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楓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結直腸癌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此病的發病率僅次于肺癌、胃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1]。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對結直腸癌研究的不斷深入,此類癌癥的致癌因素、促癌因素已經較為明確,但臨床上在治療此病方面仍無特效的療法。結直腸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雖可控制病情的發展,但易在術后發生不同程度的胃腸功能紊亂、黏連性腸梗阻等并發癥[2~3],使手術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探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我們將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結直腸癌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40例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然后對比分析其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這些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對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51~84歲,平均年齡為(63.8±5.1)歲,其中有結腸癌患者19例,直腸癌患者21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51~85歲,平均年齡為(63.8±5.2) 歲,其中有結腸癌患者 21例,直腸癌患者 1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獲得本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根據兩組患者腫瘤病灶所在部位的不同為其采用經腹肛門聯合手術或單純經腹部切口手術進行治療。在圍手術期,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入院指導、用藥護理、病情觀察及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
1.2.1 健康宣教 組織科內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與考核,使其全面地掌握結直腸癌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案、護理措施及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病情及臨床醫生為其采取的治療方案進行綜合分析,進而為其制定詳細的健康教育計劃。按照既定的計劃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加強其對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相關知識的了解,使其掌握在發生此類并發癥時正確的應對方法。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培養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其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使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應定期為患者舉辦關于結直腸癌知識的健康講座,為其介紹結直腸癌的病因、手術方案、術后病情轉歸的情況、進行康復治療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鼓勵其積極地接受治療。
1.2.2 心理護理 老年結直腸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可因受到較大的創傷、消化道被部分切除或改道而使其身心狀態受到顯著的影響,進而可出現缺乏社會歸屬感、情緒焦慮、抑郁、胃腸功能障礙等術后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對此類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調整其心理狀態,消除其無助感與絕望感,鼓勵其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系統的治療,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 飲食及運動指導 在術后,患者若出現胃腸功能減弱的情況,應指導其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蛋白質的食物,并囑其戒除煙酒,禁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應告知患者,在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后,其攝入的纖維素在胃腸道內發酵時會產生一定的短鏈脂肪酸,從而提高其進行抗腫瘤治療的效果。在攝入高纖維素的飲食后,患者胃腸道內的益生菌可顯著增多,其胃腸蠕動可顯著加快,進而可減少致癌物質在體內的蓄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術后恢復的情況指導其進行提肛運動、下床行走等康復鍛煉。患者進行提肛運動的方法是:取坐位,進行深呼吸,使全身充分放松,然后反復收縮和舒張肛門括約肌,每次鍛煉5分鐘,每天鍛煉3次。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肛門排便的時間。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為(56.8±7.9)h,其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為(60.3±8.3)h,其術畢至排便的時間為(65.9±9.2)h。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為(42.5±6.5)h、其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為(45.6±6.8)h,其術畢至排便的時間為(48.7±7.1)h。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分析(h,±s)

表1 對兩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分析(h,±s)
術畢至排便的時間觀察組 4 2.5±6.5 4 5.6±6.8 4 8.7±7.1對照組 5 6.8±7.9 6 0.3±8.3 6 5.9±9.2 t 8.8 4 0 8.6 6 5 9.3 6 1 P 0.0 0 0 0.0 0 0 0.0 0 0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
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治療此病的方法主要為手術療法、化療、放療及生物療法[4]。在臨床上,進行腹部手術的此病患者最易發生的消化道并發癥為胃腸功能紊亂。在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麻醉、病灶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后,其可因發生胃腸功能紊亂、胃腸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5]而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排氣排便困難、營養不良[6]、免疫力下降、腸粘連及腸梗阻等臨床表現[7],進而可使其預后受到嚴重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對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病情觀察、飲食干預、運動指導等綜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其對相關醫學知識的知曉度,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8]。對此類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與運動干預可有效促進其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防止其發生術后胃腸功能紊亂等并發癥。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術畢至排便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結直腸癌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其胃腸功能在術后更快地恢復正常,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潔.中醫護理干預對大腸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安徽醫藥,2014,18(1):179-180.
[2] 王曉珊,魏濤.云火暖腹法聯合紅外線對大腸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30例臨床觀察.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4):78-80.
[3] 張寧,黃穎嫻,溫杏良,等.吳茱萸經神厥穴給藥加毫米波治療促進大腸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3):255-257.
[4] 張喆,劉瑜,張挽瀾,等.加味三香顆粒治療結腸癌術后胃腸功能障礙32例.中醫雜志,2013,54(11):966-967.
[5] 張寧,黃穎嫻,溫杏良,等.吳茱萸經神厥穴給藥加毫米波治療促進大腸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3):255-257.
[6] 陳惠萍.吳茱萸加粗鹽熱敷緩解大腸癌根治術后腹脹50例效果觀察.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121-122.
[7] 倪劍武,谷志飛,胡一迪,等.時鐘節律對腸癌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及可能的機制.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4):327-330.
[8] 張鵬軍,劉英虎.腹腔鏡手術對直、結腸癌患者凝血功能與炎癥因子的影響.陜西醫學雜志,2014,43(9):1194-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