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預計2016年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可能穩中有升,而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可能穩中有貶。
2015年的811匯改以及隨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引發了國內外市場的高度關注。筆者認為,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5%左右的可能性較高。
盡管2015年將會出現創紀錄的貿易順差,但這種貿易順差不是因為出口變現強勁,而是進出口表現都很差,且進口表現尤其差。這種衰退中的貿易順差并不能構成我們對人民幣匯率過于樂觀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目前資本賬戶逆差的規模超過了經常賬戶順差,這意味著資本外流目前是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兌美元之所以面臨較強的貶值壓力,主要原因在于過去兩年多時間,人民幣跟隨美元兌其他貨幣強勁升值,而這種升值背離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從而導致從2014年第2季度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面臨持續的貶值預期。
中國央行試圖通過811匯改來釋放貶值預期,但隨后很快在國內外壓力下選擇了通過在離岸與在岸市場的公開市場干預來穩定匯率。但如果存在貶值預期,越是抑制貶值,市場上的貶值預期就可能變得更加強烈,未來的貶值就可能變得越劇烈。因此,自人民幣加入SDR之后,在美聯儲首次加息前后,央行已經開始降低對市場的干預,此舉無疑是正確的。
盡管停止外匯市場干預,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次性貶值到位,進而基本消除持續貶值預期,這種做法在經濟學上可能是合理的。但考慮到匯率一次性大幅貶值可能造成的不確定性(例如過去幾年舉借外債的企業債務成本上升、其他國家貨幣出現競爭性貶值等),中國央行很可能不會選擇這種做法,而是會選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溫和貶值的做法。
這種做法造成的直接沖擊較小,但成本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持續貶值預期將會繼續存在,進而短期資本外流也很可能持續下去。
近期中國央行公布了新的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這意味著未來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在更大程度上參考一籃子貨幣。這意味著,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程度,很可能取決于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升值程度。
預計2015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45-6.50左右,而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8上下。這意味著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會出現大約5%的貶值。但這一預測屬于基準預測。如果2016年美聯儲加息節奏超出市場預期,或2016年中國國內金融風險顯著上行,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幅度將會放大。在特定情形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跌破7.0,或者發生10%左右的貶值,這一可能性依然存在。
預計2016年人民幣兌歐元匯率可能穩中有升,這一方面是因為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弱于中國,另一方面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寬松程度強于中國。此外,如果希臘危機重新加劇,則人民幣兌歐元升值幅度可能放大。
預計2016年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可能穩中有貶。經過過去三年超過40%的升值,人民幣相對于日元已經不再便宜。此外,歷史數據顯示,日元匯率與日本經濟通常是負相關。2016年日本經濟走弱的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日元走強的概率不低。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本文作為《2016年中國經濟十大靠譜猜想》系列文章之四首發于搜狐財經。)