們要痛定思痛。
目前學校家庭作業的主要特點:一、內容重復、機械,形式單調,過于書面;二、開放性少,不能體現合作學習,學生在閉門造車;三、無視個體差異,量化成績乃唯一目標;四、家庭教育缺失,無法保證“作業”質量。針對以上特點,提出四項小學高年級數學有效家庭作業設計的實施策略,就是要通過探索——實踐——總結——再實踐的過程,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做到“減量”不“減質”的規律、方法和策略,從而真正做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堅持適量,保證質量
大量的題海戰術并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且會適得其反。為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堅持數量適合、難易適中、完成優質是提高作業效能和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途徑。
(一)抓住教本,落實質量
教材內容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內容,在學生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用好教材中的習題,對于學生學習、鞏固數學知識和技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數學學習。
如在高年級的分數應用題部分,教材中的練習題都很典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但是題量較大,若全部集中練習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生課業負擔。所以,要注意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對練習題合理劃分,少一部分做課堂作業,由教師面批,剩余一部分認真挑選,布置給學生獨立練習,也會有個別題目讓學生合作交流,共同練習。在家庭作業中對教材中的練習合理計劃、增減有度,從而做到以不同的練習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合理計劃配套練習
教材中的習題較簡單,如果我們能根據教學內容計劃些與教學內容配套的習題,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深入。
配套練習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合理設計、有效練習,這樣家庭作業就能具有及時鞏固、舉一反三的作用,學生對新知領會更深刻,理解更豐富,數學能力培養更高效。
(三)適當改編、拓展作業
教材、配套練習等文本型的練習比較古板,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沒有部分改編和拓展,就難發揮鞏固、提升的作用。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適當改編練習、拓展形式、豐富內容、改變方法,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得到數學的思考與提升。
例如,教學高年級四則混合運算之簡便計算,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習題,如:135.64+26.77-35.64=135.64-35.64+26.77(起名叫“打包交換”)。既讓學生進行了有價值的思維,又讓學生在高昂的興趣中得到了知識與技能的拓展。
二、形式多樣,注重過程
枯燥、單一、缺乏新意的家庭作業是學生厭學、過重課業負擔的罪魁禍首。因此,要積極改變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變單一、機械的書面作業為多形式的作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
(一)堅持常規、強調自主、適當拓展
常規性作業,具有大眾化和最基本的學習要求,是要每個人都得到基本的數學發展;自主性作業,強調興趣發展,是學生自主選擇符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作業或數學游戲;提高作業,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數學發展。
(二)獨立完成與合作完成相結合,發展學生能力
過去家庭作業主要是學生在家單打獨斗,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因此數學有效家庭作業的布置要將獨立完成的作業與合作完成的作業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獨立”基礎,引進“合作”方式。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數學學習中,增強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分析、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三)重視實踐作業,豐富數學體驗
趣味性是喚起學生求知欲的良藥。我們要積極改變以書面作業為主的傳統,重視數學實踐內容的設計,把“雙基”訓練與創造性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教師要主動更新教學觀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提供時代氣氛濃、趣味性強、有效發展、富有挑戰的數學作業。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作業,豐富學生的數學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制定目標、自我實現,培養創新意識
給學生一定的家庭作業自主權。提出家庭作業的學習目標,指明自主作業的方向。學生根據要求,自主設計作業并積極完成。既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又培養了創新意識,鍛煉了綜合能力。如在單元總結時,學生可以自主地給自己布置作業,并按照自己的形式完成作業,在集中交流反饋時,充分地展現自我,和其他同學共同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分層次布置作業
要做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就要尊重學生的“雙基”差異。首先必須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次在作業布置上力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作業量的分層
根據個體差異和不同發展要求對學生布置不同數量的作業,既能保證全體學生的充分練習,又能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自主發展空間,后進生得到符合自己能力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的都得到數學發展。
(二)作業難易的分層
找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針對不同能力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難易有別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和信心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享受作業過程的快樂。
(三)作業題型的分層
對于后進生的學習,要抓住教材上的基礎題,培養計算等基礎能力,以達到鞏固當天知識的目的;對于中等生,適當布置一些選做題,讓其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更好地掌握和鞏固知識;給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些能力提高題,讓其自主選擇和完成,培養思維、操作、探究等能力。
四、有效批改與評價
(一)家長初批,正確評價
家庭的有效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不可缺少。家長給學生批閱作業,可以督促學生較好地完成家庭作業,對學生的學校學習有所了解,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從而給予正確的評價。這樣家庭教育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同學間批閱,注重他人評價
學生互批改作業,既減輕了教師的作業批改負擔,又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促使學生自覺提高對自己作業質量的要求;促進了學生間的有效評價和正確的自我評價;學生在豐富評價的體系中和主動的參與意識里,不斷提高作業質量和學習興趣。
(三)堅持面批,豐富評價方式
提高題,集難度大與高思維于一體,對此一對一的面批,有針對性地指出和糾正學生問題,才能有效避免學生的重復錯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豐富家庭作業評價體系和評價方式,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