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河 李肇暖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院檢驗科 福建 三明 366000)
腹腔內發生大出血是異位妊娠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可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在臨床上,輸血療法是救治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危重,在進行輸血治療期間易發生不同程度的輸血不良反應[1]。近年來我們發現,在對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實施輸血治療期間對其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可評估其發生輸血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而可針對其凝血功能異常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均為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①患者的病情符合異位妊娠的臨床診斷標準[2]。②患者發生急性失血的總量>1000mL。③患者需接受成分輸血治療。根據這些患者是否發生非溶血性發熱、血清性蕁麻疹、低血壓、心動過速及術后感染等不良反應將其分為A組(出現不良反應的12例患者)與B組(未發生不良反應的68例患者)。A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8.13±5.46)歲,平均妊娠時間為(13.05±1.58)周,平均出血時間為(8.35±1.69)h。B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7.84±4.73)歲,平均妊娠時間為( 13.17±1.72)周,平均出血時間為(8.48±1.37)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采用成分輸血法進行治療。患者若失血超過1000ml、HB的指標<70g/L或有出血的癥狀應為其輸注紅細胞懸液進行治療。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FIB)的指標若<1g/L或PT、APTT的指標超過正常值的1.5倍應為其輸注新鮮冰凍血漿(FFP)進行治療。患者PLT的指標若<50×109/L應為其輸注血小板進行治療。為患者每輸注400~600ml的FFP或800~1000ml的紅細胞即應為其靜脈注射1g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后分別采用LH750血液分析儀與SYSMEX CS2000i凝血分析儀對其進行血常規檢查及凝血功能檢測。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的指標主要包括紅細胞壓積(HCT)、血小板計數(PLT)、血紅蛋白濃度(Hb)、紅細胞計數(RBC)等,對其進行凝血功能檢測的指標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等。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進行輸血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在進行輸血治療后其Hb、RBC、HCT、PLT的指標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輸血治療后,兩組患者Hb、RBC、HCT、PLT的指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與進行輸血治療前相比,A組患者在進行輸血治療后其PT、APTT及TT均較長,其血漿FIB的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輸血治療前相比,B組患者在進行輸血治療后其PT、APTT及TT均較短,其血漿FIB的水平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在進行輸血治療后其PT、APTT及TT均較長,其血漿FIB的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后其血常規指標的分析(±s)

表1 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后其血常規指標的分析(±s)
組別 時間 Hb(g/L) RBC(×1012/L) HCT PLT(×109/L)A組(n=12) 治療前 48.7±12.4 2.55±0.53 0.24±0.05 46.7±4.9治療后 82.6±9.1 3.83±0.66 0.35±0.05 116.5±12.8 B組(n=68) 治療前 50.3±14.7 2.59±0.49 0.26±0.06 48.1±6.1治療后 84.3±8.7 4.19±0.72 0.38±0.04 128.6±17.5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后其凝血功能指標的分析(±s)

表2 對兩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后其凝血功能指標的分析(±s)
注:與治療前相比,* P<0.05;與對照組相比,# P<0.05。
組別 時間 PT(s) APTT(s) TT(s) FIB(g/L)A組(n=12) 治療前 16.47±2.29 36.47±4.05 20.09±2.98 1.08±0.07治療后 20.67±2.83*# 42.67±4.52*# 30.15±1.67*# 2.07±0.48*#B組(n=68) 治療前 16.27±2.19 36.33±3.98 20.26±3.08 1.09±0.04治療后 13.25±2.75* 28.47±3.62* 17.25±1.34* 4.12±0.67*
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危急,其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的威脅。臨床上主要采用輸血療法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以為其補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改善其組織缺血缺氧的情況,為對其進行對因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3]。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常可發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進而可使病情變得更為復雜。研究發現,對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可預測其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4~5]。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進行輸血治療期間發生低血壓、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的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情況,其發生的不良反應與其存在的凝血功能障礙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在對異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進行輸血治療期間應定期對其進行凝血功能檢測,可以動態地了解其凝血功能的變化情況,進而可為其采取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的有效措施。
[1] 朱燕琴,蒲玉華.異位妊娠腹腔內大出血150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9):698-700.
[2] 吳玉竹,胡秀學,駱海軍等.不同類型肝炎凝血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5):628-629.
[3] 韋維.柳州地區晚孕婦女凝血功能檢測項目參考區間的制定[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9):2845-2846.
[4] 程艷梅.常規血液學檢驗在異位妊娠大出血輸血治療療效監測中的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下旬刊,2015,12(24):103-104,107.
[5] 馬清梅.常規凝血檢驗項目對異位妊娠大出血輸血治療不良反應監測的價值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